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汝之素年,谁予锦时 > 第25章 团队遭挖角,核心成员离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团队遭挖角,核心成员离职

2020年 9月 22日清晨六点半,青川县融媒体工作室的玻璃门被晨露覆盖,本该响起的指纹锁解锁声迟迟未现。林微言站在门前,指尖划过凝结的水汽,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痕迹,像极了此刻她心头紊乱的思绪。身后的陆则正试图联系技术主管陈默,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在寂静的巷弄里格外刺耳。

“不对劲。“陆则收起手机,眉头紧锁,“陈默的电话从凌晨开始就无法接通,肖雅的微信也没回。“他从摄影包侧面摸出备用钥匙,金属碰撞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推开大门的瞬间,一股异样的寂静扑面而来——往常这个时间,剪辑室的电脑风扇声、运营部的键盘敲击声、茶水间的咖啡机运作声早已交织成忙碌的晨曲,而今天,只有中央空调发出单调的嗡鸣。

林微言的目光扫过开放式办公区,心脏骤然缩紧。陈默的工位空着,桌面上的竹制杯垫还残留着半圈咖啡渍,旁边压着的《青川竹编纹样大全》翻开在“缠枝莲“那页,便利贴上的字迹戛然而止:“非遗纪录片第 37分钟转场建议——用...“肖雅的工位更是透着诡异的整洁,平日里堆满文件的桌面只剩下一盆蔫掉的绿萝,花盆上刻着的“节节高“竹纹被阳光照得格外刺眼。

“他们昨晚都加班到凌晨两点。“林微言的声音有些发颤,她走到陈默的电脑前,按下开机键。屏幕亮起的瞬间,一行红色警告弹窗跳了出来:“系统文件损坏,无法正常启动“。她下意识地看向肖雅的电脑,同样的错误提示像一道冰冷的符咒,贴在漆黑的屏幕中央。

陆则快步走到服务器机房门口,发现电子锁的指示灯变成了红色。“指纹权限被注销了。“他尝试输入管理员密码,系统提示“密码错误,剩余尝试次数 2次“。这个机房存储着团队三个月来拍摄的所有原始素材,包括沈知行的采访录像和老匠人的口述实录,是“素年笔记“项目最核心的数字资产。

走廊尽头的打印机突然发出吱呀声响,吐出一张泛着墨香的 A4纸。林微言走过去拾起,发现是一张离职申请,申请人处签着陈默的名字,日期是 9月 21日,也就是昨天。最下方的审批栏空空如也,只有潦草的一行备注:“设备已交接,勿念“。

“这不可能。“林微言捏着那张纸,指节泛白,“昨天下午采访结束后,陈默还说要给纪录片加一段青川晨雾的空镜,他特意调了今早五点的闹钟...“记忆突然卡壳,她想起采访结束时陈默接了个电话,当时他走到走廊尽头低声交谈,回来时脸色有些苍白,只说是女儿学校老师打来的。

陆则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顾屿的视频通话请求。屏幕里的顾屿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背景是上海编辑部的办公室。“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他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我刚收到肖雅的邮件,说她已经入职曼琪文创了。“

“什么?“林微言抢过手机,镜头里顾屿的表情清晰可见,“她什么时候发的邮件?我们现在联系不上她和陈默,服务器也被锁了。“

“邮件是凌晨四点十五分发的。“顾屿调出邮件界面,“内容很简短,说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已办理离职。对了,她还抄送给了报社总编和法务,附带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的声明。“他顿了顿,语气沉重,“更麻烦的是,今早曼琪文创突然发布了非遗保护项目启动仪式的新闻稿,配图里的技术总监看着很像陈默。“

林微言的视线移向窗外,青川山脉笼罩在厚重的云层里,昨天还明媚的阳光被彻底遮蔽。她想起苏曼琪在竹影轩说过的话:“我会让你在新闻界彻底消失“,当时只当是气急败坏的威胁,没想到对方的反击来得如此迅猛且精准。

“我去陈默家看看。“陆则抓起相机包,“你留在工作室联系其他成员,我带备用硬盘,能恢复多少素材算多少。“他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林微言,“锁好门,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

工作室的玻璃门缓缓合上,将林微言独自留在空旷的办公区。她走到白板前,上面还贴着项目推进表:9月 25日完成纪录片初剪,9月 30日上线系列报道,10月 15日举办非遗成果展...红色记号笔标注的关键节点被阳光投射成歪斜的影子,像一道道未愈的伤疤。

墙上的时钟指向七点半,陆续有团队成员 arrive。实习生小林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办公室,脸色慌张:“微言姐,我们的官方微博登不上去了,显示账号异常。“

“我这边也是!“负责图文编辑的小张举着手机,“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管理权限被变更了,我的账号被踢出来了。“

“服务器连接失败,所有工程文件都打不开!“

“昨天整理的匠人资料表格不见了,回收站也空了!“

恐慌像病毒般在办公区蔓延,林微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拍了拍手:“大家先别急,各自检查负责的板块,把异常情况列出来,十五分钟后我们汇总。“她走到自己的工位,打开电脑试图登录云端备份系统,却发现二次验证的手机号被改成了陌生号码。

这时,她的私人手机响了,是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接通后,听筒里传来肖雅刻意压低的声音,背景有隐约的汽车引擎声:“微言姐,对不起...服务器密码我已经重置成初始密码,尽快转移重要文件...别相信任何人...“话音未落,电话突然被切断,再回拨时已是关机状态。

林微言立刻冲向服务器机房,输入初始密码后果然解锁成功。机房内的温度骤降,十二台服务器的指示灯只有三台亮着绿光,其余全是刺眼的红色。她打开维护界面,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存储核心素材的阵列正在被远程格式化,进度条已经走到 78%。

“快断网!“林微言对着对讲机大喊,同时扑到总控台前拔掉网线。进度条卡在 81%的位置,闪烁几下后彻底静止。她瘫坐在地上,心脏狂跳不止,机房的冷风灌入衣领,让她忍不住发起抖来。

十五分钟后,团队成员聚集在会议室,每个人面前的笔记本上都写满了异常记录:社交媒体账号失控、核心素材损坏、合作匠人联系方式丢失、活动报名系统瘫痪...林微言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突然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一场有预谋的系统性破坏。

“肖雅和陈默联系上了吗?“有人问道。

林微言摇头,调出顾屿发来的曼琪文创新闻稿。照片上的苏曼琪站在台上剪彩,身后的背景板印着“青川竹编非遗保护计划“字样,右侧的技术团队合影里,陈默穿着崭新的西装站在 c位,胸前别着曼琪文创的徽章。新闻稿的正文写道:“知名剪辑师陈默先生、资深运营专家肖雅女士正式加盟曼琪文创,将助力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有人倒吸冷气,有人愤怒地捶桌子。实习生小林眼圈泛红:“陈默哥上周还教我怎么修复破损的音频文件,他说要把老匠人的声音都保存下来...“

“肖雅姐昨天下午还在核对成果展的嘉宾名单,她说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竹编艺术...“

林微言的指尖划过屏幕上陈默的脸,记忆回到三个月前团队组建的那天。当时陈默抱着一台旧笔记本电脑来面试,展示了他为女儿制作的成长纪录片,片尾用竹编动画呈现的时间轴让所有人动容。“我想给女儿留下点有温度的东西,就像这些老手艺一样。“他当时这样说,眼里闪着光。

而肖雅是放弃了上海大厂的 offer加入团队的,她在面试时说:“我厌倦了做流量傀儡,想做点真正有文化价值的项目。“她设计的非遗传播方案里,每一条都标注着匠人故事的细节,比如“李师傅的竹编蝈蝈笼会留一个透气孔,说是给蝈蝈留的'天窗'“。

这些曾经的初心,如今都变成了扎心的讽刺。林微言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情绪:“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止损。小张,你联系腾讯客服冻结公众号;小林,整理所有纸质备份文件;技术组的人跟我来机房,我们试试恢复数据...“

话音未落,顾屿推门而入,他双眼布满血丝,手里攥着几份文件:“我刚从上海赶过来,在高铁站看到了这个。“他把文件摔在桌上,是曼琪文创的招聘海报,醒目地写着“高薪诚聘媒体精英,薪资翻倍+股权激励“,下面用小字标注着“有青川竹编项目经验者优先“。

“他们这是明抢!“有人怒道。

顾屿摇摇头,眼神疲惫:“不止如此。我托法务查了,肖雅和陈默的劳动合同里有竞业条款,但曼琪文创给他们请了最好的律师,说我们拖欠项目奖金在先,是单方面违约。“他指着文件上的条款,“这是我们之前为了节省成本签的简易合同,存在法律漏洞。“

林微言的心沉到谷底。她想起项目启动时资金紧张,陈默主动提出先领一半薪水,肖雅也说等项目盈利了再补奖金。当时大家喝着廉价啤酒,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着未来的蓝图,说要把青川竹编做成全国知名的文化 Ip。那些滚烫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现实却已冰冷刺骨。

“我去陈默家了。“陆则推门进来,脸色凝重,“他妻子说昨晚接到曼琪文创 hR的电话,说陈默突发急病在医院,让她去签一份文件。等她赶到时,陈默正在签劳动合同,旁边坐着律师和苏曼琪的助理。“他顿了顿,声音低沉,“陈默的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下个月需要手术,曼琪文创承诺承担全部医疗费用。“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复杂的情绪。大家都知道陈默的难处,他妻子是全职主妇,女儿常年需要治疗,全家就靠他一个人的收入。500万的诱惑或许不够,但直接解决最迫切的医疗问题,这招实在太狠。

“那肖雅呢?她没什么家庭负担啊。“有人不解。

顾屿调出一份内部邮件:“曼琪文创给她的职位是市场总监,直接向苏曼琪汇报,还承诺送她去国外进修非遗保护课程。“他苦笑一声,“这些都是她在团队会议上提过的职业规划,我们当时还说等项目成功了就申请经费支持她...“

林微言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竹编杯垫,那是陈默亲手做的,上面刻着团队每个人的名字。她突然想起上周项目例会时,肖雅曾抱怨过合作的 mcN机构不专业,导致传播效果不佳,当时自己因为忙着核实沈知行的采访内容,只是敷衍地说了句“先将就着用“。而陈默曾提过需要升级剪辑设备,她以经费紧张为由推脱了...

这些被忽略的细节,如今都成了苏曼琪攻破防线的突破口。对方不仅用金钱和资源诱惑,更精准地击中了团队管理中的每一个薄弱环节。

“不能就这么算了!“顾屿猛地站起来,“我们还有机会挽回。我这就草拟一份留人方案,提高薪资待遇,完善福利保障,再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大家的职业发展...“

“有用吗?“有人低声质疑,“曼琪文创背后是苏家,我们拿什么跟人家比?“

“就算留不住人,也要保住项目。“林微言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我们去跟陈默和肖雅谈谈,至少让他们把核心素材还回来。“

顾屿点头:“我去准备方案,你们去联系他们。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保持冷静,不要激化矛盾。“他拿起笔记本电脑走向角落,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反光映出他疲惫却倔强的侧脸。

林微言和陆则兵分两路,分别前往陈默家和曼琪文创在青川的临时办公点。出租车行驶在青川的街道上,林微言看着窗外掠过的竹编店铺,想起刚组建团队时,大家一起挨家挨户采访老匠人的场景。陈默总是背着沉重的设备,却从不喊累;肖雅总能和最腼腆的匠人聊得热火朝天,挖掘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这些珍贵的记忆像玻璃碎片,扎得她心口生疼。车窗外的阳光明明很亮,她却觉得眼前一片灰暗。

陆则在陈默家门口等到了出来扔垃圾的陈妻。女人眼圈红肿,把他拉到楼道角落低声说:“老陈昨晚一夜没睡,他说对不起你们,但实在没办法...“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 U盘,“这是他偷偷备份的一些素材,让我务必交给你们。他说服务器里的文件其实有后手,让林记者想想他常说的那句话...“

“什么话?“陆则追问。

“好像是...编竹篾要留三分余劲...“陈妻的声音哽咽,“他说你们会懂的。“

与此同时,林微言在曼琪文创的办公点见到了肖雅。曾经活力四射的女孩穿着一身职业套装,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却难掩眼底的疲惫。她把林微言领到茶水间,递来一杯速溶咖啡:“微言姐,对不起,但我别无选择。“

“为什么?“林微言盯着她的眼睛,“你曾说过想做有价值的事,难道曼琪文创的商业化包装就是你想要的价值?“

肖雅的眼神闪烁:“至少他们能提供我需要的平台和资源。你知道吗?苏总答应建立非遗数据库,还会请专家来做系统培训。这些都是我们团队一直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她顿了顿,声音降低,“而且...我看到了他们的策划案,比我们的更完善,更有可行性。“

“那是用偷来的素材和创意做的策划案!“林微言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你忘了我们当初的约定吗?要原汁原味地呈现匠人故事,而不是把他们包装成赚钱的工具!“

“理想不能当饭吃。“肖雅别过头,“微言姐,你太理想化了。非遗保护需要资本支持,需要商业运作,这些都是你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核心素材的交接清单,其实大部分已经损坏了,苏总故意让技术部做了数据碎片处理。“

林微言看着那份清单,上面的文件名熟悉又陌生。那些凝聚了团队无数心血的素材,如今成了别人的战利品。她突然意识到,肖雅已经不是那个和她一起熬夜改方案的伙伴了,在资本的诱惑下,有些东西已经悄然变质。

回到工作室时,已是下午三点。顾屿的留人方案已经初步成型,打印出来有十几页,详细列出了薪资调整方案、福利保障措施、职业发展通道和股权激励计划。他还联系了上海的基金会,申请到一笔紧急救助资金,可以解决陈默女儿的医疗费用。

“我们还有希望。“顾屿眼睛通红,却难掩兴奋,“我已经联系了陈默,他说愿意考虑回来。肖雅那边虽然没明确答复,但也没把话说死。“

团队成员们围过来看着方案,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实习生小林突然说:“我刚才整理纸质资料时,发现陈默哥在每个文件夹里都夹了竹编书签,上面好像有编号!“

林微言心头一动,想起陈妻说的那句话:“编竹篾要留三分余劲“。她立刻冲到陈默的工位,拿起那本《青川竹编纹样大全》,发现书页间夹着十几枚竹编书签,每枚上面都刻着不同的纹样和数字。

“这是竹编密码!“林微言恍然大悟,“陈默用传统竹编纹样的排列组合做了加密密钥!“她立刻召集技术组,根据书签上的纹样和数字尝试破解服务器密码。

就在这时,顾屿的手机响了,是陈默打来的。顾屿按下免提键,听筒里传来陈默犹豫的声音:“顾屿,对不起...曼琪文创刚才又加了条件,他们愿意投资建一个非遗档案馆,让我当馆长...“

顾屿急道:“我们也可以申请建档案馆!基金会的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他们说愿意支持我们的项目!“

“太晚了。“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他们刚刚已经把第一笔手术费打到医院账户了,我女儿明天就要住院...我不能失信...“

电话挂断,会议室里一片沉默。顾屿看着自己熬夜做的方案,纸张边缘被手指捏得发皱。他突然用力将方案摔在桌上,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吼,充满了无力和挫败。

没过多久,肖雅也发来微信:“微言姐,原谅我的选择。曼琪文创能给我想要的未来,而你们不能。“后面附带了一张她和苏曼琪的合影,两人站在“非遗保护项目“的背景板前,笑容灿烂。

技术组那边传来消息,虽然解开了部分密码,但核心素材已经损坏严重,恢复需要专业设备和至少一周时间,而项目上线日期就在五天后。更糟糕的是,负责外联的小王突然说家里有急事要请假,紧接着又有两个成员提出辞职,理由都是“个人发展需要“。

林微言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区,只剩下她、顾屿、陆则和三个实习生。墙上的项目推进表被红笔划掉了一大半,像一张支离破碎的脸。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暴雨毫无征兆地倾盆而下,雨点狠狠砸在玻璃窗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顾屿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插进头发里。他熬夜做的留人方案散落在地上,被风吹得翻页,那些精心设计的条款和承诺,此刻看起来像一个个苍白的笑话。“是我太天真了。“他喃喃自语,“我以为情怀能留住人,却忘了大家都要生活。“

林微言捡起地上的方案,看到顾屿在页边空白处写着:“给陈默女儿请最好的医生““送肖雅去进修““给每个人涨薪 30%“...这些用红笔标注的承诺,如今都成了无法实现的空想。她突然意识到,苏曼琪的真正目的不仅是挖走核心成员,更是要摧毁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在现实面前低头。

“这不是你的错。“陆则递给顾屿一瓶水,声音平静,“我们都低估了苏家的决心和手段。他们不仅用钱,还用我们最在意的东西做筹码——陈默的女儿,肖雅的梦想,还有团队每个人的软肋。“

暴雨越下越大,工作室的灯光在风雨中摇曳。林微言走到窗前,看着青川山脉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她想起沈知行说过的话:“竹编最怕骤雨,看似坚韧的篾条,遇到急雨容易变形开裂。但只要根还在,晒干后重新塑形,依然能编出好东西。“

她转过身,目光落在那几枚竹编书签上,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我们不能放弃。陈默留下了线索,说明他还在暗中支持我们。肖雅虽然离开了,但她传递的信息很重要——苏曼琪在急于推进项目,这意味着他们的准备并不充分。“

林微言拿起白板笔,在空白处写下:“重建团队,恢复素材,加速上线“。她的字迹有力,穿透了会议室的沉闷气氛:“顾屿,你继续对接基金会和律师,解决资金和法律问题;陆则,我们带实习生去采访老匠人,重新拍摄素材;技术组集中精力恢复数据,我联系以前的同学帮忙。“

“可是...“实习生小林犹豫道,“我们只有五个人了,能完成吗?“

林微言走到她身边,拿起一枚竹编书签:“你知道青川竹编为什么能流传几百年吗?因为每一根篾条都相互支撑,即使断了几根,剩下的依然能组成完整的结构。我们现在就是那些剩下的篾条,只要团结在一起,就没有编不成的东西。“

顾屿抬起头,眼里重新燃起光芒。他捡起地上的方案,认真地说:“虽然留不住人,但这个方案里的很多想法可以保留。我们可以和基金会合作,建立长期的非遗保护计划,不仅为了项目,更为了让像陈默、肖雅这样的人才有实现理想的平台。“

陆则点头:“我这就联系以前的同事,看看能不能借一些设备应急。老匠人那边我去沟通,他们都很支持我们的项目,肯定愿意配合重拍。“

暴雨中,小小的工作室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林微言看着窗外被雨水冲刷的青川竹林,想起小时候爷爷教她编竹篮的情景。爷爷说:“编竹器要心手合一,心散了,编出的东西就不结实。只要心还在,哪怕从头开始,也能编出最好的竹器。“

她知道,这场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苏曼琪既然能挖走核心成员,就可能有下一步动作。但此刻的她不再恐慌,因为她明白,真正的团队不是靠合同和薪资维系的,而是靠共同的信念和坚守。那些离开的人或许有各自的苦衷,但留下的人会带着所有人的初心继续前行。

深夜十一点,技术组终于恢复了部分核心素材。当沈知行采访的画面重新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林微言看着画面中沈知行坚定的眼神,想起他说的“等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顾屿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只有一个地址和时间。他看了一眼林微言,两人心照不宣。这很可能是陈默或肖雅发来的线索,也可能是苏曼琪设下的又一个陷阱。

但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像青川的竹子,经历过暴雨洗礼,反而更加坚韧。林微言拿起那枚刻着“守真“二字的竹编书签,轻轻放在键盘旁。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而她们这支精简后的团队,将像最坚韧的竹篾一样,编织出属于青川竹编的真相与未来。

窗外的暴雨渐渐变小,天边透出一丝微弱的光。林微言看着电脑屏幕上正在修复的素材,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想起苏曼琪在新闻稿里说的“数字化传承非遗“,心里暗暗说:“真正的数字化传承,不是靠资本堆砌,而是靠对文化的敬畏和对初心的坚守。这一点,我们永远比你们更懂。“

工作室的灯光亮了一整夜,就像黑暗中的一座灯塔,照亮了非遗保护的崎岖道路。林微言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这支伤痕累累却信念坚定的团队还在,“素年笔记“的故事就会继续下去,就像青川的竹林,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总能在阳光下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