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 第143章 厨房里的哲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上午,社区“大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准时将一箱分装好的新鲜食材放在了2104的门口,又采集了二人的核酸后离开。

余夏戴着手套将箱子取回,打开,里面果蔬肉蛋齐全,甚至还有几条活蹦乱跳的鲜虾。

他看着那箱食材,沉默了几秒,然后非常客气地转向正在客厅工作的江静知:“食材到了。关于后续的加工流程……坦白说,我的技能树,在‘烹饪’这个分支上,几乎没点。”

他语气坦诚,带着点技术宅面对陌生领域时的严谨以及束手无策:“如果你需要助手进行洗、切、预处理等基础操作,我可以负责。或者,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现场学习。”

江静知从屏幕前抬起头,看着余夏那副如临大敌、仿佛面对的不是食材而是一堆需要组装的精密元件的模样,忍不住莞尔:“好吧,那你就给我打个下手。”

战斗地点转移至厨房。江静知系上围裙,指挥道:“先煮饭吧,最省事。电饭煲内胆在那里,量一杯米。”

余夏领命,立刻展现出极强的执行力。

他先看了看电饭煲的说明书,然后拿出电子厨房秤,严谨地清零,然后用量杯精确量取了一杯米,倒入内胆,紧接着又用量杯量取了恰好1.2杯水,倒入,米和水的高度在内胆的刻度线上清晰对齐。

江静知正在处理鲜虾,瞥了一眼,随口道:“不用那么精确,一杯米,水比米高一个指节,大概一厘米左右就行,这是经验。”

余夏闻言,动作顿住了,眉头微蹙,脸上露出了近乎学术探讨般的困惑:“说明书写的是粳米的最佳水米体积比是1:1.2。你提出的‘高一厘米’是一个模糊概念,会受到米粒密度、锅体截面面积等多变量影响,可能导致最终含水量出现±10%以上的偏差,影响口感。”

“……”江静知处理虾线的手停住了,她转头看向一脸认真的余夏,仿佛他在论证一道物理题。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中餐烹饪里,很多地方讲究的是‘少许’、‘适量’和‘经验’。舌头和手感,有时候比绝对精确的数字更可靠。因为每个人的口味是难以量化的。”

余夏看着电饭煲,又看看自己手指,似乎在艰难地理解并尝试将“经验”这个无法量化的变量纳入他的算法模型。

他最终选择了妥协:“好吧。本次烹饪以你的经验为最高优先级指令。”

他还是忍不住小声补充了一句:“但我仍然认为标准化和量化是保证结果可复现的关键。”

江静知看着他那一本正经纠结的模样,没忍住,轻笑出声。

她发现,让这个凡事追求精确和逻辑的天才,在充满模糊艺术的厨房里给她打下手,似乎……比做饭本身更有趣。

“会摘菜吗?”江静知将一把小葱递给余夏。

余夏接过,神情专注得像接过一份精密图纸:“看过,理论上,去除不可食用部分并清洁表面。应该不难。”他拿起刀,开始以毫米级精度切除葱根,每一刀都力求均匀。

江静知忍住笑,指指一旁:“很好。现在,请清洗并准备适量的葱段、姜片和蒜末。”

“适量?”余夏捕捉到这个关键词,眉头微蹙,显然触发了他的“量化”本能。

但他看到江静知挑眉的表情,想了想日常菜肴里葱姜蒜的量,立刻明智地选择了执行,不再争论。

他拿出电子秤,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凭借肉眼观察,切了看起来“大概够用”的量,只是摆放得如同手术器械般整齐。

材料备齐,江静知将炒锅递给他:“热锅,倒油,油热后放姜蒜爆香。”

余夏打开手机秒表功能,严谨地提问:“油温达到多少摄氏度算‘热’?爆香的标准时长是几秒?姜蒜下锅的顺序有最优解吗?”

江静知扶额:“……眼看油面有轻微波纹,鼻闻有香气,就行了。中餐讲究的是观察和感觉,不是实验室的标准流程。”

余夏深吸一口气,仿佛在执行一项高风险实验。

他小心翼翼地将姜蒜倒入微热的油中,“刺啦”一声,有油星子蹦出来,他下意识地微微后仰,随即立刻用木锅铲进行标准翻炒,动作僵硬却一丝不苟。

“现在,把沥干水的虾倒进去。”江静知在一旁指挥。

余夏将虾倒入,又是一阵油花四溅,他绷着脸,以恒定的节奏翻炒,确保每一只虾受热均匀,如同在操作一台精密仪器。

“加料酒去腥,生抽调味,一点点糖提鲜,最后把葱段放进去。”江静知快速说道。

余夏手忙脚乱地拿起调料瓶,每样都极其克制地倒入一点点,嘴里还喃喃自语:“料酒5毫升,生抽约3毫升,糖……小于1克……”

“注意火候,酱油容易糊锅。掌握合适的火候就真正需要个人经验积累了。”江静知提醒到。

余夏如临大敌,立刻调小火焰。

“美拉德反应速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香味物质也主要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形成的。”江静知模仿余夏的思维习惯笑着说道,“也就是说,火小了,炒菜不香。”

余夏手忙脚乱的一手用木铲扒拉锅里的虾,一手调大火势。

“翻炒均匀,等虾变红卷曲就可以出锅了。”江静知看着他那副首尾难以兼顾的架势,终于又忍不住笑了。

余夏紧盯着锅里的虾,直到它们完全变成诱人的红色并卷曲,立刻关火,将虾盛入盘中,动作精准得如同完成了最后一个关键步骤。

他看着那盘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炒虾,又看看自己沾了油渍的袖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额头上竟有细密的汗珠,仿佛刚完成一场大考。

“尝尝看?”江静知递给他一双筷子,眼中带着鼓励和一丝调侃。

余夏夹起一只虾,仔细品尝,然后认真评价:“根据口感、咸度和熟度判断,本次操作……成功率约为85%。料酒可能多了1毫升,导致酒味略有残留。”

江静知也尝了一口,笑道:“在我看来,是100分。至少比说明书煮出来的饭有灵魂多了。”

余夏看着她的笑容,又看看那盘虾,一向冷静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属于“成就感”的笑意。

或许,厨房里的“适量”哲学,也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不科学。

? ?小剧场:

?

褚星野(嗑着瓜子):“啧,余总这‘理性偏爱’演得,比偶像剧男主还带劲!嘴上全是效率,心里算盘打得我在后台都听见了!”

?

王俊波(摸着胡须):“从行为学看,他正将‘共同困境’转化为‘高频率互动机会’。所有‘偶然’都是他精心计算的必然。”

?

肖潇(抹眼角):“哎呀我家妞妞终于开窍了!就是这进度条太急人,十四天够干啥?妈妈申请加戏!”

?

王劲(抱臂严肃):“先观察。那小子要是敢趁机欺负妞妞,我第一个冲上去改剧本!”

?

众人(齐声):“切——您就嘴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