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灵灵扑扇着透明翅膀,落在发电机顶端,爪子抓着一根铜丝晃了晃,嘴里还叼着半块灵泉蜂蜜糕:

“主人!你快看!这铁疙瘩真的有模有样了!就是……它转起来能产‘电’,能让蜂蜜糕保温不?”

苏玉被玄凌扶着站在不远处,浅紫色常服的裙摆扫过草叶,闻言弯了弯唇:

“等它发电了,给你做个恒温的蜂蜜罐。”

灵灵眼睛瞬间亮成蓝宝石,翅膀扇得更快:“真的?那俺现在就去空间搬更多磁铁来!”

说着“嗖”地一下消失,连掉在地上的半块蜂蜜糕都忘了捡。

周大人看着灵灵消失的方向,无奈笑了:

“这小仙长倒是比咱们还急。不过陛下,再过两天就能试运转,到时候先接两盏灯试试?”

晏沉走过来,手里拿着张图纸,桃花眼弯着指给苏玉看:

“玉儿你看,这是食品厂三楼的布局,左边车间留出来做麻辣小吃的作坊,

右边放面包和饼干的烤炉,中间留了通道,方便运原材料。”

苏玉接过图纸,指尖划过“麻辣作坊”的标注,抬眼看向西城方向:“那边砌砖进度怎么样了?”

“孙校尉刚让人来报,食品厂和化工厂都砌到第二层楼了。”

梁珏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手里捏着折扇,浅琥珀瞳里带着笑意,

“梁国派来的瓦匠说,这水泥黏合力比糯米灰浆还强,三层楼不用怕塌。”

萧尘渊站在稍远的地方,目光扫过工地外围的暗卫,冷硬的下颌线绷着:

“瓦匠和工匠都登记造册了,玄铁军的人盯着原材料运输,没出岔子。”

他转头看向苏玉,眸光软了些,“你怀着孕,别站太久,前面有树荫。”

玄凌顺势扶着苏玉往树荫下走,银灰瞳里满是关切:

“早上露水重,你的鞋边沾了泥,等会儿让宫女擦干净。”

苏玉点点头,靠在玄凌手臂上,看向西城的方向——

那里隐约传来“叮叮当当”的砌砖声,偶尔还夹杂着百姓的笑骂声。

……

西城食品厂工地上,孙校尉正踩着木梯,检查第二层的砖缝。

他穿着灰布短打,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结实的小腿,手里拿着根木尺敲了敲墙砖:

“李瓦匠!这缝再抹点水泥!别偷工减料!”

梯子下的李瓦匠连忙应着,手里的抹子飞快地刮着水泥:

“孙校尉放心!俺这手艺在梁国都城都有名,保证砖缝里的水泥能攥出水来!”

赵虎扛着一捆木梁走过来,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的水泥浆里:

“孙校尉,这是三楼的梁木,赵大叔刚从铁匠铺送来的,都用铁箍箍好了!”

孙校尉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木梁:

“好小子,你爹的手艺没白传。这梁木得架在承重墙上面,记着别放错位置。”

不远处,几个妇人正往砖窑那边运砖坯。王大娘领着二丫,

两人各搬着一摞砖,二丫的小脸憋得通红,却没放下:

“王大娘,你看俺搬的砖,比昨天多两块呢!”

王大娘笑着帮她扶了扶砖摞:

“二丫厉害!等食品厂建好了,咱们就能应聘了,到时候让你娘给你买甜的!”

二丫眼睛一亮,搬砖的速度更快了。

砖窑那边,赵大山正盯着火候,窑里的火光映得他满脸通红,手里拿着根长铁棍,时不时往里捅一捅:

“再烧半个时辰就能出窑!这窑砖够食品厂砌完第三层!”

旁边的巴德正学着码砖,他的大手笨手笨脚地把砖摆齐,嘴里还念叨着汉话:

“这……这砖要摆直,不然墙会歪?”

赵大山看了一眼,点点头:“对!跟你们西漠砌帐篷架子一个理,得齐整!”

巴德似懂非懂地点头,又调整了砖的位置。

他身后,十几个西漠士兵正跟着玄铁军的人运水泥,虽然话不多,但动作都很利索——

苏玉答应他们,好好干活就能分到土地,还能接家人来北荒,没人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

纺织厂的工地在食品厂旁边,这里的地基比食品厂宽些,因为要放纺纱和织布的机器。

晏国留下的周侍郎正拿着图纸,跟几个工匠比划:

“这边是原材料仓库,要靠近后门,方便运棉花和羊毛;

中间是纺纱车间,摆二十台纺纱机;

最里面是织布和成衣车间,还要留个小房间做设计,陛下说要做不一样的衣服。”

一个工匠指着图纸上的“设计间”:“周大人,这设计间要多大?俺们好留位置。”

周侍郎想了想:“跟成衣车间一半大就行,要透光,多开两扇窗。”

梁珏刚好走过来,听到这话,折扇敲了敲手心:

“周侍郎考虑得周全。灵灵已经拿了十台纺纱机出来,到时候让玄一带着暗卫去仓库领,别出岔子。”

周侍郎连忙点头:“有玄一公子在,肯定没问题。”

玄一就站在梁珏身后,一身玄色劲装,俊美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听到自己的名字,微微颔首。

不远处的萧雪薇正帮着整理布料样品,看到玄一,脸颊悄悄红了,手里的布料都差点掉在地上——

她最近总借着送东西的由头来纺织厂,就想多看玄一几眼。

梁珏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浅琥珀瞳里闪过一丝笑意,却没点破,只是对周侍郎说:

“成衣做好后,先给北荒的百姓做一批冬衣,再过四个月就热了了。”

周侍郎应下:“臣记下了。”

……

北城的学校工地上,地基已经挖好,几个工匠正用绳子测量位置,准备打桩。

刘砚拿着学校的图纸,跟方文、刘贤东两个先生商量:

“幼儿班要靠近大门,方便家长接送;一到五年级在一楼和二楼,初中在三楼到五楼;

宿舍在学校后面,分男女,各留二十间;食堂要大,能容下一万个学生吃饭。”

方文推了推手里的木简:“刘兄考虑得细。俺觉得还得留个操场,让学生们课间活动。”

刘贤东点点头:“对!还要在操场旁边种些树,夏天能遮凉。”

刘砚笑着说:“都记上了,等会儿跟陛下说。”

玄凌和陈景正在学校外围布置阵法,地上画着淡金色的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