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得远了,还请赵真人继续。”李青霄又转回正题,“既然赵真人早就知道白色法衣的存在,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来找这件法衣?”
赵君衡缓缓说道:“上官杰当时并没有过多描述白色法衣,只是一语带过,他着重交代了后事,说时机未到,若是贸然进入长生观,就会落得谢大将军的下场。”
李青霄道:“如今赵真人出现在此地,也就是说时机已到,不知赵真人如何判断时机到或没到?”
赵君衡坦然道:“想必诸位都知道,贫道的师弟赵元一精通望气之术,根据贫道的师弟所言,今年以来,龙气异变连连,前不久又出了日食的变故,上官杰曾说过,天地大变时就是法衣出世的契机,贫道先前还在犹豫,可是各路人马陆续来到京城之后,贫道意识到不能再拖下去了。”
李青霄恍然道:“那一日,我们在道术坊遗址的打斗惊动了赵真人,让赵真人误以为我们是为了长生观中的法衣而来。”
赵君衡冷冷一笑:“难道不是吗?如果不是,那么阁下为何会出现在此地。”
李青霄一笑置之,没有反驳。
朱七忍不住说道:“萧将军也提到过龙气异变和日食的变故。”
李青霄陷入沉思之中。
也许赵君衡等人不知道白色法衣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李青霄已经联想到一个参照物,那就是“黄天”的“黄神越章之印”。
由此看来,每一位域外天魔都有独自炼制的异宝。
“黄天”是宝印,“浑沌”是法衣。
这位域外天魔就是名为“浑沌”。
李青霄自然想起了南华道君的“浑沌之死”,出自《应帝王》。
就是记载了肩吾的《应帝王》。
南华道君是太上道祖的弟子,有大神通,甚至与太上道祖并称“老庄”,他在《南华经》中记载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异闻,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鲲鹏。
道门有关鲲鹏的最近记录,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齐祖和澹祖在阎浮提洲一个叫蓝云岛的地方见到了鲲鹏。
澹祖复姓澹台,不是澹台云,而是曾经的灵宝道大真人澹台震霄,在齐大掌教平叛时,他是北路大军的主帅,以凤麟洲为跳板登陆新罗半岛,直插辽东,配合齐大掌教亲率的西路大军完成了对大玄京城的合围,也是一夜之间将一支舰队搬上太白山天池这个传说的主人公。
因为立下大功,所以被齐大掌教敕封为祖师,人称“澹祖”。
正如平章大真人不能等同于大真人,参知真人不等同于真人,在道门正式封祖也不同于普通的道门祖师,有些类似过去的封王,是莫大的认可和荣耀。而且因为大掌教并非世袭,所以封祖也不会如异姓王那般要么造反要么死。
虽然封祖不能世袭罔替,但后人还是能够沾光的,要不怎么说李家豪横,除了太上道祖、玄圣、东皇、三代大掌教、当今大掌教,还有一位李祖。
根据齐祖和澹祖的记载,鲲鹏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类似天仙,又类似域外天魔,其体内自成一方洞天世界,被形容为拥有肉体的域外天魔,可以穿行于天地各界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无视天道规则,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南华道君的“逍遥”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这是鲲鹏与生俱来的天赋,别人羡慕不来,更学不来。
同时鲲鹏也意味着巨大的危险,也许鲲鹏并无伤人之意,只是对于这种几乎可以称为世界之主的伟大存在而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危险,大象踩死蚂蚁,难道是大象有意为之吗?也许大象只是在随意漫步而已,甚至看不到蚂蚁的存在。
最终的结果是两人见证了一次大鲲化鹏,大鲲从千丈深处的海底急速上浮,正上方就是蓝云岛,这是一座没有岩石根基如同大船一般漂浮在海面上的特殊岛屿。
巨鲸在鲲鹏面前,也不过虫子一般,鲲的身躯之大要远远超过蓝云岛。
于是蓝云岛变成了大鲲背上的一块陆地。
可大鲲的上浮并没有结束,它不仅浮上了海面,而且背负着蓝云岛飞上天空,两侧的胸鳍化作遮天蔽日的巨翼,若垂天之云。
巨大的阴影遮蔽了方圆数千里的海域,让人感觉不到头顶有东西飞过,而是怀疑天色整个黯淡下来。
大鲲穿过阴间苦海从海底的海眼来到人间,化为大鹏从天上离开人间,周游三千世界。
此事是两位道门祖师共同见证,与《南华经》的记载对应上了,说明了《南华经》的真实性。
南华道君除了在《南华经》中记载了肩吾和鲲鹏,也记载了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意思是:南海的帝王名叫“儵”,意为迅疾;北海的帝王名叫“忽”,意为匆忙;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意为自然未分、浑然一体的状态。
儵和忽常常在浑沌的领地相遇,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善。儵和忽想要报答浑沌的恩情,商量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
于是他们每天为浑沌凿出一窍,到了第七天,七窍凿成,浑沌却死了。
浑沌之死中的浑沌与试图降临此方天地的浑沌是同一个存在吗?
李青霄倾向于浑沌之死中的中央帝王“浑沌”是天外异客“浑沌”的人间体,正如“苍天”的人间部分被封印于云梦泽,“黄天”的人间部分被封印于海底归墟。
“浑沌”在更早的时候就进入了人间主世界,“苍天”和“黄天”都是它的晚辈,因为自然未分、浑然一体的状态显然不在人的范畴之内。
不过那时候天道未隐,人间经常有十一境之上的大神通者行于人间。
结果“浑沌”意外死于两位上古时代的大神通者之手,被开凿七窍而死。
虽然“浑沌”的人间部分死去了,但是“浑沌”的本体还在,仍旧影响着三千世界,比北落师门和荧惑守心更早一步发现玄字乙十六的存在,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