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时空回响:程楠的千年棋局 > 第77章 现实线-科技探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深沉,程楠坐在实验室的控制台前,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如同心跳般规律。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整着量子模拟器的核心参数。女娲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虚界共振粒子的模拟进度已达到83%,预计还需12分钟完成最终建模。”

他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一旁的笔记本上。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过去几个月的研究心得,从最初的假设到如今逐步成型的理论模型,每一页都承载着他与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努力。

“你知道吗?”他低声说道,“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在重复归墟曾经走过的路?”

女娲沉默了片刻,随后轻声回应:“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程楠笑了笑,眼神却依旧沉重:“可问题是,没人能真正预知未来。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寻找答案,也许只是提前埋下了新的问题。”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城市灯火。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车辆驶过,留下一道短暂的光痕。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工作、学习,没有人知道,他们所依赖的能源、通信、交通系统背后,隐藏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布局。

“我得去瑞士。”他忽然说,“那份冷聚变档案,必须拿到。”

女娲的投影微微闪烁了一下:“你确定要亲自去?那里并不安全。”

“正因为不安全,才更需要我去。”程楠转身,拿起外套,“卡尔·范德比尔特的人已经在盯梢,如果我不出现,反而会让他们警觉。”

女娲没有再劝,而是调出了一个加密界面:“我已经为你伪造了身份信息,并安排了一条绕开监控的路线。时间窗口只有两小时,务必准时返回。”

程楠点头,将便携式数据存储设备插入背包中,拉上拉链,动作干脆利落。

“对了,”他临走前回头看了眼女娲,“帮我盯着昆仑那边的进展,如果有学员表现出异常思维模式,第一时间通知我。”

“明白。”女娲回答,“祝你好运。”

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深处,一座隐秘的地下设施内。

程楠站在金属门前,手中握着一张伪造的身份卡。门禁系统发出轻微的“滴”声,红灯转为绿灯,厚重的钢门缓缓打开。

他走进一间布满终端设备的房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冷却液味道。墙上的显示屏显示着当前访问权限等级:L4——受限访问。

他迅速走向中央控制台,插入手中的便携设备,启动数据复制程序。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爬升,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突然,门外传来脚步声。

程楠立刻蹲下身,躲进操作台后方,屏住呼吸。门被推开,一名身穿灰色制服的技术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那人环顾四周,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走到控制台前,低头查看屏幕。

复制进度:79%

程楠的手指轻轻搭在便携设备的紧急传输按钮上,只要对方再多待几秒钟,他就只能放弃这份资料。

然而,下一秒,外面响起了另一名工作人员的呼叫:“李博士,总部来电找你!”

技术员皱了皱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转身离开,顺手带上了门。

复制进度:100%

程楠松了口气,拔出设备,迅速将文件加密打包,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回到门口,沿着原定路线离开。

当他重新踏上地面时,天边已经泛起微光。他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赵敏,档案拿到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我就知道你能行。接下来呢?”

程楠望向远方的山峰,语气坚定:“接下来,是时候让‘星火计划’正式启动了。”

“星火计划”的第一阶段,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个前沿科技实验室,涵盖量子物理、高维材料、能量场研究等多个领域。程楠亲自参与选址,确保每个实验室都具备高度独立性和安全性。

其中一个实验基地设在西北的一座废弃科研园区内。这里曾是上世纪某项秘密项目的试验场,后来因资金和技术限制被废弃。如今,它将成为新一代科学家的起点。

程楠和陈星一起走进主控室,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蓝图,标注着各个研究方向的关键节点。

“你觉得这个博士靠得住吗?”陈星低声问。

程楠看着监控画面中那个正在调试仪器的年轻人:“至少他对科学的热情是真的。”

那位博士名叫林宇,是他们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偶然结识的拓扑材料学专家。最初,林宇对“星火计划”持怀疑态度,但在看到程楠展示的部分研究成果后,兴趣被彻底激发。

“你们真的在研究‘虚界共振粒子’?”林宇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忍不住问道。

“不只是研究,”程楠微笑道,“我们已经在尝试利用它的特性进行能量转换。”

林宇瞪大了眼睛:“这……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突破之一。”

“所以,你愿意加入吗?”程楠问。

林宇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不过……”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困惑,“我最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发光的几何结构中,周围全是流动的能量线。”

程楠闻言,神色微微一变。

他想起之前在模拟过程中发现的那个异常波形图谱,频率竟然与林宇描述的梦境结构极为相似。

“你还记得那个结构的形状吗?”他试探性地问。

林宇点点头,随手在纸上画出一个图案。

程楠看着那张草图,心中隐隐有种预感——他们或许已经触碰到了某个更深的真相。

“继续做你的梦吧。”他轻声说,“也许,那就是未来的钥匙。”

深夜,程楠回到办公室,窗外的风呼啸而过。他坐在桌前,翻阅着手中的资料,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林宇的话。

“真正的能量来自‘观测者’本身。”

这句话让他陷入了沉思。

他抬头看向女娲的终端界面,昆仑的数据显示,已经有五名学员进入了“战略潜力”层级。

“你觉得呢?”他问女娲。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女娲回答,“如果我们能证明‘意识’本身也是一种能量形式,那么归墟的本质或许就不仅仅是信息集合体那么简单。”

程楠闭上眼,疲惫但兴奋。

他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充满未知的路上,但他也清楚,这条路,必须有人走下去。

因为科技探索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解开谜题,而是为了找到那束照亮未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