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平拿起一张卷饼,卷了羊腿肉,迫不及待放进嘴里,感受到羊肉入口即化的口感和肉香汁水溢出的感觉,满足地舒展了眉毛。

“在我讲课之前,你的答案呢?”

陈平虽然在享受美食,但是在教育这块却没有含糊,目光凌厉地看向朱雄英。

作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陈平不想用填鸭式的教育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对方还是作为将来的大明皇帝。

比起知识,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在他眼中更加难能可贵。

毕竟陈平不可能教导朱雄英一辈子很多事都需要他自己想清楚,才能理解得深刻。

所以在对待朱雄英教育这件事上,陈平采取的都是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

“对了,还有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陈平看着这顿饭吃得还算满意的份上,对一旁的朱棣开口道。

朱棣闻言心中一喜,这意味着要是自己回答得好,说不定就能挽回自己在陈平心中的形象了。

“咳咳,我觉得既然大明宝钞发的多了,百姓们习以为常,那么不如减少或者干脆停发大明宝钞,这样一来市场上的大明宝钞就不会贬值了。”

朱棣很是自信地,将自己“领悟”出来的办法讲了出来。

然而此言一出,别说是墙壁后面的父亲、大哥相继沉默,就连一旁的朱雄英看向他时脸色都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停止发放大明宝钞,那我问你,大明的经济是如何发展呢?经济如河流动,货币就是其中的河水,你停止印发宝钞,也就意味着经济的总量没有增加,岂不是原地踏步,自讨苦吃?”

陈平说得很是直接。

朱棣这时候也意识到了问题。

故步自封,这样和让大明变得强大这个目的背道而驰了。

陈平满脸无奈地叹口气,心想难不成朱棣真的得经历装疯吃翔与猪共舞的剧变才能有所成长?

不过也无妨,只要将朱雄英这个小家伙培养起来,也就不枉在这人间走一趟了。

这样想着,陈平看向朱雄英,目光蕴含期待。

而与此同时的另一边,朱元璋和朱标,却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儿臣以为,百姓们对大明宝钞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缺少信心,与四弟办法相同但又不同的,我觉得应该在市场上投放足够多的银、铜,但这个办法有的最大的限制……”

朱标说到这里,面露无奈之色。

“咱知道,你是想说我们没有足够多的银,更没有足够多的铜,是吧。”

朱元璋叹了口气,在这点上,他和朱标想到一处去了。

重农抑商,还能靠放宽政令来弥补,可金银铜,他们可没有本事变出来。

“先生,我想到了问题的答案,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朱雄英这边,居然也给出了和朱元璋、朱标相似的答案:

“想要让大明宝钞值钱,又不能停止印发大明宝钞,那就不能让市场上只有大明宝钞增多,银和铜铸造的货币也应该增多,只是我想不到去哪里变出那么多的银子和铜。”

朱雄英说到这里,小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可坐在他对面的陈平却已经郑重地将手里的卷饼放下,满脸期待地看着朱雄英,开口问道:

“我问你,这个答案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朱雄英老老实实回答道。

一旁的朱棣顾不得因为回答错误而失落,连忙开口力挺自己的大侄子:

“陈先生我可以作证,我这侄儿回去后真就一个人在那里思考,他父……,呃,他的爷爷和父亲都在忙自己的事,也帮不了他。”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他们眼中也有惊讶之色,没想到朱雄英的想法和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朱棣说的的确是实情,回去后朱元璋和朱标除了要处理政事,就是思考关于大明宝钞问题的答案,的确没有给予朱雄英什么指点。

问题本身,哪怕是他们也懵懵懂懂,又谈什么指点呢?

他们两父子虽然性格迥异,但也不是傻子。

很明显从陈平几次对朱雄英循循善诱的态度中,明白这位陈先生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自然不会做拔苗助长这种自以为是的行为。

只是惊讶之后,两父子心中还是黯然更多。

按照以往的经验,他们这种只有答案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回答,明显就是错上加错,定然是要被陈平狠狠的责骂和嘲讽。

‘娘的,你小子嘲讽咱可以,可不能骂我的乖孙!’

朱元璋心里发狠,可实际上却是想着陈平能嘴上留情,不要对一个小孩子过分苛责。

朱标也是神情紧张,之前陈平对待四弟的态度变化他也是看在眼里,若是朱雄英也让陈平失望,失去的可不光是一个好老师,同时也是大明崛起的希望啊!

“好好好,你如今才四岁,能想到这点,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不料陈平闻言仰天大笑,连说三个好字,看向朱雄英的目光充满惊喜,就如同看向一块无瑕的璞玉。

年仅四岁的朱雄英,经过自己短短几天的教导,就能有这样的眼界和思考能力,哪怕是放在后世,说句神童也不为过。

老朱家的三个大男人闻言很是诧异,按理来说朱雄英给出这种空有答案,却无解决之法的回答应该不作数才对,又怎么会是这种态度。

很快他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宝钞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耗费国家信用为大明宝钞铺路。却滥发货币,兑换不均等,导致价格贬值。想要解决,就要从国家金银储备下手,有多少金银储备,就发多少宝钞。”

“你能想到这个问题,是你的智慧过人。而无法解决,却是受限于现状。整个大明,整个华夏大地其实自古以来少铜,同时金和银作为稀有的贵金属产量也不会太多,故而就算你想到解决办法,但仍旧受限于天地的局限性而无法解决,这非是你的过错。”

听到陈平的解释,朱家人这才恍然大悟。

朱元璋也是深有同感地叹了口气,无奈道:

“就是因为大明缺少金银,咱这才被迫发行的大明宝钞啊,若是有金山银山,咱又何须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