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乾风云起苍穹 > 第310章 政绩上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知道二皇子赵天睿那边不会善罢甘休,但日子还得过,武陵县的发展也不能停。

苏康把韩诚的事暂时放在一边,便开始整理这两年的政绩,准备上报朝廷。

他想要返回京城,总得有个政绩作保证不是?

想来,三年丁忧期已过,刘文雄这个老头,也该回到朝堂去了吧?

他把柳青叫过来,让她帮忙记录。

柳青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毛笔,摊开一张大大的宣纸,等着苏康口述。

苏康坐在对面,喝了口茶,慢慢说:“首先,修路。这两年,咱们修了四出县城的水泥路,数百里地,下雨天不滑,商队来往方便;还修通了连接各族聚居地的水泥路,也不下上百里,百姓出行不用再踩泥巴了。”

柳青一边写,一边点头:“嗯,还有盖房。您让人盖了数百间砖瓦房,给没房子住的百姓住,还有学堂,盖了三间,让孩子们能上学。”

“对!学堂很重要。”

苏康补充道,“现在学堂里有五十多个孩子,有汉人,有苗人,还有彝族的,请了数十个教书先生,教他们读书写字,还教他们算术,以后能帮家里算账,也能帮工坊记账。”

他又接着说:“引进土豆种植,基本解决了武陵全县的饥荒问题,也增加了一种难得的口粮。并推广新稻种,去年从江南引进的新稻种,亩产比以前多了两百斤,今年百姓家里的粮仓都满了,有的百姓还把多余的粮食卖了,换了银子,买了新衣服、新家具。”

“还有矿场和工坊。”

柳青提醒道,“矿场开了铁矿和煤矿,铁矿炼出的铁能做农具,也能做兵器;煤矿的煤能烧火,比柴火方便,百姓和工坊都在用。工坊做蜂窝煤和白酒,蜂窝煤卖得很好,周边的县都来买;白酒也卖到了京城,赚了不少银子,用来修桥铺路,还有补贴学堂。”

苏康却摇了摇头:“这些都不要写!这些都是我们的产业,财不可外露!”

他沉吟了一下,才继续开口道:“但商市的情况,倒是可以写一写。现在县城的商市特别热闹,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买卖东西,有卖菜的、卖肉的、卖布的,还有卖各种特产的,各族百姓都来赶集,关系比以前近多了。”

他还让人画了几张图,有新盖的学堂,孩子们在院子里读书、玩耍;有热闹的商市,百姓们在摊位前讨价还价;还有百姓丰收的场景,金黄的稻谷堆在晒谷场上,百姓们笑得特别开心。

“光写这些还不够。”

苏康看着柳青,目光深沉,“得让朝廷知道,百姓是真心拥护咱们的。你让人做一把万民伞,上面请各族百姓签名,有汉人,有苗人,有彝族,老人要是不会写字,就按手印,小孩也能按,越热闹越好。”

柳青赶紧点头:“好,我这就去安排。让裁缝铺的人做万民伞,再让人挨家挨户请百姓签名。”

王刚也主动请缨道:“少爷,我带着人去挨家挨户问,让百姓说几句对您的评价,我记下来,附在奏本后面,这样更真实。”

“行!”

苏康笑着说,“你去的时候,态度要好,别让百姓觉得拘束,就跟平时聊天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县衙里特别忙。裁缝铺的人用红布做了一把大大的万民伞,伞面上绣着“万民拥护”四个大字,特别鲜艳。

百姓们听说要在万民伞上签名,都很积极,汉人百姓拿着毛笔,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苗人百姓有的会写字,有的不会,不会的就用红泥按手印;彝族百姓也来了,有的用汉字签名,有的用彝文,伞面上很快就密密麻麻的,全是名字和手印,看着特别热闹。

王刚带着人挨家挨户询问,到河西村的张奶奶家,张奶奶坐在炕头上,拉着王刚的手,说:“苏大人是好官啊!以前我家穷,住的是茅草屋,一下雨就漏雨,苏大人让人给我盖了砖瓦房,不漏雨了,还暖和;我家孙子以前没学上,现在能去学堂读书,不用交钱,还管午饭,苏大人真是好人!”

王刚把这些话记在本子上,字虽然歪歪扭扭的,但很认真。

到苗家寨的阎武家,阎武说:“苏大人让汉苗通婚,还搞了民族团结节,现在各族跟一家人一样,以前想都不敢想!我家智杰娶了翠花,小日子过得好得很,我心里高兴!”

这些朴实的话,苏康都让柳青整理好,附在奏本后面。

奏本整理好后,苏康又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什么遗漏,才让人把奏本封好,找了个可靠的护卫,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柳青看着护卫离开的背影,有点担心:“少爷,二皇子那边会不会从中作梗啊?他要是在朝廷里说您的坏话,不让朝廷认可您的政绩,咋办?”

苏康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怕也没用。咱们做得正,行得端,政绩都是实实在在的,百姓的评价也是真心的,不怕他们挑刺。就算二皇子想捣乱,朝廷里也有明事理的人,比如左相刘文雄大人,他一直很欣赏我,有他在,奏本应该能顺利递上去,朝廷也会认可咱们的政绩。”

柳青点点头,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希望如此吧。”

果然,没过多久,京城就传来了消息。

刘文雄看到奏本后,特别高兴,在朝堂上把武陵县的变化说得清清楚楚,还拿出万民伞的拓本给大臣们看:“你们看看,这上面有汉人、苗人、彝族人的签名和手印,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苏康到任两年,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县,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商市繁荣,这样的人才,难道不该提拔重用吗?”

苏康听到这消息,心里稍微踏实了些。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能不能升官,能不能调到京城去,还得看后面的动静。但不管怎么样,他都会继续努力,把武陵县治理得更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