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下周还有5天的时间,未来的婆婆就要来到这座小城,静安想来想去,决定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安城,这座塞外小城,有很多淳朴的民风民俗。侯东来的母亲来小城跟静安见面,这也是丑媳妇第一次见婆婆,静安要是不带礼物,会被认为是失礼。
当初,静安跟九光处对象,第一次到九光家去吃饭,婆婆预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把家里的重要亲戚都请来,九光的老舅当时就是座上宾。
静安那天买了一大兜子水果。饭后,婆婆塞给静安一个红包,里面有二百元钱。
这二百元钱,说明婆婆对未来的儿媳很满意。
这次要和侯东来的母亲见面,静安觉得要跟自己的父母说一声。
晚上,静安下班就去接冬儿,母亲也来了:“你来接孩子的话,咋不告诉我一声,我就不来了。”
静安在市场买了两斤鲫鱼:“妈,买点鲫鱼,你不是爱吃吗?回家炖鱼去,我还有点事儿跟你说。”
母亲是急性子:“啥事啊?”
静安看到冬儿从幼儿园跑出来:“等回家做饭的时候,跟你说。”
路上,冬儿学着幼儿园里的趣事,母亲则说着商店里碰到的趣事。
父母家的院子里,父亲拿着扫帚,正在哗哗地扫院子。
冬儿爬下自行车,忙三叠四地跑到厨房,拿了笤帚又跑出去,和姥爷一起扫院子。小家伙愿意干活。
母亲克鱼,静安用电饭锅焖上米饭,又烧上大锅。
家里有气罐,但母亲做鱼还是喜欢烧大锅,她说烧大锅炖的鱼特别香。
烧大锅,也能顺便烧炕,要不炕是冰凉的。
母女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静安说:“妈,跟你说个事儿,我处个对象。”
母亲惊喜地问:“啥样个人儿,快跟妈妈说说。”
静安说:“一个乡的书记,人挺好的,比我大个七八岁,长得也周正。”
母亲说:“比你大个七八岁,那就是三十七八?人家这条件这么好,早就结过婚吧?”
静安说:“他妻子生病,过世了——”
母亲连忙问:“是生病过世的吗?不是别的说道?他是不是打老婆?有没有孩子?他妈妈是不是跟他们住一起——”
母亲要问的问题有很多。
以前,静安没把侯东来的事情跟母亲说。那时候,静安还不太熟悉侯东来,她想关系瓷实一些再跟母亲说。
静安说:“妈,这些事情,我都没好意思问。”
母亲说:“处对象不问这些重要的事情,你们俩在一起都谈啥呀?”
静安回头一想,是啊,这么重要的事情不谈,两人在一起都谈什么了?一谈谈到深更半夜,到底谈什么了?
越喜欢,越不好意思深问一些问题。
母亲说:“静安呢,你都结过一次婚的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你心里没谱吗?不能只谈感情,家里的情况一定要了解清楚,否则将来结婚了,你们是二婚,那矛盾多了去了,一马车都拉不走!”
母亲给静安泼了一盆冷水。
静安说:“我俩有共同语言,对了,妈,我写小说,他还支持,我自考这件事,一般人都觉得没用,他也支持我。
“他还说,将来我大专文凭拿到手,再考个本科的,本科的文凭更有含金量。”
母亲看着静安,笑了:“你呀,一说话都是他,那下周日让他来咱家,妈帮你相看相看,这回可别走眼。”
静安说:“妈,他妈下周日来安城,要跟我吃一顿饭,你说我是不是要送点东西,当见面礼?”
母亲不高兴:“我没相看姑爷呢,他们家先相看儿媳?”
静安笑:“妈,就别计较这些规矩,你说我用不用送礼物?”
母亲说:“必须送礼物!可送轻了吧,人家看不上,送贵重了吧,好像咱们太巴结她。”
母亲说得对,静安更纠结了,到底送啥?
母亲说:“要不然,买条丝巾,真丝的丝巾,一百多块,我看见我们同事小李子李桂花,上街戴着真丝的丝巾,那才好看呢。我过两天到长春去进货,去高档的商店,帮你买一条丝巾。”
李桂花给某个局的局长做儿媳妇,家里条件不一般。穿戴也不一样。
母亲,虽然有时候骂静安,但关键时候,母亲就像狮子一样保护自己的女儿,支持自己的女儿。
静安很开心,这一段恋情是被父母祝福的。
鱼炖出香味,父亲和冬儿也从外面进屋,在客厅洗手,洗得满地都是水,两人不停地笑,也不知道笑什么。
冬儿的抚养权要回来,给陈家增添了很多快乐,尤其父亲,特别宠着冬儿。
父亲是一个自律的人,他是当兵出身,干什么都有规矩,家里的物品,用完之后,必须放回原地。
静安和母亲自然照办。但冬儿不管那个,一会儿,把厨房的煤铲子炉钩子拿到里屋的炕上,一会儿,把门上的锁头也拿到炕上。再一会儿,把凳子都往炕上举。
父亲也不生气,跟冬儿玩着。玩累了,跟冬儿一起把东西归回原位。
冬儿要是累了,耍赖不干活,父亲就笑笑,自己把弄乱的物品摆放整齐。
吃饭的时候,父亲看到两个菜,一荤一素,他就倒了一盅酒。
冬儿看到姥爷喝酒,也凑过去,仰着脸笑着问:“姥爷,你喝的啥呀,好喝吗?”
父亲用筷子头,蘸了一点酒递到冬儿面前。冬儿伸着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酒,辣得她直吐唾沫。小脸都辣红了,但是她不哭。
母亲把静安处对象的事情,跟父亲说了。
父亲也替静安高兴:“这个对象是正经人——”
不过,父亲很快又为静安担心。
父亲说:“自古门当户对,你跟这个姓侯的,门不当户不对。你们结婚之后,他能不能欺负你?你婆婆会不会对你不好?”
静安说:“爸,我觉得不会。”
母亲听父亲这么一说,就叮嘱静安。“这回处对象,你可留点心眼,说话别那么直来直去,以后说话要留一半。”
静安说:“我记住了。”
母亲又郑重地说:“跟你未来婆婆见面,别说你是在大院是临时工。人家那是乡里的书记——”
静安有点心虚:“妈,可侯东来已经知道我是临时工,要不我考什么自考啊。”
父亲在一旁说:“静安,这回你别糊涂,听你妈话,你妈说得对,侯东来知道你是临时工,他想跟他妈说,那是他的事,但你自己别你婆婆说——”
静安心里沉甸甸的,对周末的见面又期待,又忐忑。
晚上,静安推着自行车,跟冬儿要回家的时候,母亲出门送静安,一直送到门口。
母亲说:“静安,妈知道你是重情重义的人,一谈对象,就十个心眼对人家。妈跟你说,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别投入太多,万一将来没处成,会给你闪够呛。”
静安向母亲点点头。
母亲说的是对的,只是,静安能做到几分呢?
说到和做到,中间隔着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呢,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