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辈子好像是难得的简单模式,不到十八岁就当上了一国的皇后。皇上还是上辈子的爱人,这辈子后宫里就她一人,什么宫斗宅斗都不用她操心。

整个皇宫还有好几千个人,专门为这夫妻两个服务。可以说衣食住行、行动坐卧,真的日常每一个细节没有一样不精致的。

按理说这种生活完全可以让如兰直接躺平了,可问题坏就坏在宫里还有个先帝的曹皇后。

这位背景强大的太后娘娘,就算病重休养也不忘搞事。

“皇后娘娘,如今太后身体有恙,皇后身为天下女子表率,应该给太后娘娘是床前侍疾。”

看着这位太后宫里出来的心腹嬷嬷,如兰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位太后病的还是不够重。

一开始让曹太后病倒,也只是为了避免这位太后仗着家族庞大势力,对朝政指手画脚给赵辉那边添麻烦。

可如今看来,这位太后没法儿给皇上添麻烦,倒是盯上了她这个皇后。

如兰恭敬的对着宝慈殿的方向行礼,说马上就到。送走嬷嬷之后,只简单收拾一下,也没有坐轿辇,而是一路步行绕了大半个皇宫,才到了太后的宝慈殿。

这一条路她和赵辉两个,自入住皇宫以后,每天都要来回走两趟。毕竟早晚请安,那是不可能少的。

当然为了孝道,表面功夫一定得做好。这么折腾,就当早晚遛弯儿锻炼身体吧。

可如今这不早不晚的时辰,那太后又在闹什么妖。

心里盘算着一会儿见了太后的各种可能,不知不觉已经带着人浩浩荡荡来到了宝慈殿。

一进殿门,如兰熟练的给太后行礼问安,然后还要关心太后凤体是否安康。

“臣妾听张麽麽说,太后娘娘凤体欠安,竟然到了需要臣妾过来侍疾的地步。不知太后可有传召太医,太医那边怎么说?开了什么药?还有吃食方面可有什么禁忌?”

如兰直接掌握着主动权,一连串的问题对着太后和她身边伺候的奴才们问了过去。

太后大概是看她表现的太好,实在挑剔不出什么毛病,才清了清嗓子,摆摆手道:“皇后不必紧张,哀家今日偶感风寒而已。是他们太紧张了些。”

这话啥意思?是在说把我大老远叫过来,不是你本人的意思吗?

如兰赶紧表示,太后的事情没有小事。宫人们做的对,就应该及时通知她这个皇后。

然后又问了一遍,“可曾叫了太医?”

太后才说:“不必叫太医,哀家喝了一盏姜汤,如今身上已经发汗就舒服许多。”

听了太后的话,如兰做出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那表情明显在说:您没事儿就好。可是实际上,多一句话都绝不开口。

果然这位太后只得先夸赞一番官家跟皇后的孝顺,毕竟她可是朝中诸位大臣都夸赞的典范。

外加这两口子的行事实在叫人无可挑剔,她也不能言行被人指摘。

说了客套话,接下来太后又开始说对先帝的想念。

如兰看着这位太后装模作样的样子,心里不由冷笑。说的好像先帝多待见你似的,你们俩出如非必要,面都见不到。如今说是思念先帝,人家先帝知道吗?

说着说着,太后的画风又转到了想念家人上面。

听这位太后提起家人,如兰心里就有了几分明悟。

历史上仁宗传位给赵宗全,而赵宗全的皇后可不就是这位太后的外甥女高滔滔吗。这么看来,她这个皇后在太后眼里确实碍事了些。

而且那位高滔滔可是宋英宗有记载的唯一后妃,至少英宗所有的子女都是这位高皇后生的,地位那是相当的稳固,比曹皇后可强的多。

心里这么想着,果然下一刻就听见上首太后不紧不慢道:“自先帝去后,哀家在这宫中难免孤寂,便想着接了家中侄女进宫陪伴,皇后以为如何呀?”

呵呵,你这吃相未免有些太难看了。

当然人家也没明说要往皇帝后宫塞人,估计是想着先把外甥女儿接进宫,中间尽量让那位高滔滔跟赵辉接触培养感情。然后再随便想个法子把如兰给废掉,或者干脆病逝。可不就给人家腾地方了吗。

算盘打的挺响,可惜人家没明说,如兰连拒绝都没有借口。也只能捏着鼻子,‘热情的’叫太后把娘家侄女接进宫陪伴。

谁知太后这边开了个头,剩下那几位太妃也有样学样,都说后宫寂寞想接娘家侄女进宫陪伴。

当然那位苗贵太妃没提这个,毕竟徽柔公主那门亲事,还是如兰帮着和离的呢。

与此同时,前朝就有了头铁的大臣,当朝上奏,说官家后宫空虚,建议选秀充实后宫。

赵辉听了这个大臣的话,当即大发雷霆。

“先帝尸骨未寒,寡人蒙先帝恩典继承大统,很该给先帝守孝三年。你竟在孝期内提议寡人选秀,蛊惑寡人贪恋女色,到底是何居心!”

随着他的发怒,那位大臣早就哆哆嗦嗦跪在大殿,头上全是冷汗,现在更连连求饶认错。

“陛下息怒,微臣知错,请陛下饶命呀。”

“如此不知君恩之辈,怎配你这身官袍。”赵辉怒气不减,甚至顺势罢了这位沈侍郎的官,并把这人一家子都赶出了京城,还下旨不许沈家三代内科考。

他下这么重的手,自然是这位沈大人本来就是个庸碌之辈,平日里惯是尸位素餐。沈家子弟也多是纨绔,罢了他的官,一点儿也不冤。

赵辉直接打出‘孝道’这张王牌,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敢给沈大人求情的。

他们只能齐齐跪倒在地,口中高呼,“陛下息怒!”

见发作的差不多了,赵辉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宣布,“寡人与皇后乃先帝赐婚,亦有高僧掐算,皇后与寡人乃天作之合。

且皇后在闺中,也是为朝廷屡立奇功,实乃造福天下万民苍生之举。皇后品行高洁,实乃国母典范。寡人在此立誓,此生后宫只皇后一人,终生不纳二色。”

这道口谕一出,好多大臣赶紧跪下反对。

“陛下三思呀!”

当然他们反对的借口,就是为了江山社稷传承和子嗣问题。

赵辉自然有话堵他们的嘴,他简称自幼体弱,太医多次叮嘱不可过多接近女色。然后还倒打一耙,质问这些大臣:你们都劝着我广纳后宫,是盼着他这个皇帝早死吗?

这话谁敢认,大臣们只得继续叩首求饶。

见众人都老实了,赵辉又接着说:“皇后嫁进王府,进门就生了一对龙凤呈祥。说明皇后本身有益子嗣,等出了孝期,自然还会诞下嫡出皇嗣。所以众卿家,不必忧心寡人子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