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阿拉伯联军共四万两千,约旦人数最多,出兵最积极,杜拉还被推举为司令。
但当时的阿拉伯联军和兔子国历史上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一般,各怀鬼胎。
都想控制这片地,能打胜才怪。
这一战,撒冷人占领了联合国分配给撒冷人百分之五十五的地区,撒冷人的土地只剩下约旦河西岸加沙两部分,且还不相连。
因为撒冷人还没建立政府,两片地归约旦和金字塔国接管。
约旦对于控制撒冷人地盘的想法一直是贼心不死,战争结束后,在议会中为撒冷人留下了半数议员的职位。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撒冷人把约旦当成统一的国家。
不过这样的做法惹恼了其它的阿拉伯国家,他们可不希望约旦独享约旦河西岸。
一些撒冷人也不愿意被约旦吞并,激进一些的撒冷人找机会刺杀了杜拉。
一年后,杜拉的孙子继位,继续祖父的政策,拉拢同化撒冷人。
1964年,约旦河西岸的八支武装组织成立了解放组织,领头的就是法特。
为什么约旦对约旦为什么死抓不放呢,最大的原因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和其它不一样。
大英帝国殖民某个地方,为对某个地方进行建设,大英帝国在约旦留下了不少基础设施,约旦河西岸的gdp占约旦的百分之四十。
这是约旦不放手的最大原因。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圣城国占领了撒冷全境,大批撒冷人被驱逐,而约旦在约旦河西岸的势力也被清扫一空。
约旦对约旦河西岸的统治也宣告结束。
约旦苦心经营的地盘丢了,他怎么甘心,在其境内接纳了解放组织,帮助解放组织夺回约旦河西岸,对圣城国展开了疯狂袭击。
圣城国无奈之下,同约旦的关系缓和,打算共享约旦河西岸的利益,约旦见圣城国后退一步,接受了善意。
不过此举却被撒冷人认为这是约旦阿伯人的背叛和出卖。
撒冷人瞄头对准了约旦皇室,开始计划推翻皇室,将约旦建成反圣城国的大本营。
国王经历两次未遂刺杀,约旦养着撒冷人的后果是自身遭受到反噬。
国王可不会容忍这样的行为,怎么着,你要鸠占鹊巢。
约旦收留你们已经是恩赐行为,你们不但不感恩,还想造反。
解放组织的反噬行为,彻底激怒了皇室。
也就是1970年,解放组织劫持了四架西方客机,停在了约旦,让圣城国释放被关押的撒冷人。
这下,约旦皇室想保解放组织也保不住了。
约旦皇室处理完劫机事件后,并开始下达戒严令,驱逐境内的解放组织。
因为约旦军队百分之三十五是撒冷人,驱逐令下达后,约旦国的内战也爆发了。
这也是为什么张角在上一世时,约旦人对撒冷人的死活毫不关心的主要原因。
战争持续了一年,约旦打败了解放组织,这当中当然也有圣城国的功劳,解放组织在约旦没了容身之地,只好来到了另一个国家--黎巴嫩。
随着约旦和圣城国的关系和好,约旦对约旦河岸依然没有放弃,毕竟约旦河西岸在国际上依然是公认的圣城国占领下的他国领土。
但在圣城国来看,需要一个监护人来照看约旦河西岸的撒冷人,来降低对圣城人的敌意。
双方对约旦河西岸依然是共享关系。
与此同时,圣城国继续向西岸移民。
1972年,约旦的制定了兼并约旦河西岸的计划,但受到了阿拉伯国家,圣城国,解放组织所有人的反对,这个计划无疾而终。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圣城国的移民越来越多,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圣城国已经不需要约旦这个白手套管理约旦河西岸了。
圣城人和撒冷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引发了撒冷人在约旦河两岸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并进行了多次罢工。
约旦怕支持撒冷人导致约旦七十年代的内战重演,加上境内的约旦人随着时间的变化感觉撒冷人渐渐变成了约旦国的负资产,约旦皇室彻底对约旦河西岸死心了。
所以约旦皇室下了决心,和约旦河西岸和撒冷人的关系彻底切割。
自此,约旦人再也不管撒冷人那帮破事了。
撒冷人解放组织被赶到了黎巴嫩后,瞬间就让原本复杂的黎巴嫩局势雪上加霜。
原本黎巴嫩和叙利亚国是一体的,法西国托管后,故意将黎巴嫩独立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是宗教原因。
如果两国合二为一,伊教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基督教。
但是将其独立出来,那么黎巴嫩的人口信伊教的和信基督教的各占一半。
为什么阿拉人中有信基督教的,除了十字军东征原因,最重要的是二战初期,德国接管了此地。二战后,法国又接管了这里。
随后两年,黎巴嫩宣布独立。
法国为了让其国内势力达到平衡,让总统和总司令由基督教的马龙派担任,议长和总理由伊教的人担任、议员和部长按照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就这样,黎巴嫩这样的制度维持了三十多年,经济也发展了起来,被誉为中东小瑞士。
解放组织进入到黎巴嫩后,脆弱的天平瞬间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