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了,虽然儒家如今失去了所有盟友,但儒家自身却在崛起。淳于越暗自告诉自己,只要全心全意地追随嬴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不断地给自己做着最后的心理建设,努力让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渐渐平复下来。
与此同时,嬴政脚踏虚空,如仙人般飘逸地返回了宏伟的王殿。
。。。。。
两年后。
年仅八岁便登上王位的嬴政,仅仅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其丰功伟绩令人惊叹不已。
回到王殿后,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的群臣。
“淳于越,”嬴政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各国的文字繁杂多样,朕看着实在心烦。你去想个办法,将它们全部换成同一种文字。”
淳于越赶忙跪地领旨:“臣遵旨!”
接着,嬴政的目光转向了李斯,缓声道:“李斯,全国的律法也需要统一。从即日起,你每天都要安排人到各个县去朗读律法,务必让每一个百姓都知晓律法、懂得律法、尊崇律法!”
李斯闻言,心中一喜,他知道法家的学说终于要在他的手中得到发扬光大了。
他连忙叩头谢恩:“臣遵旨。”
最后,嬴政的目光落在了墨巨子和鲁班身上,沉声道:“墨巨子,鲁班,你们墨家的工匠和鲁班家的工匠在度量衡上多有不同,有的是半斤八两,有的是半斤五两,如此混乱,实非长久之计。朕命你们将这些全部统一起来。”
墨巨子和鲁班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遵旨。”
车同文,书同轨,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好文人。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没有丝毫的混乱和延误。
“朕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统一六国,成就千古霸业!”嬴政站在朝堂之上,俯瞰着群臣,意气风发地说道,“王琯,你们儒家向来尊崇周礼,如今朕已为皇,乃华夏第一皇,朕决定自称为始皇帝嬴政。”
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在大殿中回荡,令人心生敬畏。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朕欲择日前往泰山封禅,以告慰天地,彰显朕之功绩。”
“臣遵旨!”王琯赶忙跪地叩首,高呼万岁。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附和。
嬴政越说越兴奋,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他接连下达了数道命令:
“此后,朝堂需进行改制,设立翰林院,广纳诸子百家之学者,令其进入翰林院,负责收录天下文学着作,编纂成始皇大典。如此一来,华夏文明得以传承,始皇大典亦能不断更新完善。”
这道命令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然而,当嬴政说出下一句话时,所有人都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这文学典籍,一旦文章被录入其中,必将名垂千古!”嬴政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每个人的耳畔回响。
名垂千古诱惑太大了!
武将们心中,马革裹尸是一种荣耀,但是文臣心目中,名垂千古才是追求。
能在始皇大典中留下自己的名字,那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啊!
文臣们更是激动不已,他们一生所求,不就是名垂青史吗?如今这个机会摆在眼前,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
于是,众人纷纷跪地,高呼:“圣上圣明!”
这一次,他们的声音比之前更加响亮,充满了对嬴政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而且真诚了许多。
“别急还有,成立军机处,成员由朕指定,以后所有事情经过军机处,军机处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众人听闻皆是一愣,心中暗自思忖这一举措的深意。
这一制度的出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让人们惊叹不已。它不仅巧妙地解决了丞相权力与皇帝权力之间的矛盾,更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众人不禁对嬴政的才智赞叹有加,如此完善的制度,若非有过人之智,又怎能想得出来?
然而,李斯的心情却有些复杂。他原本满心期待能够登上秦国第一丞相的宝座,却没想到嬴政竟然直接取消了丞相一职。
这意味着他的权力将大大缩水,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虽然作为一个对权力极度热衷的人,但是他此刻也无可奈何,只能暂时接受这一现实。
这个制度并非嬴政的原创,而是他基本上照搬了清朝的制度。
秦朝原本实行三公九卿制,同时取消了分封制。然而,这种制度在天下大乱时暴露出了诸多弊端,最终导致了秦朝的二世而亡。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除了继续沿用三公九卿制外,还加上了“非刘姓不封王”的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保留了分封制度。
这种制度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使得汉朝得以延续数百年。
然而,在东汉末年这个动荡的时期,世家大族逐渐掌控了朝堂,他们不仅大量兼并土地,还隐瞒人口数量,导致国家税收减少。
面对这种局面,皇帝不得不依靠宦官十常侍来制衡世家大族,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于国库空虚,皇帝只能通过增加赋税来维持财政开支,甚至不惜卖官鬻爵,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最终,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
晋朝建立后,统治者深刻反思了东汉末年的教训,认为还是需要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来维持统治。
于是,他们推行了九品中正制,使得世家大族得以垄断官场,普通百姓完全失去了晋升的途径。
隋朝时期,统治者敏锐地察觉到了世家大族对朝政的把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提出了科举制度,试图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
然而,这一举动触动了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关陇集团,其中包括李渊等人。
最终,地方势力纷纷造反,隋朝也因此走向灭亡。当然,隋朝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还与过度透支国力等因素有关。
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深知世家大族的势力庞大,对他们的处理非常谨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唐朝的选官制度仍然以推举为主,科举为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玄宗时期,才逐渐转变为以科举为主。
宋朝的赵匡胤由于自身武将兵权过大,通过黄袍加身夺取了政权,因此他上台后的首要国策就是抑制武将的权力。
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朝规定出征打仗时必须有监军随行。
此外,赵匡胤还提出了“不杀士大夫”的政策,以拉拢文人阶层。而他的弟弟赵光义更是明确提出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进一步提高了文人的地位。
因此,在众多朝代中,宋朝的经济实力虽然堪称最强,但它在战争中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可谓是战绩最差的朝代,没有之一。
而明朝则有所不同,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永乐大帝朱棣进一步设立了内阁。然而,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却是党争、贪污等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
清朝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制度,不过在雍正时期,他提出了“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这才算是有史以来首次对世家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削弱。
总的来说,在封建时代,明朝和清朝的制度相对而言更为完善,尤其是在解决贪官问题方面,成效较为显着。
所以嬴政作为化身,一步到位,直接按照清朝的来。
且说嬴政在朝堂之上,面色凝重地接着说道:“朕决定废除分封制。”
他的话音未落,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尤其是儒家学者们,他们对周礼深信不疑,如今听闻要废除分封制,自然是极力反对。
不仅如此,就连兵家的王翦、白起等将领也对此表示不满。毕竟,按照分封制的传统,他们这些战功赫赫之人,最有可能被分封诸侯。
然而,尽管心中有所不满,王翦等人却并未当场开口。
“陛下,万万不可废除祖制啊!”淳于越心急如焚,额头撞击地面,发出“砰砰”的声响,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绝望和哀求。
紧接着,王琯也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同样以头抢地,口中高呼:“陛下,请三思啊!”
随着这两人的举动,朝堂上的一众儒家学者们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不可废除祖制!”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人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如惊涛骇浪般向嬴政席卷而来。
然而,面对这汹涌的逼宫之势,嬴政却显得异常冷静。
他微微眯起双眼,嘴角泛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缓声道:“嗯,淳于越和王琯所言,倒也有些道理。”
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朝堂上紧张的气氛。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
嬴政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文字统一和泰山封禅之事,就交由墨家墨客去处理吧。至于分封制,你们二人倒是可以好好想想,该如何妥善处理才好。”
他的语气看似温和,却暗藏玄机,明面上是肯定了淳于越和王琯的意见,实际上却是将他们的权力一一剥夺。
淳于越和王琯顿时如遭雷击,完全愣住了。他们原本以为嬴政会斥责他们,然后他们再据理力争,表现出一种虽败犹荣的态度。可如今这情况,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陛下,这……这是何意?”淳于越回过神来,满脸惊愕地问道。
嬴政嘴角的笑容更浓了,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两位爱卿莫急,朕只是突然想起还有一事未处理。儒家需全力完善分封制,至于始皇大典,儒家这边就暂且搁置吧,等分封制完善之后,咱们再议。”
说罢,嬴政的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上的众人,最后停留在淳于越和王琯身上,眼中的笑意让人捉摸不透。
儒家众人听到这,此时都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盯着淳于越和王琯,仿佛他们二人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一般。
要知道,这两人的行为可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啊!在这些儒生眼中,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此仇不报非君子。
而且,由于淳于越和王琯的所作所为,儒家众人的仕途也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原本他们都指望着能够在始皇大典上一展身手,博得皇帝的欢心,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
可如今,这一切都因为淳于越二人的失败而化为泡影。
然而,如果淳于越和王琯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么儒家众人或许还会对他们赞不绝口,将他们视为英雄。
但问题是,现在计划失败了,这些儒生们自然不会愿意承担任何责任,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淳于越的身上。
此时此刻,儒家众人终于意识到,他们必须尽快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只要他们一天不明确表态,他们就一天无法参与到始皇大典当中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够在大典中发挥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小。
嬴政自然也明白儒家众人的心思,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好了,今天的会议就到此为止吧。一切都按照朕的旨意去执行。朕的百万雄师随时待命,谁敢违抗命令,格杀勿论!”
尽管嬴政的语气听起来十分平淡,但其中蕴含的杀气却是丝毫不弱,让人不寒而栗。
散朝之后,嬴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处理政务或者休息,而是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寝宫,紧闭宫门,继续闭关修炼。
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嬴政的心境却并不平静。他的心头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仿佛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但他却无法确切地捕捉到这种预感的来源。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嬴政轻声呢喃着这句古老的谚语,心中若有所思。而他自己,通过几个化身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的已经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走向了!
小势可改,大势不可改,如今的局面似乎正一步步地偏离了他原本设定好的轨道。
“唉!走一步算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