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清宁带着褚秋月四处瞧着宅子。
四进的宅子,一家人来来回回瞧了三遍,褚秋月才带着孩子们,坐在东宅的小花园亭子里。
“宁丫头,这宅子真是让人稀罕!可比以前徐家的二进宅院气派多了!”
褚秋月爱惜的摸着面前的石桌,眸子却是不停地打量着小花园。
同样是四进的宅院,东宅是以前主家的长子居住的地方,比西宅要小上一些,不过小的也不多。
大大小小也有二三十个房间,瞧着就知晓以前的主家,对于长子的重视程度。
褚安锦站在亭子里,摸着石柱子:“娘,这宅子我们真的买下了?我怎么感觉好像是在做梦!
甜丫头快,你来掐一下大哥。”
褚安锦伸着胳膊到褚甜甜面前,那样子甚是憨傻。
“二哥,买宅子的银子都是你挣回来的,你怎么还糊涂起来了!”
“哈哈哈.......”兄妹二人的话,把两家人都给逗笑了。
褚清宁敛着笑,瞧着家人满脸透着幸福说道。
“娘,锦哥,这里有两处宅子,你们是选择东宅还是西宅?”
褚秋月回头瞧了锦哥一眼,锦哥点头和他娘示意了一下。
母子两像是,刚才逛宅子时候就有了抉择。
褚秋月转而随口说道:“宁丫头, 咱家只锦哥一个男丁,甜丫头以后是要嫁人的,我们就要小一点的东宅吧!”
“成,都听娘的。”
褚秋月选择东宅,也在褚清宁意料之内,因为褚秋月总担心她家的银子不够用。
再加上,她这个闺女在她娘心里的地位,那是一点不比褚安锦这个儿子低。
两家分好宅子,孟林也回来了。
褚安锦便提起两处宅子,各自的价格。
孟林拿着地契说道:“锦哥,宅子刚买下来,这件事情不急。”
“不,还是分清楚的好,如此我干活便有了动力。”
虎子出声说道:“锦哥,你以后可得好好干,你家摊子现在铺的摊子可不小!”
“定然。”
褚秋月说道:“孟林,锦哥说的是,如若买宅子的银子不说清楚,娘被人赶走搬家过二次,住着心里也不踏实。”
母子俩话已至此,褚清宁只好从孟林手中,拿过新办好的地契说道。
“好,那我们便一家人明算账了,把两处宅子地契分开来,银子上也算清楚。”
她的眼眸扫过手上的地契,瞧着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地契上面,发现了孟林的用心。
不由的感叹,这一大家子人分的还真是清楚!
场面有些冷了下来,他们都在等着褚清宁给两处宅子分价格。
两处宅子一共两千二百两银子,东宅比西宅小了三分一。
在价格上自然不可能平分。
两千二百两银子,每处宅子算一千一百两银子,在减去东宅小的三分之一。
最后,褚清宁给东宅的价钱是七百两银子。
“娘,锦哥,你们觉得这价格合适吗?”褚清宁问道。
母子两人都没有回话,而是瞧着孟林。
两千多两的宅子,褚清宁只给他们东宅算了七百两,这在他们母子两人的眼里。
褚清宁大过偏袒娘家了!
孟林被母子两人瞧的心虚,小声的和身边的褚清宁说道:“媳妇,住的人可是娘和弟妹们,你要的太多了!”
“啥,太多了?要不然......算个五百两银子?”
褚清宁加在中间,有些算不清了,只能随口给了个整数。
“太少了!”母子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啊!这......\"
褚清宁左右瞧着孟林和褚秋月、锦哥:“到底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太多了!”
“太少了!”三人齐声说道。
“哎呀,我来和宁丫头说。”
褚秋月走到褚清宁面前说道:“这宅子两千二百两银子,怎么的东宅也要算个一千两。”
“是呀大姐,我们不能占你们家的便宜......”
母子两人说着,褚清宁听他们掰扯的有些头疼,最后还是按照褚清宁算的,七百两银子到衙门过了名录。
拿到宅子,褚清宁寻王康带来五六个人,把东宅开了一个正门。
同时,通往两处宅子的侧门也留着,这样两边进出互不打扰,又方便两家人的日常走动。
买了宅子,褚秋月更忙了。
两家人要搬进来,就要把两处宅子给打扫出来。
四进的院子,两处加一起大几十间的屋子,打扫起来可是大工程。
褚秋月原本想着,先把前两进院子打扫出来先住着,等搬过来在慢慢打扫。
褚清宁却说宅子大了,以后家中的琐碎事情多了,指望着褚秋月和褚甜甜两人收拾东宅可不行。
于是,褚清宁直接让人牙子,带来一批下人给两家挑选。
最后,怀着忐忑的心,褚秋月在大闺女的挑选下,给东宅挑了二男三女。
两个小厮帮着家里看门和跑腿,三个女子年龄各不同。
三十多岁欢婶,选她是做为厨娘,二十多岁的喜儿会的一手好针线,还有一个买来给甜丫头的丫鬟小杏。
西宅褚清宁买的下人更多些,看家护院灶房洒扫之类,各处用人共买了十一人之多,都交给了陆惜管理。
虎子这段时间一直在苏家药铺里学医,褚清宁还特意给他挑选了一位懂点医术的随从。
跟着虎子在苏家学医,手底下也能有个可随意使唤的人。
亦或者,虎子在苏家发生什么事情,有个回来传话的人。
让苏怀知晓孟家对虎子的重视,并不是说,把虎子丢到苏家便不管了。
虎子知道这件事情后,感动的不行,要不是大哥在边上,虎子都想给大嫂一个大大的拥抱。
两家在庆元镇上置办宅子的事情,很快便在石溪村传开了。
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白棉纸作坊里要的工人有限,石溪村几百号人,不可能人人都能在孟家作坊里赚银子。
那些,开始瞧不上褚孟两家生意的村民。
最后只能眼红着别人家赚银子,买吃食、衣裳、生活变的滋润,甚至建起了新房子。
如今知晓,褚孟两家要搬走,他们算是不用瞧着人家是肉,他们连汤都喝不上,只能眼馋的闻着味了。
可在作坊里干活的村民,却担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