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渐渐西下,余晖洒在斗姆宫的青石上,给周围的景物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葛月潭坐在窗前,目光透过窗棂投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王至诚见状,便问道:“葛先生,您是如何找到这里的?”人?
王至诚随即简要介绍:“前段时间我曾去找过您,但您不在。”
葛月潭苦涩一笑,回答道:“是的,前段时间我回了一趟山东。”
王至诚一愣,继续追问:“您去山东啊!”
葛月潭点头:“贫道是山东邱县张家庄人。你的祖父王怀兰是我的朋友,我们曾交流过关于运笔的腕力、臂力和心力。那时我还碰上了在山东考察的卫礼贤。”
“是那位特立独行的神学家、传教士查德·威廉吗?”王至诚问道。
“对!”葛月潭赞同,“他自称德国人,是一位教育家,也是外交界的挚友,曾一起创办了景星学社。后来他来到了青岛。”
王至诚对此人也有所耳闻,知道他将青岛视为第二故乡,致力于兴办学校、医院等慈善事业,并撰写了大量汉学着作,将《易经》等国学译成多种语言,努力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教和孔子,传播到西方。同时,他还奔波于景星学社的新址和成立分社的事务中。尤其是在中原大战爆发时,卫礼贤与厉麟等人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前往战地培训医生,亲自救治伤员。
葛月潭遗憾地说道:“可惜,这位中西文化传播的功臣于今年三月份回青岛不久便与世长辞。”
林徽因见王至诚再次提笔,提醒道:“中原大战快要打到奉天了,我们通过字画募捐也救助了不少受灾百姓啊。”
写完最后一幅字,王至诚挺起腰杆,向葛月潭再次恳求:“希望葛先生一如既往地关心百姓疾苦,辽西的募捐必须继续进行,中原大战必须叫停!”
葛月潭轻轻捻着胡须,沉吟道:“祸起于欲也。少帅虽保持中立,但‘欲’无不在左右。少帅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能获胜。”
为了笼络奉系的张学良,蒋、汪联合,多次亲自致电张学良,派遣何成浚、方本仁、吴铁城、李石和张群等人前往奉天沈阳劝说与谈判。
阎锡山也派遣代表赴奉天劝说张学良,秘密透过崔廷献等人联系他。为此,军阀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蒋夫人则全力支持蒋司令,不惜将张学良拉入其阵营。
葛月潭感慨地说:“军阀们纷纷向少帅许诺重金,蒋司令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王至诚关切地问:“靖尧曾对我说过,蒋司令可能会答应给张汉卿一笔银元,这消息靠谱吗?”
葛月潭回答:“确实如此,大致情况就是如此。”
1930年6月10日,蒋司令派李石、宋子文、张群再次与张学良进行会商。李石在谈到出兵条件时,首先汇款200万元作为出兵费用。
此时,宋子文不仅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防会议委员、特别外交委员会副会长、行政院副院长,还身兼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等多个职务,手握重权,自然说话硬气,一口许诺2000万银元的军饷;蒋介石的心腹张群则以大义相劝。
王至诚不安地问道:“您认为张汉卿能答应这些条件吗?”
“为何不能?”葛月潭笑着说道,“至诚和汉卿虽是结拜兄弟,但你对少帅的了解还不够。少帅对士兵和故土的感情,胜过对大帅的忠诚,而大帅则是爱兵如子。少帅会为了这些异姓兄弟接受蒋的军饷。如果能顺利度过这个关口,得到海陆空副司令的高官地位,他又何必拒绝呢?”
6月13日,蒋司令电请张学良许诺保荐河北省政府委员,并以北方政治为名,要求张学良在三日内出兵以挽救中原的危局。随后,蒋司令又以国府的名义,正式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司令。
王至诚不禁问道:“在金钱和高官面前,张校长最终还是答应了蒋司令?”
“这倒未必。”林徽因插话道,“校长已经发布通电,建议战争双方立即撤军停战,并设立缓冲区。”
“这只是暂时的吧。”王至诚思考片刻,补充道:“民间还有传闻蒋张结拜的事情吗?”
“这倒是事实。”葛月潭说道,“蒋介石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权宜之计。异性结为兄弟的现象古已有之,不足为奇。当年,佛教将军冯玉祥与蒋司令是亲密的盟友,在北伐战争中密切合作,后来还结为金兰,现在却成为了蒋司令的敌手。”
王至诚叹道:“以蒋司令为首的国人反动当局,若不想着与共字号为敌,便是与军阀混战。如果此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华发动侵略,后果不堪设想。张汉卿此刻并不是要不要站在蒋介石一边,而是要时刻警惕日本人,否则便是助纣为虐了!”
林徽因点头表示赞同:“校长的为人,我也了解。”
葛月潭果断地说:“若不除去军阀,日本人难以真正占领中国,就算占领,也难以实现统一。国共合作北伐时,日本人发现奉系是最强大的势力,因此决定杀掉张作霖,同时对华进行军事情报的搜集,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侵略,洗脑。而在中原大战中,日本人并不在乎哪一方胜利,他们意识到共字号及其领导的军队与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团结在一起战斗,是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
王至诚接着葛月潭的话进一步推测:“日本军国主义者明白,绝不能等共字号羽翼丰满再与中国开战。如果蒋张在中原大战中获胜,日军首先攻击的便是东北。”
临别之际,王至诚突然想起太清宫的日本女间谍小野菊子,沉吟道:“小野菊子是一名日本女间谍,现装扮成一名青年道士。”
“这倒可以放心,把她留在太清总比留在东大或大帅府安全。”葛月潭见王至诚、林徽因面露迟疑,便安慰道:“她既然进了宫,相信我会妥善处理。”
夜幕降临,王至诚和林徽因骑上马,匆匆离开了斗姆宫道观,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两人默默策马而行,似乎在思考着未来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