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症总括
痰是因为津液不能在全身布散,阴气过盛就形成饮,阳气过盛就形成痰。浓稠黏糊且呈黄色的是燥热之痰,清稀色白的是湿寒之痰。
【注释】所谓痰,是水谷所化成的津液不能散布到全身,留在胸中形成的。大多是因为饮食没有节制,或者婴幼儿时期过度食用油腻味厚的食物,导致脾胃没办法正常运化而产生。如果人体阴气向来旺盛,就会化为饮;阳气向来旺盛,就会化为痰。浓稠黏糊呈黄色,排出艰涩困难的,叫做燥痰;清稀色白,滑润容易咳出的,叫做湿痰。这两种情况,有的适合用清润的方法,有的适合用通利的方法,治疗方式各有不同。
燥痰
燥痰是因肺燥,导致痰液干涩难以咳出,伴有气逆、气喘咳嗽,躺卧时也感觉不舒服,还会出现面色发红、口干、小便色红等症状,此时使用清气化痰丸或滚痰丸能取得较好疗效。
【注释】燥痰,是由于火邪扰动而形成的痰。火势强盛时,痰液大多干燥黏稠,引发气逆、气喘咳嗽,夜晚躺卧时不能安宁,患者面色发红、口干,小便颜色黄赤。症状较轻的,使用清气化痰丸来清热化痰;症状较重的,则用苏葶滚痰丸来攻下痰邪。
清气化痰丸
胆南星(九转) 半夏(各一两五钱。姜制) 橘红 枳实(麸炒) 杏仁(炒,去皮尖) 栝楼仁(去油) 黄芩(酒炒) 白茯苓(各一两)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精细粉末,以姜汁为黏合剂制成药丸,服用时用淡姜汤化开后服下。
苏葶滚痰丸(方剂见“食积咳嗽”相关内容)。
湿痰
湿痰是因脾脏有湿,孩子会懒得进食,身体倦怠、嗜睡,面色发黄。若痰液较多,宜用枳桔二陈剂;若水饮较多,则用桂苓甘术汤。
【注释】湿痰,是因为小儿过量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损伤了脾胃,致使脾土虚弱且湿气内生,无法正常运化水谷,从而形成湿痰,这种痰滑润且容易咳出。脾脏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所以孩子不爱吃东西。脾主四肢,因此孩子会感到倦怠、嗜睡。脾在五行中属土,所以面色大多发黄。如果痰液较多,适宜使用枳桔二陈汤,并加入苍术、白术,以去除湿气、化解痰液;如果水饮较为严重,就必须使用桂苓甘术汤,以扶助阳气、消散水饮。只要调理治疗得当,痰液自然就会化解。
枳桔二陈汤(方剂见“哯乳”相关内容)。
桂苓甘术汤
茯苓 桂枝 甘草(生) 白术(土炒)
以生姜作为药引,将其与其他药物一同放入水中进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药汤。
(方歌)桂苓甘术湿痰饮,除湿利饮更扶阳,茯苓桂枝生甘草,白术土炒引生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