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七汤

四七七气郁生痰,梅核吐咯结喉间,调和诸气平和剂,半苓厚朴紫苏煎,快气橘草香附入,妇人气病效如仙,恶阻更加芎归芍,气痰浊带送白丸。

【注释】四七汤,用于治疗因七情过度,引发七气病症,进而气郁产生痰液。这种痰液如同棉絮薄膜,凝结在喉咙部位,感觉咯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此病症名为梅核气。若长时间不治愈,病情会发展变化为噎膈,出现上吐涎沫,下则二便秘结的症状。适合使用四七汤这种药性平和的方剂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是半夏、茯苓、厚朴、紫苏叶。如果胸腹部感觉气不舒畅,可加橘皮、甘草、香附,该方也能治疗妇人的各类气病。妇人怀孕后喜欢呕吐,这种情况称为恶阻,此时可在原方基础上再加川芎、当归、白芍。如果妇人身体肥胖、肤色白皙,多因痰气郁结,出现白浊、带下等病症,也可以用四七汤送服青州白丸子。

镇心丹 妙香散

惊实镇心朱齿血,惊虚妙香木麝香,山药茯神参芪草,朱砂桔梗远苓菖。

【注释】因心气实证而导致受惊的患者,适宜使用镇心丹。镇心丹的制法是将朱砂、龙齿研成粉末,二者用量相等,再用猪心血制成芡实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三丸,用麦冬汤送服。因心气虚证而导致受惊的患者,适宜使用妙香散并加入菖蒲。妙香散加菖蒲后的药物组成包括木香、麝香、山药、茯神、人参、黄芪、炙甘草、朱砂、桔梗、远志、茯苓以及石菖蒲。

遗精总括

没有做梦却发生遗精现象,这是由于心肾虚弱。在做梦之后才出现遗精,表明体内相火过旺。过度纵欲会导致精液易于滑泄,人体清气下陷也会引发此类状况。长期没有性生活的人,精液充盈会出现溢泻,而长期饮用醇酒、食用厚味食物,也会因体内火热强盛而损伤身体,致使遗精。

【注释】没有做梦却出现遗精的情况,即并非因内心有所感而自行遗精,这是心肾虚弱,不能固摄所致。做梦之后才遗精,即因内心有所感,相火煽动从而迫使精液外泄,这是君火与相火过旺,导致不能固摄。另外,纵欲过度的人,日常习惯出现精液滑泄;清气不足,气陷不能固摄;长期独居、没有性生活的人,精液过盛而溢出;常饮酒且饮食肥厚味重,导致火邪强盛而不能固摄,这些情况都会引发遗精病症。

龙骨远志丸 坎离既济汤 封髓丹

心肾虚弱朱远志,龙骨神苓菖蒲参,久旷火旺地知柏,胃虚柏草缩砂仁。

【注释】龙骨远志丸,用于治疗心肾虚弱,出现无梦遗精症状的患者。其药物组成包括龙骨、朱砂、远志、茯神、茯苓、石菖蒲和人参。坎离既济汤,主治做梦后遗精,体内火邪强盛且长期独居的人群。该方由生地、黄柏、知母组成。若患者脾胃虚弱,进食量少且大便稀软,那么就不适合使用生地、知母、黄柏,因为担心这些药物苦寒的特性会损伤脾胃,所以此时适宜用封髓丹,其药物组成是黄柏、甘草、缩砂仁。

补精丸

精出不止阳不痿,强中过补过淫成,久出血痛形羸死,或发消渴或发痈,阳盛坎离加龙骨,实热解毒大黄攻,调补骨脂韭山药,磁石苁蓉参鹿茸。

【注释】精液自行流出不能停止,阴茎坚挺不能痿软,这种病症称为“强中”。此病多因过量服用房术类补药,或贪图淫欲、房事过度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日久则精液耗竭,阳强之势不得缓解,进而迫血妄行导致出血,疼痛不止,最终形体消瘦衰竭而死。即使暂时不危及生命,也必然会引发消渴病或痈疽等重大病症。对于阳盛阴虚者,适宜用大坎离既济汤加生龙骨,以清热养阴、补益精气;对于形体壮实、里热亢盛者,适宜用黄连解毒汤加大黄,先攻逐体内实热;待病后热邪消退,调理时宜用补精丸,其药物组成包括补骨脂、韭子、山药、磁石、肉苁蓉、人参、鹿茸。

浊带总括

浊病的特点是从精窍排出秽物,而排尿正常。排出的秽物如同脓液,阴部内侧伴有疼痛。如果秽物颜色发红,多因体内有热,精液枯竭而来不及转化;若颜色发白,则多由寒湿或湿热导致败精形成。

【注释】秽物颜色发红大多是因为体内有热,但也存在浊带症状持续较长时间,致使精竭阳虚,精液来不及转化为白色,从而发红,这种情况属于寒证。秽物颜色发白大多是因为寒,但也有因败精在湿热环境中腐化,变白而属于热证的情况。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依据颜色赤白来判断寒热。

清心莲子饮 萆薢分清饮 珍珠粉丸

浊热清心莲子饮,寒萆菖乌益草苓,湿热珍珠炒姜柏,滑黛神曲椿蛤同。

【注释】赤浊(尿液或分泌物呈现赤色浑浊)、带下(女性阴道流出的异常分泌物)等病症,如果属于热证,适宜使用清心莲子饮,该方在“淋证”相关内容中有记载。白浊(尿液或分泌物呈现白色浑浊)、带下等病症,若属于寒证,适宜使用萆薢分清饮,其药物组成是萆薢、菖蒲、乌药、益智仁、甘草、茯苓。赤白浊(赤浊与白浊症状兼而有之)、带下等病症,若属于湿热证,适宜使用珍珠粉丸,其药物组成是炒黑姜、炒黄柏、滑石、青黛、炒神曲、炒椿皮、蛤粉。

黑锡丹

黑锡上盛下虚冷,精竭阳虚火上攻,上壅头痛痰气逆,下漏浊带白淫精,骨脂茴香葫芦巴,肉蔻桂附木金樱,沉香阳起巴戟肉,硫铅法结要研明。

【注释】赤白带下(女性阴道流出夹杂赤色与白色的异常分泌物)若属于虚寒病症,以及因虚阳向上攻冲,导致头痛、气喘咳嗽、痰涎壅盛、气机上逆等情况,都适宜使用黑锡丹。黑锡丹的药物组成包括补骨脂、小茴香、葫芦巴、肉豆蔻、附子、肉桂、木香、金樱子、沉香、阳起石、巴戟天、硫黄、黑铅。

痰饮总括

阴气旺盛形成饮,阳气旺盛产生痰。浓稠浑浊的是热痰,泡沫清稀的是寒痰。燥痰量少且粘连,难以咳出;湿痰量多容易咳出;风痰会引发抽搐眩晕。胸膈满闷、呕吐的是伏饮;气喘咳嗽、面部浮肿、难以平卧的是支饮。饮邪流注到四肢,会出现身体疼痛,这叫溢饮;咳嗽牵引胁部疼痛,称为悬饮。素来痰饮旺盛如今突然消瘦,肠道间有水液漉漉作响,这是狭义痰饮。饮邪停留在肺胸,会气喘短促、口渴;停留在心下,会出现心悸、背心发冷。

【注释】饮的质地清稀,所以属阴盛;痰的质地浓稠浑浊,所以属阳盛。浓稠浑浊的痰,属于热痰,与心有关。泡沫清稀的痰,属于寒痰,与肾有关。痰量少且粘连难以咳出,是燥痰,与肺有关。痰量多且容易咳出,是湿痰,与脾有关。抽搐眩晕,是风痰,与肝有关。胸膈之上痰满,呕吐痰涎,这是饮邪停留在膈间,叫做伏饮。气喘咳嗽、面部浮肿不能平卧,这是饮邪停留在肺,叫做支饮。

饮邪流窜到四肢,会使得身体沉重且疼痛,这种饮邪在体内流动留滞于四肢的情况,被称作溢饮。咳嗽时牵引胁部产生疼痛,这是饮邪留聚在胁下,叫做悬饮。向来身体肥胖壮实如今却变得消瘦,并且能听到漉漉的声响,就像水在肠间流动,这是饮邪留积在肠胃,名为痰饮。大凡饮邪留滞在胸肺部位,就会出现气喘、胸满、呼吸短促以及口渴的症状。要是饮邪留滞在膈下,就会有心下悸动,或者背心感觉寒冷的现象。

二陈汤 燥痰汤

诸痰橘半茯苓草,惟有燥者不相当,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合四七郁香附,虚入参术湿入苍;燥芩旋海天冬橘,风消枳桔贝蒌霜。

【注释】这里所说的“诸痰”,指的是各种类型的痰证,一般都适宜用二陈汤来治疗。二陈汤的药物组成是橘红、半夏、茯苓、甘草。由于方中含有茯苓和半夏,其药性过于渗湿干燥,所以对于燥痰并不适用。依据二陈汤原方,若是风痰证,可加南星、白附子;热痰证,加黄芩、黄连;寒痰证,加干姜、肉桂;气痰证,加厚朴、苏叶,这样就与四七汤合方了;若是因为气郁而生痰,加香附;若是气虚且有痰,加人参、白术,这就成了六君子汤;湿痰证,加苍术。而燥痰证适宜用燥痰汤,其药物组成包括枯黄芩、旋覆花、海石、天冬、橘红、风化芒硝、枳壳、桔梗、贝母、瓜蒌霜。

茯苓指迷丸

茯苓风消枳壳半,痰饮平剂指迷丸,寒实瓜蒂透罗治,热实大陷小胃丹。

【注释】指迷丸,是治疗各种痰饮病症的平和方剂,其药物组成为茯苓、风化芒硝、枳壳、半夏。对于寒实证型的痰饮,可使用瓜蒂散以催吐之法治疗,或者用透罗丹以泻下之法治疗。而对于热实证型的痰饮,若病在膈上,宜用大陷胸汤或大陷胸丸;若病在三焦部位,则用小胃丹进行攻逐治疗。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 越婢加术汤

流饮控涎苓桂治,伏饮神佑半苓丁,支饮葶苈悬十枣,溢饮越术小青龙。

【注释】留饮,指的是各种饮邪留滞在人体上下、内外各处的病症。对于实证的留饮,使用控涎丹来攻逐饮邪;对于虚证的留饮,则用苓桂术甘汤来温化饮邪。伏饮若为实症,使用神佑丸治疗;若为虚证,采用半夏三钱、茯苓二钱、丁香一钱、生姜三钱,煎服来治疗,这就是在半夏茯苓汤的基础上加了丁香。支饮病症,用葶苈大枣汤治疗。悬饮病症,用十枣汤治疗。溢饮若伴有热象,用越婢加术汤治疗,其药物组成是在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的基础上加上苍术;若伴有寒象,则用小青龙汤治疗。

咳嗽总括

发出声音没有痰液称为咳,有痰液而无声音称为嗽,声音与痰液都有则称为咳嗽。虽说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导致咳嗽,但关键在于病邪聚集于胃,并与肺密切相关。胃内浊气产生、脾脏湿气重,是产生痰液引发嗽的根本;肺失去清肃功能,是导致咳的原因。咳嗽可由风寒、火邪郁积、燥邪、痰饮,以及体内积热、虚寒,久病劳损等因素引发。

【注释】发出声音没有痰液称为咳,有痰液而无声音称为嗽,声音与痰液都有则称为咳嗽。《内经》虽说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使人咳嗽,但关键要点在于病邪汇聚于胃,并与肺密切相关。因为胃内浊气产生,那么胃所游溢输送的精气,以及脾脏因湿邪输送到肺的津液都无法保持清润纯净,水谷精微变得浑浊,难以向四方布散,这是产生痰液的根本,是引发嗽的根源。肺位于胸中,主司气机且功能清肃。或是受到风寒等外邪侵袭,或是痰热在体内干扰肺的清肃功能,导致肺失去正常的下降气机的功能,进而因气上逆而引发咳嗽。“久劳成”指久病咳嗽不止,损伤肺气形成劳嗽之症。

参苏饮 芎苏饮 香苏饮 茯苓补心汤

参苏感冒邪伤肺,热寒咳嗽嚏痰涎,气虚用参实减去,二陈枳桔葛苏前,头痛加芎喘加杏,芩因热入麻干寒,虚劳胎产有是证,补心四物量抽添。

【注释】参苏饮,用于治疗因感冒风寒而损伤肺脏,出现咳嗽、打喷嚏、吐出痰涎,伴有发热、怕冷等症状。其药物组成为人参、苏叶、橘红、半夏、茯苓、甘草、枳壳、桔梗、前胡、葛根。如果患者形体虚弱、正气不足,就一定要使用人参;若患者形体壮实、正气强盛,那么可以减去人参。倘若患者有头痛症状,依据原方去掉人参,把前胡换成柴胡并加入川芎,这个方剂名为芎苏饮。要是患者气喘咳嗽,依据原方去掉人参并加入杏仁,此方剂叫做杏苏饮。如果患者体内有热,就加入黄芩;若体内有寒,则加入麻黄、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