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64集:达标方案制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好仃坐在会议室的长桌前,手边是一叠厚厚的检测报告和旧档案。窗外的风从厂区吹过来,带着玻璃碎屑的味道,还有点机油混着水汽的怪味。

他翻到那份泛黄的2018年废水处理报告,纸张边缘有些卷起,像是被谁反复翻看过又草草丢回角落。阿梅说这份报告是她在行政部最里头的铁皮柜里找到的,连归档记录都没有。

“这事儿有点意思。”刘好仃把报告轻轻合上,看向对面的技术组负责人,“你们今天去查渗漏区域了吗?”

“去了。”技术组老李点点头,“确实有问题,水泥裂缝虽然不大,但长期下来肯定有隐患。”

“有没有做封堵处理?”

“暂时没动。”老李顿了顿,“我们想等方案确定后再统一处理,避免返工。”

刘好仃嗯了一声,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个“渗漏区修复”加个括号:优先级待定。

安全部门的小王这时开口:“刘哥,我们现在得考虑流程合规的问题。比如危险品存放、废气排放这些,光靠修修补补不行。”

“我明白。”刘好仃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环保通知复印件,风吹得它哗啦作响,“但现在不是一步到位的时候,得先稳住风险点。”

“那设备呢?”老李问,“很多都超期服役了,传感器也该换了。”

“换。”刘好仃说得干脆,“但分阶段来。先把超标排放口临时控制住,再安排检修计划。”

小王皱眉:“这样会不会显得我们在应付?”

“不是应付,是务实。”刘好仃笑了笑,“你现在让我一口气全换了,财务那边怕是要跳脚。”

老李和小王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三个大字:

设备 · 流程 · 人员

“这三个方向都要覆盖。”他说,“设备方面先控风险,流程上我们要建立规范,人员这块儿——得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不是只念条文。”

小王点头:“员工培训这事我已经开始准备资料了。”

“很好。”刘好仃在“人员”下面画了个圈,“早会的‘环保提示卡’制度要执行下去,每天一条,简单明了。”

老李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刚才我在车间看到有人往排水口倒废油,我说了几句,那人还挺不服气。”

刘好仃一听,眉头立刻拧了起来:“是不是那个写着‘别往排水口倒机油!’的贴纸?”

“你看到了?”老李一愣。

“昨天在维修区墙上捡到的。”刘好仃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正是那句话,“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我们整个体系出了问题。”

小王叹了口气:“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违规的。”

“那就告诉他们。”刘好仃语气坚定,“不是用罚款吓唬人,而是用常识讲道理。”

他坐回座位,翻开电脑,屏幕上是刚整理好的初步方案框架。

“短期控制目标三件事:废气排放口治理、废水处理区排查、危险品存放整改。”

他一边打字一边继续说:“中期改造包括设备更新、流程标准化、员工培训系统化。”

老李看着屏幕,点了点头:“这个思路没问题。”

小王补充道:“我可以牵头做一个《环保操作手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好主意。”刘好仃笑着看他,“手册出来后,让班组长带回去读一遍,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基本要求。”

会议继续进行,讨论逐渐深入。有人提出流程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也有人担心培训时间会影响生产节奏。

刘好仃听着,偶尔插几句,更多时候是在记笔记。

“你们说的我都记下了。”最后他总结道,“现在我们的任务不是争论谁更重要,而是找出一个平衡点,既不让厂子掉坑里,也不让大家多受委屈。”

会议室安静了一会儿,只有空调出风口轻微的嗡嗡声。

“那……方案初稿什么时候能出来?”小王问。

“今晚。”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明天一早发给你们过目,有问题随时改。”

老李笑了:“刘哥你是属猫头鹰的吧?晚上还能干活。”

“我这不是属啥像啥,是责任赶人。”刘好仃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走吧,散会。你们回去吃饭,我去趟车间。”

车间里的灯光比办公楼亮一些,空气中浮着细小的灰尘,在阳光下看得格外清楚。

刘好仃走进吹制区,几个工人正围在一起吃饭。看到他进来,有人招呼:“刘哥,来这边坐!”

他摆摆手,走近几步:“听说你们有人乱倒机油?”

几个工人面面相觑,没人吭声。

“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刘好仃语气缓了下来,“只是习惯了怎么方便怎么来。”

“我们也觉得没啥事。”一个年轻人嘟囔了一句,“反正也没人管。”

“现在有人管了。”刘好仃笑着说,“而且以后也会一直有人管。”

他蹲下身,看着他们饭盒里的饭菜:“你们吃的是这片厂子挣来的钱,喝的是这里的水,呼吸的是这里的空气。咱们自己都不注意,谁能替我们注意?”

一群人听着,表情渐渐认真起来。

“环保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刘好仃继续说,“是为了咱们自己活得安心。”

“那……以后真不能乱倒东西了?”另一个工人问。

“不是不能倒。”刘好仃纠正他,“是按规定倒。哪类废料进哪个桶,哪个口子可以排废水,哪个地方必须密封储存。”

他站起来,拍了拍裤子:“我会让班组长每天早会念一条‘环保提示卡’,你们听进去一条,就少犯一次错。”

“听起来跟安全教育差不多。”之前那个年轻工人说。

“差不多,但更贴近生活。”刘好仃笑了笑,“你们吸进去的空气,喝下去的水,都是真的。”

说完,他转身往外走。

身后传来一句:“刘哥,我以后不乱倒机油了。”

刘好仃脚步一顿,回头看了眼说话的年轻人:“谢谢。”

回到办公室时,天已经黑了。

刘好仃打开电脑,文档标题写着:《环保达标初步方案》。

他在最后一行敲下一句话:

建议设立环保专项基金。

然后按下保存键。

窗外,远处的生产线还在运转,灯光一片片亮着,像是不会熄灭的星星。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那片灯火。

夜风从缝隙里钻进来,吹动了桌上的一张纸。

纸上是阿梅给他的那份2018年报告,夹着一张手写的便签:

“2018年渗漏事故责任归属未明。”

刘好仃伸手将纸压住,眼神沉了沉。

片刻后,他把这张便签小心地夹进了方案草稿中。

灯还亮着。

而他知道,明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