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11集:产品改进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好仃坐在办公室的桌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客户反馈汇总表,眉头微皱。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在纸面上划出一道道金线,像是某种神秘的密码。

他翻了一页,发现又有新的反馈被贴在了意见墙上。一张便签上写着:“玻璃边缘有点锋利,小孩碰了会疼。”旁边还画了个哭脸的小人儿。

“这倒是个细节问题。”刘好仃轻声自语,把那张便签夹进了文件里。

小李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奶茶,递了一杯过来:“老板,咱们现在是真要开始改产品了吧?”

“是啊。”刘好仃接过奶茶,“不改不行了,客户都开始画表情包提建议了。”

两人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这份汇总表其实已经整理了好几天,从第109章开始收集反馈,到第110章的会议讨论,再到如今的分类统计,每一步都不轻松。尤其是面对海量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分门别类,又要判断优先级,还得避免顾此失彼。

“你看这个,”小李指着表格中的一栏,“有的客户说希望玻璃更轻薄,有的却要求更结实。这不是互相打架吗?”

“很正常。”刘好仃喝了口奶茶,甜味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人也精神了些,“就像我们吃饭,有人喜欢清淡点,有人偏爱重口味。产品也是,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们一边喝着奶茶,一边继续梳理数据。技术主管、质检员、生产线班组长陆续到场,会议室很快热闹了起来。

“我先说个情况。”质量主管开口,“我们这次收到的反馈里,关于透光率的问题最多,占了37%;其次是边缘刮手,28%;隔热性能也有15%,虽然比例不高,但反馈内容都很具体。”

“也就是说,这三个方向是重点?”刘好仃问。

“没错。”

“那就按这三个来定改进计划。”刘好仃点点头,“不过顺序怎么排?”

“按影响范围和客户满意度综合评分。”小李打开电脑,“我们给每个问题打分,分数高的优先处理。”

大家一致同意,于是会议室变成了一个小考场,每个人都成了评委。

“透光率波动大,客户使用体验差,而且出现频率高,应该排第一。”技术主管说。

“边缘刮手的问题虽然出现次数少一点,但投诉最激烈,有客户直接说‘再也不买了’。”小李补充。

“隔热性虽然没那么多负面评价,但很多高端客户提到过,说明是潜在需求。”质检员分析。

“那就这样。”刘好仃一锤定音,“透光率第一,刮手感第二,隔热性第三。”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但也并非没有分歧。市场部提出想加入智能感应功能,比如玻璃自动调节透明度或者温控显示,听起来很酷,但技术组当场泼冷水——“时间不够,资源有限,做不了。”

“我们不是不想做。”技术主管摊开双手,“只是现在首要任务是解决基础问题,不能本末倒置。”

“你们说得对。”刘好仃点头,“智能功能可以留到下一阶段再考虑。”

他说完,顺手把那份关于智能感应的草图收进抽屉,眼神一闪而过。

接下来的任务分配也很明确:技术组负责优化透光率控制流程,质检组跟进边缘打磨工艺,研发组则着手测试不同材料对隔热性能的影响。

“还有一个事。”刘好仃看着大家,“我们要设立每日进度汇报机制,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不掉链子。”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时,已是中午时分。大家走出会议室,各自散去,准备投入到新一轮的产品改进工作中。

刘好仃回到办公室,站在白板前,拿起笔写下几个关键节点:

样品制作节点:7天后

透光率参数确认:3天内完成对比试验

边缘打磨新方案试行:明日启动

写完,他放下笔,转身坐回办公椅,望着窗外发了一会儿呆。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车间里就热闹了起来。

透光率实验组已经开始调整冷却时间,记录每一分钟的变化;质检组则重新设计了打磨流程,连工具都换了新一批;研发组那边也开始测试几种新型涂层材料,看看哪种能提升隔热效果。

刘好仃穿行在各个区域之间,时不时停下来跟工人们聊几句,问问进展,也听听他们的想法。

“老王,你觉得这个打磨方式怎么样?”他问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比以前顺手多了,就是噪音有点大。”老王擦了把汗,“不过只要有效果,这点噪音算啥。”

“那就继续干。”刘好仃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要是觉得哪里还能改,随时告诉我。”

另一边,技术组正在调取历史数据,试图找出透光率波动的根本原因。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技术员指着屏幕,“每次换班的时候,透光率都会有个小幅度的波动。”

“是不是操作手法不一样?”刘好仃凑近看。

“有可能,也可能是因为设备预热程度不同。”

“那就把这个因素也加进去。”刘好仃点头,“下次实验的时候,把换班时间和设备状态都记录下来。”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

午饭时间到了,大家都围坐在食堂一角,边吃边聊。

“以前总觉得造玻璃就是个体力活。”小李咬了一口鸡腿,“现在才发现,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太高了。”

“可不是。”旁边的质检员接话,“我们这一行,讲究的是精细,一点点误差都不能放过。”

“我觉得吧,”刘好仃慢悠悠地说,“我们做的不只是玻璃,而是客户的信任。每一个细节,都是别人用得安心的基础。”

这句话说完,气氛安静了几秒,大家都低头扒饭,但眼神里多了一份认真。

下午三点,刘好仃接到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

发件人是一位欧洲客户,信里写道:

“我们注意到贵厂最近在积极收集反馈,并做出改进。这是我们愿意继续合作的重要原因。顺便提一句,我们在极端温度环境下测试了部分产品,发现某些型号在冷热交替时出现了轻微变形,请务必关注这一点。”

刘好仃看完,眉头微微皱起。

“极端温差下的稳定性问题……”他低声重复了一遍,随即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关键词。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在其他反馈中出现,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回头让研发组重点看一下这部分。”他对小李说,“如果真是个隐藏的问题,那我们就提前发现了。”

小李点头:“明白了。”

傍晚,车间的灯光亮了起来,机器仍在运转,工人们还在忙碌。

刘好仃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知道,产品改进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耐心、细致、还有不断试错的勇气。

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步骤,才一步步推动着整个团队向前走。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机油味和汗水的气息,混着远处海风的味道。

而在那块挂在墙上的统计图表上,三个被圈住的重点问题,依旧清晰可见。

透光率、刮手感、隔热性……

它们像是一盏盏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刘好仃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办公室,打开了电脑。

文档标题是:《产品改进计划V1.0》

他敲下第一句话:

听见声音,是为了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