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日后,奉天殿,大朝会。

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南洋的惨败与东瀛的捷报,两股截然不同的气流,在这座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之上,汇聚成了一场肉眼可见的风暴。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脸色阴沉,不发一言。他锐利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照灯,缓缓扫过殿下的文武百官。每一个被他目光扫过的人,都感觉脊背一阵发凉。

今日的议题,只有一个:南洋之败,何以至此?大明水师,何去何从?

朝会伊始,兵部尚书便将南洋战败的详细军报,再次公之于众。那冰冷的伤亡数字,那屈辱的战败过程,让整个大殿的气氛,又压抑了几分。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朱元璋的声音沙哑而低沉,“此事,该如何了结?”

话音刚落,永昌侯蓝玉便排众而出。他今日一身戎装,甲叶铮亮,整个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煞气逼人。

“陛下!”他声如洪钟,响彻大殿,“臣以为,南洋之败,非战之罪,乃将之罪!是秦王朱樉无能,指挥失当,才致使我大明将士,蒙此大辱!”

“臣,蓝玉,请战!”他猛地单膝跪地,铁甲与金砖碰撞,发出铿锵之声,“请陛下给臣三万精兵,百艘战船!臣必将亲率大军,直捣那佛郎机人的老巢,生擒其酋首,献于阙下!以雪国耻!以慰将士在天之灵!”

他这番话,充满了军人的血性与担当,立刻赢得了所有武将勋贵的齐声附和。

“臣等附议!请陛下准永昌侯出征!”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武将集团的请战之声,如同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在他们看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打回去。用更庞大的舰队,更勇猛的冲锋,去洗刷耻辱。这既是他们的本能,也是他们唯一懂得的方式。

朱元璋看着殿下群情激奋的武将们,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他需要的就是这股血性。但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侧的文官。

翰林学士方孝孺再次出列,他面带悲戚,痛心疾首:“陛下,武将之勇,固然可嘉。然穷兵黩武,非治国之道。南洋之败,其根源在于我等轻开海疆,以天朝之兵,行商贾之险。如今之计,当务之急,是立刻下旨禁海,召回海外诸王,收缩国力,固本培元,方为上策!”

“放屁!”蓝玉猛地回头,怒视方孝孺,“你这腐儒,懂个什么!打仗输了,不想着怎么打赢回来,却想着夹起尾巴当缩头乌龟?我大明军人的脸,都被你们这些软骨头给丢尽了!”

“你……”方孝孺气得脸色涨红,“你一介武夫,只知杀伐,何曾懂得天下大势!国家之根本,在于民生,而非虚名!”

“好了!”朱元璋一声怒喝,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大殿再次陷入沉寂。

朱元璋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少年身上——皇太孙,朱雄英。

“雄英,他们都说完了。现在,该你说了。”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朱雄英身上。武将们看着他,眼神中带着审视与不屑;文官们看着他,眼神中带着警惕与质疑。

朱雄英缓缓走出队列,他没有像蓝玉那样慷慨激昂,也没有像方孝孺那样痛心疾首。他的脸上,是一种超乎年龄的平静。

他先是对着朱元璋躬身一礼,随即转向蓝玉,微微颔首。

“蓝将军忠勇可嘉,一心为国,雄英……感佩。”

这一句客气话,让蓝玉那满腔的怒火,都不知道该往何处发泄。

朱雄英又转向方孝孺。

“方学士忧国忧民,思虑长远,雄英……亦是敬佩。”

两个人都不得罪。这圆滑的开场,让殿内许多老臣都暗暗点头。

然而,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但是,”朱雄英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雄英以为,蓝将军和方学士,都……说错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蓝玉的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方孝孺的胡子气得直抖。一个少年,竟敢当着满朝文武,说他们都错了?

“南洋之败,”朱雄英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锐利,直视着御座之上的朱元璋,“其根源,不在于将帅无能,也不在于国策失误。而在于……”

他顿了顿,一字一顿地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陌生的词汇。

“——战争的形态,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