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1045章 世祖文皇帝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初,北周太祖跟着贺拔岳在关中的时候,派人到晋阳去接晋公宇文护。宇文护的母亲阎氏和北周皇帝的姑姑都留在了晋阳,北齐人就把她们安排到中山宫。等到宇文护掌权后,就偷偷派人到北齐找她们,可一直没消息。北齐派使者到玉壁,想和北周通商。宇文护想打听母亲和姑姑的下落,就派司马下大夫尹公正到玉壁,和北齐使者聊了聊,使者还挺高兴。勋州刺史韦孝宽抓到几个关东人,又把他们放了,还让他们带信,表达北周想和北齐友好相处的意思。这时候,北周因为之前攻打晋阳没成功,就打算和突厥再一起去打北齐。北齐皇帝听说后,吓得不行,就答应送宇文护的母亲回西边,还想和北周交好,先把宇文护的姑姑送回去了。

秋天,八月丁亥初一,出现了日食。

北周派柱国杨忠带兵,和突厥一起去打北齐,到了北河又回来了。

戊子日,北周任命齐公宇文宪为雍州牧,宇文贵为大司徒。九月丁巳日,任命卫公宇文直为大司马。为了追记那些辅佐创业的大功臣,封开府仪同三司陇西公李昞为唐公,太驭中大夫长乐公若干凤为徐公。李昞是李虎的儿子,若干凤是若干惠的儿子。

乙丑日,北齐皇帝封他的儿子高绰为南阳王,高俨为东平王。高俨是太子的同母弟弟。

突厥来侵犯北齐的幽州,来了十多万人,还打进了长城,一顿大肆抢掠后才回去。

北周皇帝的姑姑回去后,北齐皇帝让人给晋公宇文护的母亲写了封信,说了些宇文护小时候的事儿,还寄了她做的锦袍,当作凭证。信里说:“我们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运气,遇到大齐皇帝开恩,怜悯我这老人,才答应让我们相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母子都能相依。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要和你分开!现在又是什么福气,还能再见到你!说起这些,又悲又喜,感觉死了一回又活过来了。这世上的东西,想要啥都能得到,可母子身处不同国家,到哪儿去能找到彼此呢!就算你贵为王公,富可敌国,可你有个老母亲,八十岁了,漂泊在千里之外,随时都可能死,连见你一面、和你相处一天都不行,冷了穿不上你给的衣服,饿了吃不上你给的饭。你就算再荣华富贵,在世上风光无限,对我又有什么用呢!在今天之前,你没办法好好供养我,过去的事儿就不说了;从今天往后,我这剩下的命,就全指望你了。天地之间有鬼神看着呢,别以为能蒙混过关,就可以欺负人!”

宇文护收到信,悲痛得不行。回信道:“天下大乱,我遭遇了灾祸,离开母亲身边已经三十五年了。每个人都知道母子情深,可谁像我这样这么久没见到母亲!儿子成了公侯,母亲却成了俘虏奴隶,天热不知道母亲热不热,天冷不知道母亲冷不冷,也不知道母亲有没有衣服穿,能不能吃饱饭,就好像我和母亲在天地之外,一点消息都听不到。心里怀着这种冤屈痛苦,这辈子就这样了,如果死后有知,只希望能在地下见到母亲!没想到齐朝网开一面,给了我好消息,母亲和四姑都被怜悯释放。刚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魂都快飞了,对着天地大哭,简直控制不住自己。齐朝这么大的恩情,已经让我深受感动,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国,都要讲信义,我猜母亲回来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只要能见到母亲,我这辈子的心愿就了了。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也比不上现在的恩情;就算背负着高山,也不足以承受这份厚重。”

北齐人留住宇文护的母亲,让她再给宇文护写信,要求宇文护再次回信,就这样来回了好几次。当时段韶在边塞抵御突厥军队,北齐皇帝派黄门徐世荣带着北周的书信,坐着驿站的车马去问段韶该怎么办。段韶说:“周人反复无常,本来就不讲信义,就像之前晋阳那次战役就能看出来。宇文护表面上是丞相,实际上是北周的主心骨。既然为了母亲求和,却不派一个使者来。要是就按照书信上说的,马上送他母亲回去,恐怕会显得我们软弱。不如先答应他们,等和亲的事儿确定了,再送他母亲回去也不迟。”北齐皇帝没听段韶的,直接就把宇文护的母亲送回去了。

阎氏到了北周,整个朝廷都庆祝,北周皇帝为此大赦天下。给阎氏的各种供养,那叫一个奢华。每到四季的祭祀节日,北周皇帝就带着亲戚们,按照家里的礼节,给阎氏敬酒祝寿。突厥从幽州回去后,留在塞北屯兵,又召集各个部落的士兵,派使者告诉北周,想按照之前的约定一起攻打北齐。闰月乙巳日,突厥又来侵犯北齐的幽州。

晋公宇文护刚找回母亲,不太想攻打北齐;但又怕违背和突厥的约定,再引发边境的麻烦,没办法,只好征召了二十四军,还有左右厢散隶在秦、陇、巴、蜀的士兵,以及归附的羌、胡等族士兵,一共二十万人。冬天,十月甲子日,北周皇帝在太庙把斧钺交给宇文护;丁卯日,亲自到沙苑犒劳军队;癸酉日,回到宫中。

宇文护的军队到了潼关,派柱国尉迟迥率领十万精兵当先锋,直奔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领山南的军队向悬瓠进发,少师杨檦从轵关出兵。

周迪又从东兴出来捣乱,宣城太守钱肃镇守东兴,直接献城投降了周迪。吴州刺史陈详带兵去攻打,结果陈详的军队大败,周迪的势力又壮大起来。

南豫州刺史西丰脱侯周敷率领自己的部队去攻打周迪,到了定川,和周迪对峙。周迪骗周敷说:“我以前和你齐心协力,哪想过害你啊!现在我愿意认罪回朝廷,想通过你向朝廷表明心迹,先请你出来和我一起盟誓。”周敷答应了,刚登上盟誓的台子,就被周迪杀了。

陈宝应占据建安、晋安两个郡,在水陆都设置了栅栏,来抵抗章昭达。章昭达和他交战,没占到便宜,于是就占据了上游,让士兵们砍树做木筏,在上面安装了拍竿。正好赶上大雨,江水上涨,章昭达放下木筏,冲垮了陈宝应的水栅,接着又出兵攻打他的步兵。双方刚交战,皇帝派的将军余孝顷从海路赶到了,于是一起合力攻打陈宝应。十一月己丑日,陈宝应大败,逃到莆口,对他儿子说:“早听虞公的话,就不会有今天了。”章昭达追上去抓住了他,还抓住了留异和他的族人同党。把他们押送到建康,斩首了。留异的儿子留贞臣因为娶了公主,所以免了死罪,陈宝应的宾客们都被处死。

皇帝听说虞寄曾经劝过陈宝应,就命令章昭达以礼相待,把虞寄送到建康。虞寄见到皇帝后,皇帝慰问他说:“你就像管宁一样高洁吧?”任命他为衡阳王的掌书记。

北周晋公宇文护进军驻扎在弘农。甲午日,尉迟迥到了洛阳,雍州牧齐公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汉州总管王雄在邙山驻军。

戊戌日,北齐皇帝派兼散骑常侍刘逖来陈国访问。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南北朝政治军事画卷,字里行间充满了权谋博弈、亲情挣扎与战争阴云,从现代视角审视,其中诸多细节值得深思。

宇文护与母亲阎氏的分离与重逢,堪称乱世中人性的缩影。齐主以阎氏为筹码,既想缓和与北周的关系,又想试探宇文护的底线,其书信中 “寒不得汝衣,饥不得汝食” 的描述,将母子相隔的锥心之痛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宇文护的回信,从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 的悲叹到 “生死肉骨岂过今恩” 的感恩,道尽了权力巅峰者在亲情面前的脆弱与执念。这种以亲情为政治工具的博弈,既暴露了乱世的残酷,也折射出人性中无法割舍的情感羁绊。

军事与外交的交织更显局势的错综复杂。北周与突厥的联盟、北齐在应对突厥入侵时的决策分歧,展现了多方势力的制衡与角力。段韶提出 “外许之和亲,待坚定再遣母” 的策略,体现了成熟政治家的审慎,而齐主贸然送还阎氏的决定,则暴露了其在压力下的决策失误。这种外交上的摇摆,直接影响了后续战争的走向 —— 宇文护在得母之后的两难抉择,既不想背负背弃突厥的骂名,又不愿在亲情刚复得时再起战端,最终征集二十万大军的举动,实为无奈之下的折中,也预示了战争的复杂性。

此外,地方势力的起伏为这幅画卷增添了更多层次。周迪的反复、陈宝应的败亡,反映了南朝在中央政权之外的地方割据乱象。周迪以诈术斩杀周敷,陈宝应败逃时 “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日” 的悔恨,既展现了乱世中枭雄的狡诈与短视,也暗示了地方势力在大格局中难以逆转的颓势。而陈朝对虞寄的礼遇,则体现了胜利者对智慧与忠诚的尊重,为残酷的权力斗争增添了一丝人文亮色。

从现代视角看,这段历史中的人物决策始终在 “情” 与 “势” 之间摇摆:宇文护在母子亲情与国家利益间挣扎,齐主在军事压力与外交试探中失衡,地方势力在割据野心与现实夹缝中覆灭。这些交织的矛盾,不仅构成了南北朝时期独特的历史风貌,更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权力、情感与决策的深刻镜鉴 —— 在复杂的局势中,任何决策都需兼顾人性温度与现实考量,而失衡的选择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改写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