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1040章 世祖文皇帝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嘉二年(公元561年,辛巳年)

春天一月,戊申日,北周改年号为保定。任命大冢宰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让五府都归天官统领,不管大事小事,都先由宇文护决断再奏报皇帝。

庚戌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北周皇帝去祭祀圜丘。

辛亥日,北齐皇帝也去祭祀圜丘;壬子日,在太庙举行祭祀。

北周皇帝又去祭祀方丘;甲寅日,在南郊祭祀感生帝;乙卯日,祭祀太社。

北齐皇帝派王琳出兵合肥,招募江淮一带的兵卒,想要进一步拓展地盘。合州刺史裴景徽,是王琳哥哥王珉的女婿,主动说愿意带自己的私人部属给北齐军队当向导。北齐皇帝就让王琳和行台左丞卢潜带兵前往,可王琳却犹豫拿不定主意。裴景徽担心事情泄露,干脆直接跑去北齐了。北齐皇帝就封王琳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镇守寿阳。

己巳日,北周皇帝到太庙祭祀,颁布太祖所制定的六官制度。

辛未日,北周的湘州城主殷亮投降,湘州被平定。

侯瑱和贺若敦对峙了老长时间,侯瑱没办法搞定贺若敦,就想借船送贺若敦他们渡江回去。贺若敦怀疑有诈,不同意,回复说:“湘州本来就是我们的地盘,被你们逼迫侵占;要是我们撤,你们得离我们一百里开外。”侯瑱就把船留在江岸,带兵离开了。贺若敦这才率军往北撤退,可士兵病死的有十分之五六。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这些郡也都被平定了。晋公宇文护觉得贺若敦丢了地盘又没立功,就把他革职为民。二月甲午日,北周皇帝在东郊举行迎日仪式。

北周因为小司徒韦孝宽曾经在玉壁立下战功,就在玉壁设置勋州,任命韦孝宽为刺史。

韦孝宽这人很有威望和信誉,还特别擅长用间谍。有些北齐人收了韦孝宽的钱,就偷偷和他通信,所以北齐那边有啥动静,北周这边提前都知道。有个叫许盆的主帅,带着自己驻守的城池投降了北齐,韦孝宽派间谍去,没多久就把许盆的脑袋砍回来啦。

离石以南的地方,一些少数民族经常出来抢劫,可他们住在北齐境内,北周没办法直接去征讨。韦孝宽就想在险要的地方修座城来遏制他们,于是征调了河西十万民夫,一百名士兵,派开府仪同三司姚岳去监督修城。姚岳觉得兵太少,害怕不敢去。韦孝宽说:“我算着这城十天就能修好。这城离晋州四百多里,我们第一天开工,第二天北齐那边才知道。就算晋州征兵,也得三天才能集合,商量对策又得花三天,算他们行军速度,两天也到不了。咱们这城的防御工事足够时间弄好。”于是就下令开工。北齐军队果然到了边境,但是怀疑有大批北周军队,就停下来不敢前进。当天晚上,韦孝宽让人在汾水以南挨着介山、稷山的各个村子放火。北齐人以为是北周的军营,就收兵防守。姚岳最后把城修好回来了。

三月乙卯日,太尉零陵壮肃公侯瑱去世。

丙寅日,北周把八丁兵改成十二丁兵,每年服役一个月。

夏天四月,丙子日初一,出现日食。

北周任命少傅尉迟纲为大司空。

丙午日,北周封愍帝的儿子宇文康为纪国公,皇子宇文赟为鲁国公。宇文赟是李皇后的儿子。六月乙酉日,北周皇帝派御正殷不害来南朝陈访问。

秋天七月,北周重新铸钱,钱上铸的字是“布泉”,一个“布泉”相当于五个五铢钱,和五铢钱一起流通。

己酉日,北周追封皇帝的伯父宇文颢为邵国公,让晋公宇文护的儿子宇文会作为他的继承人;宇文颢的弟弟宇文连为杞国公,以章武公宇文导的儿子宇文亮为继承人;宇文连的弟弟宇文洛生为莒国公,以宇文护的儿子宇文至为继承人;追封太祖的儿子武邑公宇文震为宋公,以世宗的儿子宇文实为继承人。

北齐皇帝杀杨愔、燕子献的时候,答应让长广王高湛当太弟;但后来又立了太子高百年,高湛心里就不爽了。皇帝在晋阳,高湛留守邺城。散骑常侍高元海,是高祖的堂孙,留在邺城掌管机密事务。皇帝任命领军代人库狄伏连为幽州刺史,让斛律光的弟弟斛律羡当领军,想以此分散高湛的权力。高湛把库狄伏连留下,不让斛律羡上任办公。

之前,济南闵悼王一直待在邺城,有看风水的人说邺城有天子气。平秦王高归彦担心济南王再次登基对自己不利,就劝皇帝把济南王除掉。皇帝就派高归彦到邺城,召济南王去晋阳。

高湛心里不踏实,就向高元海问办法。高元海说:“皇太后身体安康,皇上也非常孝顺友爱,殿下您不用太担心。”高湛说:“这哪是我真心想要的回答呀!”高元海请求回官署,想回去想一晚上。高湛就把高元海留在后堂。高元海一晚上没睡,就在床边走来走去。还没到天亮,高湛就跑出来问:“想出啥好主意没?”高元海说:“有三个办法,就怕您觉得不行。第一个办法,殿下您效仿梁孝王的做法,带几个骑兵去晋阳,先拜见太后,向她哭诉哀求,再去见皇上,请求交出兵权,以死明志,不再参与朝政,这样肯定能保证安稳。这是上策。要是不行,那就写个奏表,说自己威权太大,怕遭人非议,请求去当青州、齐州刺史,低调过日子,这样肯定也不会有人说啥。这是中策。”高湛又问下策。高元海说:“说出来恐怕要被灭族。”高湛一个劲儿逼他说,高元海才说:“济南王是正统嫡子,皇上是借着太后的命令夺了他的皇位。现在召集文武百官,把征召济南王的诏书拿出来,抓住斛律丰乐,杀掉高归彦,拥立济南王,然后向天下发令,以正义之名讨伐叛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高湛听了挺高兴。但他胆子小,又犹犹豫豫的,就找术士郑道谦等人占卜,结果都说:“现在行动不吉利,安静不动才好。”有个林虑令潘子密,懂得占卜,偷偷跟高湛说:“皇上恐怕快驾崩了,殿下您会成为天下之主。”高湛就把他关在府里等着验证。又让巫师占卜,大多说“不用起兵,自然会有大喜事”。

高湛于是就奉诏,派几百骑兵送济南王去晋阳。九月,皇帝派人用毒酒杀济南王,济南王不喝,就把他给掐死了。皇帝不久后也后悔了。

冬天十月,甲戌日初一,又出现日食。

丙子日,北齐任命彭城王高浟为太保,长乐王尉粲为太尉。

北齐肃宗出去打猎,有只兔子惊了马,他从马上摔下来,肋骨摔断了。娄太后去看他病情,问了三遍济南王在哪儿,北齐肃宗都不回答。太后生气地说:“是不是杀了他?不听我的话,死了也是活该!”说完就走了,头也不回。

十一月甲辰日,下诏说因为继位的儿子年幼,派尚书右仆射赵郡王高睿传达旨意,征召长广王高湛来继承皇位。又给高湛写信说:“高百年没罪,你可以好好安置他,别学之前那些人。”当天,北齐肃宗在晋阳宫去世。临死的时候,说遗憾没能看到太后的陵墓。

颜之推评论说:孝昭帝天性非常孝顺,但不懂忌讳,才落得这样的下场,这实在是不学习造成的啊。

赵郡王高睿先派黄门侍郎王松年快马赶到邺城,宣布肃宗的遗命。高湛还怀疑是假的,先派亲信去停放尸体的地方,打开棺材查看。使者回来报告,高湛很高兴,赶紧骑马去晋阳,让河南王高孝瑜先入宫,更换了禁卫。癸丑日,世祖高湛在南宫登基,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宁。

北周答应送安成王陈顼回国,派司会上士京兆人杜杲来南朝陈访问。陈文帝很高兴,马上派使者去回复,还送了黔中地区和鲁山郡给北周。

北齐任命彭城王高浟为太师、录尚书事,平秦王高归彦为太傅,尉粲为太保,平阳王高淹为太宰,博陵王高济为太尉,段韶为大司马,丰州刺史娄睿为司空,赵郡王高睿为尚书令,任城王高湝为尚书左仆射,并州刺史斛律光为右仆射。娄睿是段韶哥哥的儿子。还把太子高百年封为乐陵王。

丁巳日,北周皇帝去岐阳打猎;十二月壬午日,回到长安。

太子中庶子余姚人虞荔、御史中丞孔奂,因为国家财政紧张,上奏建议设立煮海盐的赋税和酒类专卖制度,皇帝下诏同意了。

当初,高祖把皇帝的女儿丰安公主嫁给留异的儿子留贞臣,征召留异为南徐州刺史,留异磨磨蹭蹭不去。陈文帝即位后,又任命留异为缙州刺史,兼任东海太守。留异多次派他的长史王澌入朝,王澌每次都说朝廷实力不行。留异相信了他的话,表面上对朝廷称臣,实际上脚踩两条船,和王琳从鄱阳信安岭偷偷互通使者。王琳战败后,皇帝派左卫将军沈恪去取代留异,其实是想带兵偷袭他。留异出兵下淮抵抗沈恪,沈恪战败,退回钱塘。留异又上表请罪。当时朝廷的军队正忙着处理湘州、郢州的事,就下诏书安抚留异,暂时稳住他。留异知道朝廷早晚会讨伐自己,就派兵驻守下淮和建德,防备水路。丙午日,皇帝下诏让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去讨伐留异。

【内核解读】

这段记载反映了公元561年(天嘉二年)北周、北齐、南陈三方的政治博弈与社会动态,其中蕴含的权力逻辑、军事策略与制度变革,至今仍具历史镜鉴意义:

权力结构的“集中与博弈”:北周的集权与北齐的内耗

--北周的集权化尝试:宇文护以“大冢宰”身份总领五府,“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本质是通过强化权臣权力稳定西魏以来的鲜卑军事集团统治。改元“保定”、推行“六官之法”(模仿周礼的官制改革),则是借制度重构巩固宇文氏皇权合法性,为后来北周灭北齐埋下伏笔。

--北齐的皇族内斗:齐主高演与长广王高湛的权力争夺,暴露了北齐“兄终弟及”继承制的致命缺陷。高演杀济南王(前废帝)、高湛因“天子气”流言猜忌,最终高演临终传位高湛,反映出皇族内部“以暴力解决继承权”的恶性循环,这种内耗直接削弱了北齐国力,使其在与北周的对抗中逐渐落于下风。

军事智慧与战略短视

--韦孝宽的“信息战”与筑城术:通过间谍网络掌握北齐动向,以“十日筑城”的精准计算震慑对手,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智谋型将领”的典型特质。其利用地形、心理战(纵火伪装军营)的策略,至今仍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贺若敦的溃败与北周的惩罚机制:因“失地无功”被除名为民,反映出北周对军事失败的严苛问责,这种制度虽能强化军纪,却也可能导致将领畏战——对比北齐对王琳“沉吟不决”却仍委以重任,可见两国治军理念的差异。

制度变革的现实逻辑

--赋役与军事制度调整:北周“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将成年男子每年服役从一个半月改为一个月),表面是减轻负担,实则是通过更均衡的役期保障农业生产与军事动员的平衡;铸造“布泉”钱“一当五”,则是通过货币贬值缓解财政压力,这类经济手段在分裂时期常被用于增强国力。

--南陈的财政应急:虞荔、孔奂奏请“煮海盐赋及榷酤之科”(征收盐税、实行酒专卖),暴露了南陈在与王琳、留异等地方势力对抗中的财政困境。这种“以专卖补国库”的做法,既是古代王朝的常见手段,也反映了南朝政权对地方经济控制力的薄弱。

人性与权力的永恒困局

--高湛的“怯懦与野心”:面对皇位诱惑,虽认同高元海“尊立济南王以讨逆”的下策,却因“性怯狐疑”最终放弃,转而通过占卜自我安慰,揭示了权力游戏中“野心与能力不匹配”的普遍困境。

--留异的“两端外交”:表面臣服南陈,暗中与王琳勾结,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但其最终被侯安都征讨,也证明了“骑墙”策略的风险——在统一趋势下,地方势力的割据终将被中央集权碾压。

结语:分裂时代的生存法则

这段历史的核心矛盾,是“分裂状态下的国家治理与统一诉求”。北周通过制度集权、军事智谋逐渐积累优势,北齐因内耗衰落,南陈则在地方割据与财政危机中挣扎。三者的兴衰对比揭示:稳定的权力结构、高效的资源调配、克制的内部斗争,是乱世中政权存续的关键。而韦孝宽的智谋、宇文护的集权、高湛的犹豫,不过是这一规律下的具体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