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202章 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莽派太师王匡、国将哀章驻守洛阳。更始帝则派遣定国上公王匡去攻打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去攻打武关,这下三辅地区都震动了。析县的邓晔、于匡在南乡起兵响应汉军,他们进攻武关都尉朱萌,朱萌投降;接着又去攻打右队大夫宋纲,把他杀了;然后往西攻克了湖县。王莽这下更愁了,完全不知道该咋办。崔发说:“古代国家遇到大灾难,就靠大哭来压制灾祸。咱们应该向老天祷告求救。”于是王莽就带着大臣们到南郊,把自己得天下的符命前前后后说了一遍,然后仰天大哭,哭得没气了,就趴在地上磕头。一些书生和老百姓也从早到晚聚在那儿哭,王莽还让人给他们提供粥饭;哭得特别伤心的,就封他们做郎官,一下子郎官都有五千多人了。

王莽任命了九个将军,都用虎作为名号,率领北军几万名精兵向东进发,还把他们的妻子儿女安置在宫中当人质。当时宫中库房里还有六十多万斤黄金,其他财物也差不多有这么多,可王莽却越发舍不得,只给这九个虎将每人四千钱;大家心里都特别怨恨,根本没心思打仗。这九个虎将到了华阴的回谿,凭借险要地势据守。于匡、邓晔进攻他们,六个虎将战败逃走;有两个虎将跑回朝廷打算领死罪,王莽派人去责问他们死的人在哪,这两人就都自杀了;另外四个虎将直接逃跑了。剩下三个虎将收拢逃散的士兵,守住渭口的京师仓。邓晔打开武关,迎接汉军。李松带着三千多人到了湖县,和邓晔等人一起攻打京师仓,没打下来。邓晔就让弘农郡的属官王宪做校尉,带着几百人向北渡过渭水,进入左冯翊的地界。李松派偏将军韩臣等人一直往西到新丰,打败了王莽的波水将军,一路追到长门宫。王宪向北到了频阳,所经过的地方,敌军都纷纷投降。各县有势力的大家族也都起兵,自称是汉军将领,带着人跟着王宪。李松、邓晔率军到了华阴,长安附近的各路兵马也都汇聚到城下;又听说天水隗嚣的部队也要到了,大家都争着要先入城,想着能立大功,还能趁机抢掠财物。

王莽赦免了城里的囚犯,给他们发武器,杀了猪,让他们喝猪血,还跟他们发誓说:“谁要是不为新朝效力,社鬼会记住他的!”然后派更始将军史谌带领他们。这些人刚渡过渭桥就都跑光了,史谌只好空手回来。各路兵马开始挖掘王莽妻子、儿子、父亲、祖父的坟墓,烧毁他们的棺椁,还烧了九庙、明堂、辟雍,大火照亮了整个长安城。

九月初一,起义军从宣平门攻入城内。张邯碰到起义军就被杀了;王邑、王林、王巡、带足恽等人分别带兵在北阙下抵抗,这时天快黑了,官府和官员的府邸里的人都跑光了。初二,城里的年轻人朱弟、张鱼等人害怕被抢掠,就起哄聚集在一起,火烧工匠住的房舍大门,用斧头劈开敬法殿的门,大喊:“反贼王莽,怎么还不出来投降!”火势蔓延到掖庭、承明殿,也就是黄皇室主住的地方。黄皇室主说:“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汉朝的人!”就跳进火里自杀了。

王莽为躲避大火逃到宣室前殿,火却紧追着他。王莽穿着深红色的衣服,拿着虞帝匕首,天文郎在前面按着占卜用的式盘,王莽就随着斗柄的方向转动坐席,说:“上天把圣德赋予我,汉军又能把我怎么样!”初三清晨,大臣们搀扶着王莽从前殿来到渐台,想凭借池水阻挡追兵,还有一千多名公卿和侍从跟着他。王邑日夜奋战,疲惫不堪,士兵死伤殆尽;他急忙入宫,辗转来到渐台,看到儿子侍中王睦正脱下官服准备逃跑,王邑大声呵斥他,让他回来,父子俩一起守护王莽。起义军进入殿中,听说王莽在渐台,就把渐台围了几百层。台上的人还和台下的人对射,箭射完了,就短兵相接。王邑父子、带足恽、王巡都战死了,王莽躲进内室。下午四五点的时候,起义军冲上渐台,苗欣、唐尊、王盛等人都死了。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就砍下王莽的头;士兵们争着分割王莽的尸体,像切肉一样把他切碎,为了争抢还互相厮杀,有几十人因此丧命。公宾就拿着王莽的头去见王宪。王宪自称是汉大将军,城里几十万士兵都归他指挥。他住进东宫,霸占王莽的后宫妃嫔,乘坐王莽的车马,穿戴王莽的衣服。初六,李松、邓晔进入长安,将军赵萌、申屠建也到了。他们因为王宪得到玉玺却不上交,还霸占很多宫女,又设立天子的鼓旗,就把王宪抓起来杀了。有人把王莽的头送到宛城,挂在集市上示众。老百姓都来击打他的头,还有人割下他的舌头吃了。

班固评论道:王莽最初凭借外戚身份起家,克制自己,努力做事来博取名声。等到身居高位,辅佐朝政时,也为国家辛勤操劳,按正道行事,难道他就是那种表面上追求仁义,实际行为却违背仁义的人吗?王莽本身不仁不义,却有奸佞邪恶的本事,又凭借四位父辈积累的权势,赶上汉朝中期衰落,皇位传承三次断绝,而太后寿命又长,成为他的依靠,所以他才能肆意施展奸计,酿成篡位的大祸。这么看来,这也是天时啊,不全是人力能造成的!等到他窃取皇位,南面称帝后,他统治下的国家颠覆的危险程度比夏桀、商纣时还严重,可王莽却安然自得,觉得自己就像黄帝、虞舜重生一样。于是他开始肆意妄为,施展威风和欺诈手段,毒害华夏大地,祸乱蔓延到蛮夷之地,还不满足他的欲望。因此,天下人都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朝廷内外都愤怒怨恨,远近各地一同起兵反抗。城池守不住,国家四分五裂,最终使得天下城邑变成废墟,百姓深受其害。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乱臣贼子,考察他们祸国殃民导致的失败,没有比王莽更严重的!以前秦朝焚烧《诗》《书》来树立自己的主张,王莽诵读《六艺》来粉饰自己的奸言,虽然方式不同,但结果都是走向灭亡。他们都是为圣王的出现扫除障碍罢了。

评论

这一段描绘了王莽政权覆灭的最后场景,可谓是众叛亲离、混乱不堪。王莽在面对各方起义军的攻势时,毫无有效对策,甚至寄希望于荒诞的“哭天求赦”,尽显其统治的无力与荒诞。他吝啬钱财,对待将领刻薄,导致军心离散,毫无斗志,充分暴露了其作为统治者的短视与狭隘。而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各方势力为争功、抢掠而混乱无序,王宪的种种僭越行为,也反映出当时局势的失控与人心的贪婪。王莽本人虽妄图以天命自欺,却仍无法改变覆灭的命运,其悲惨结局令人唏嘘,也昭示了其倒行逆施统治的必然下场。班固的评论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剖析了王莽篡权及败亡的原因,指出他虽前期有伪装,但本质奸佞,加之天时等因素促成其篡位,而篡位后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民愤,最终导致身死国灭。王莽的一生,成为了历史上乱臣贼子的典型,警示着后人,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违背正义与民意的统治都难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