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 第152章 七擒余威·深井困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七擒余威·深井困局

南中的雨季,来得毫无征兆。前一刻还是烈日当空,下一刻便是乌云压顶,豆大的雨点裹挟着山林间的腐叶气息,劈头盖脸地砸落下来,瞬间将崎岖的山路化作泥泞的沼泽。诸葛亮端坐于简易的竹舆之上,葛巾道袍的下摆早已被泥水浸透,紧贴在腿上,带来刺骨的冰凉。他望着前方在雨幕中若隐若现的朱提群山轮廓,眉头紧锁。

“丞相,雨太大了!是否扎营暂避?”王平策马靠近,雨水顺着他斗笠的边缘淌下,汇成细流。

“不必。”诸葛亮的声音透过雨幕传来,沉稳依旧,“传令,继续前进。朱提近在眼前,不可耽搁。”他深知,时间就是蜀汉的命脉。刘基在长安休养生息,其兵锋随时可能指向汉中。蜀汉,耗不起。

队伍艰难地在泥泞中跋涉。关平、张苞二人一左一右护卫在竹舆旁,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却也难掩长途跋涉的疲惫和对这恶劣环境的厌恶。他们身后,是沉默行军的蜀汉士卒,甲胄上沾满泥浆,脚步沉重。

就在这时,前方雨幕中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队身着斑斓兽皮、手持简陋武器的蛮兵,如同猿猴般敏捷地从两侧山林中钻出,拦住了去路!

“戒备!”王平厉声喝道,手按刀柄。蜀军士卒瞬间紧张起来,弓弩上弦,长矛如林。

然而,预想中的冲突并未发生。为首的一名身材魁梧、脸上刺着青色图腾的蛮族头领,排众而出。他并未携带武器,反而对着蜀军队伍,右手抚胸,深深一躬,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话高声道:“越嶲部阿骨打,奉孟获大王之命,在此恭迎诸葛丞相!”

孟获?恭迎?

王平、关平等人面面相觑,眼中充满警惕。诸葛亮却神色平静,抬手示意士兵们收起兵器。

“孟获大王何在?”诸葛亮的声音穿过雨帘。

“大王已在朱提山口等候丞相!”阿骨打恭敬回答,随即转身挥手,“儿郎们!为丞相开道!”

那些蛮兵立刻行动起来,如同灵巧的山猫,迅速清理着路上横亘的倒木和滚落的碎石,甚至在几处陡峭湿滑的坡段,用随身携带的藤条和木棍,临时搭建起简易的扶手。他们的动作熟练而高效,显然对这片山林了如指掌。

“丞相,小心有诈!”张苞低声提醒,手依旧按在刀柄上。

诸葛亮微微摇头,目光深邃:“孟获此人,重诺。七擒七纵,其心已服。此番…当是真心相助。”他想起七年前,在这片莽莽群山中,七擒孟获的场景。那时的孟获,桀骜不驯,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而最后一次释放他时,那眼神中的桀骜已被一种复杂的敬畏和折服所取代。七擒七纵,非仅为降服一人,更是收服了整个南中的人心。这份余威,如今终于显现其价值。

队伍在蛮兵的引导下,顺利抵达朱提山口。雨势稍歇,山岚弥漫。只见山口处,数百名蛮兵列队肃立,虽衣甲简陋,却自有一股彪悍之气。为首一人,身材高大魁梧,面如重枣,须发戟张,正是南中蛮王孟获!他并未骑马,而是徒步立于阵前,身披一件象征王权的虎皮大氅。

看到诸葛亮的竹舆,孟获大步上前,在距离十步之外停下,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如雷:“诸葛丞相!孟获在此恭候多时!”

诸葛亮示意停下竹舆,在王平的搀扶下缓缓走下。他并未穿甲胄,只一身湿透的道袍,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孟获大王,别来无恙。”诸葛亮拱手还礼,声音平静。

孟获看着眼前这位清瘦的丞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敬畏,有感激,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七擒七纵,刻骨铭心。他深知这位丞相的智慧与胸怀,远非武力可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当年释放他时,不仅未加羞辱,反而归还其部众,并允其自治,只要求其约束部族,保境安民。这份恩义,孟获记在心里。

“丞相亲征,所为何事,孟获已知。”孟获开门见山,指向身后云雾缭绕的群山,“朱提山中,确有‘黑石’!我族勇士常于溪涧中发现,坚硬沉重,可熔炼成器!丞相欲寻此物,孟获愿效犬马之劳!”

“有劳大王。”诸葛亮微微颔首,心中稍定。孟获的主动配合,远比他预想的要顺利得多。这七擒七纵的余威,以及当年施予的恩义,此刻终于化作最宝贵的助力。

接下来的日子,勘探的进展远超预期。在孟获的全力配合下,南中各部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熟悉山林的蛮族猎人被大量征召,他们如同最敏锐的猎犬,带着蜀军工部的勘探工匠,深入朱提山脉的每一条沟壑,每一处溪涧。

“丞相!看这里!”一名脸上涂着油彩的年轻猎人兴奋地指着一处裸露的岩壁。岩壁下方,一条浑浊的溪水泛着诡异的暗红色。工匠们立刻上前,用特制的铁钎敲打岩壁,刮取岩石样本,又取溪水检验。

“禀丞相!此岩含铁甚丰!溪水赤红,乃富含铁砂所致!”工部大匠李锤激动地捧着样本,声音发颤。

类似的发现不断传来。在蛮族向导的带领下,勘探队避开了无数毒虫瘴气弥漫的险地,找到了多处矿脉露头和富含铁砂的溪流。一张标注着密密麻麻矿点标记的朱提山脉地图,在诸葛亮的中军帐内迅速成型。

然而,随着勘探的深入,一个巨大的难题也随之浮现。

“丞相!”李锤匆匆闯入中军帐,脸上带着狂喜,却又夹杂着难以掩饰的忧虑,“大喜!天大的喜讯!我们在‘鹰愁涧’深处,发现了一处主矿脉!矿层极厚,品位极高!储量…储量恐远超预期!足以支撑我蜀汉百年之用!”

帐内众人闻言,精神大振!关平、张苞眼中更是爆发出兴奋的光芒!有了足够的铁,就能打造坚甲利刃,就能与刘基的钢铁洪流抗衡!

“但是…”李锤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巨大的苦涩,“此矿脉…深埋于地下!其主矿层,距地表…恐有数十丈之深!且…且鹰愁涧地势险峻,涧底暗河汹涌,地下水脉交错…开采…开采之难,难于登天啊!”

深井!地下水!

这两个词如同冰水,瞬间浇灭了众人心头的喜悦之火。蜀汉现有的采矿技术,多限于地表矿脉或浅层矿坑的开采。对于深达数十丈、且地下水丰富的矿藏,根本束手无策!如何掘进?如何排水?如何通风?如何运输?每一个问题,都如同横亘在眼前的万丈深渊!

“带我去看!”诸葛亮沉声道,脸上不见喜怒。

鹰愁涧,名副其实。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猿猴难攀。涧底乱石嶙峋,一条浑浊的地下暗河在石缝间奔涌咆哮,发出沉闷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和岩石的气息。

诸葛亮在王平、张苞的护卫下,在李锤和几名蛮族向导的引领下,艰难地下到涧底。他们站在一处巨大的岩洞入口前。洞口幽深,阴风阵阵,带着刺骨的寒意和浓重的水汽。洞内深处,隐约传来哗哗的水流声。

“丞相,主矿脉就在这洞穴深处。”李锤指着幽暗的洞口,声音带着敬畏,“我们只敢深入百步,便遇地下暗河阻路,水深及腰,且水流湍急,冰冷刺骨…再往前,洞顶渗水如雨,岩壁湿滑,更有毒气弥漫…根本无法前行,更遑论开凿矿道了…”

诸葛亮站在洞口,凝视着那片深不见底的黑暗。洞内传来的水流声,如同巨兽的低吼,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一股冰冷的水汽扑面而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块沉甸甸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黑色矿石。入手冰凉沉重,质地坚硬。这就是蜀汉未来的希望,蕴藏着足以改变国运的力量!

然而,这希望,却被深埋在这幽暗、冰冷、危机四伏的地底!如何取出?如何利用?

欣喜与忧虑,如同冰火交织,在他胸中激烈碰撞。他仿佛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精铁矿石被熔炼成钢,铸造成锋利的刀剑和坚固的铠甲,装备在蜀汉将士身上,让他们拥有了与刘基抗衡的力量!然而,这美好的图景瞬间又被眼前这深不可测、暗流汹涌的洞穴所击碎。数十丈的深度,汹涌的地下水,湿滑的岩壁,致命的毒气…每一个难题,都足以让这希望化为泡影。

“丞相…”王平看着诸葛亮紧锁的眉头和手中那块沉重的矿石,低声问道,“这矿…还能采吗?”

诸葛亮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身后众人:王平、张苞眼中带着希冀与担忧;李锤脸上写满了技术上的绝望;孟获则抱着双臂,眉头紧锁,显然也明白这矿藏的棘手。

“能采。”诸葛亮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他将那块矿石紧紧攥在掌心,冰冷的触感仿佛能刺入骨髓。“蜀汉兴亡,系于此矿!纵是刀山火海,九幽黄泉,也定要将其采出!”

他抬头,望向涧顶那一线灰蒙蒙的天空,眼神锐利如鹰:“传令!召集所有工部大匠、有经验的矿工,还有…熟悉此地水脉的蛮族长老!集思广益!务必…务必想出开凿深井,制服地下水之法!”

“诺!”李锤精神一振,抱拳领命。

孟获也上前一步,沉声道:“丞相放心!我族中亦有善治水、通地脉的长者!孟获即刻派人去请!”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重新投向那幽深的洞口。洞内的水流声依旧轰鸣,如同挑战的号角。他紧握着手中的矿石,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深井困局,如同横亘在蜀汉复兴之路上的天堑。然而,为了那渺茫的希望,为了蜀汉的未来,更为了白帝城永安宫病榻上那双至死不甘的眼睛,他必须带领这些人,在这黑暗的地底,凿出一条生路!

七擒余威化甘霖,蛮王引路探矿深。鹰愁涧底现瑰宝,深井困局锁乾坤。喜得铁源解国困,忧逢地下水龙吟。诸葛矢志破天堑,地底凿路搏死生。这深井开采凶险莫测,诸葛亮能否制服地下水?蛮族长老又有何奇策?蜀汉国运悬于一线,万望诸位看官老爷赏个催更,留个品评,助我笔锋不停,写尽这绝地求生、人定胜天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