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胜天之大夏再起 > 第49章 挑战(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墨处,合金平台被熔蚀出一个触目惊心的深坑,边缘赤红流淌,如同地狱的熔岩。但坑底中心,那枚幽蓝色的圆盘依旧完好无损地镶嵌在那里,只是表面的光芒略显黯淡,依旧散发着稳定而强大的能量波动。

周墨面无表情地走上前,用特制的耐高温工具钳,稳稳地将依旧散发着高温的圆盘夹起,对着光源处轻轻吹了吹表面的金属浮灰。

碾压!数据与结果,冰冷而残酷地宣告了胜负!

整个测试场陷入一片死寂。清北代表团所有人的脸色,比死人还要难看。

秦朗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吐不出来。谢雨桐死死咬着下唇,渗出一丝血痕,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和深入骨髓的挫败感。

理论构建的完美护盾,在实战的粒子洪流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而对方那块“粗鄙”的金属圆盘,却用最直接、最硬核的工程应用,扛住了毁灭性的审判!

周墨拿着圆盘,看都没看清北那边一眼,径直走回腾龙班队列,将圆盘递给一旁的助手:“记录数据,第三节点谐振频率微调0.5%,下次实战模拟能效目标提升3%。”

“第一场!国防大学腾龙班!胜!”技术主任冰冷的声音如同宣判,打破了死寂。

“第二场!神经链接延迟稳定性验证!开始!双方代表进入标准模拟舱!”

腾龙班这边,叶知秋推了推眼镜,神情平静地走向一台标注着“玄甲”涂装的标准模拟舱。

清北这边,吴启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近乎殉道者的悲壮神情走向另一台模拟舱。他是“星海”在神经算法领域的顶尖代表。

舱门关闭。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投影出两台完全相同的虚拟机甲(标准“玄甲”简化模型),它们并非对抗,而是各自在独立的、高度仿真的复杂陨石带环境中,开始执行一套完全相同的、极其严苛的预设战术机动指令包——包括高速连续S型规避陨石、极限过载急停变向、多目标快速锁定与武器预充能切换、短距爆发冲刺接战术翻滚等。

“验证开始!”指令下达!

屏幕上,两台虚拟机甲同步启动。吴启操控的机甲动作标准、规范,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教科书般的定义,充满了学院派的精确感。

然而,在高速连续变向和武器快速充能切换时,动作衔接总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迟滞和顿挫感,仿佛精密仪器中掺杂了微小的沙粒。系统实时数据显示,其神经指令延迟在0.25-0.3秒之间大幅波动,能量消耗效率曲线也随之起伏不定,峰值和谷值差距明显。

反观叶知秋操控的机甲,则如同一位与机甲融为一体的舞者!高速S型规避陨石的轨迹丝滑流畅,如同流水般毫无滞碍;极限过载急停变向的瞬间,引擎出力曲线精准线性,姿态稳定得令人发指;多目标锁定切换迅捷如电,武器预充能过程毫无顿挫感;短距爆发冲刺接战术翻滚一气呵成,能量消耗曲线平滑稳定,几乎紧贴着理论最优值运行!

数据屏上,神经指令延迟稳定在令人瞠目结舌的0.11秒!纹丝不动!能量利用率曲线更是一条近乎完美的平滑直线!

差距,在每一个标准动作的细节执行效率和数据稳定性上,被无限放大!这不是战斗的胜负,而是工程实现精度与稳定性的云泥之别!

验证结束!预设指令包执行完毕!

模拟舱打开。吴启脸色惨白如纸,满头大汗,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眼神涣散,手指还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巨大的操作迟滞感和那刺眼的数据对比带来的挫败感,几乎摧毁了他的神经。

叶知秋平静地走出模拟舱,脸上甚至没有一丝汗渍。他径直走到中央数据记录屏前,指着那条近乎完美的0.11秒延迟曲线和平滑如镜的能量曲线,对旁边的记录员清晰地说道:“‘量子纠缠态预判信号流优化模型’实战验证通过。神经延迟稳定性符合预期。下一步目标,0.09秒,能量利用率再提升2%。”

“第二场!国防大学腾龙班!胜!”

三场已胜两场!清北代表团陷入一片死寂,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们淹没。秦朗面如金纸,身体微微摇晃。谢雨桐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那刺眼的数据对比。

“第三场!结构应力极限承压测试!开始!请双方代表部署结构模型!”

腾龙班,秦峰大步走出,手里提着一个半米见方、结构极其精密的合金框架模型。模型的核心部位,正是他呕心沥血主导的“蜂巢矩阵缓冲架构”的实体缩小版,用于模拟机甲腿部主承重关节。

无数细小的、排列有序的蜂窝状单元构成了吸能核心。

清北这边,一位专攻材料力学的博士生硬着头皮,带着他们理论推演最优的、采用新型钛锆合金增强设计的传统关节模型上场,结构相对简单,更注重材料本身的强度。

巨大的液压冲击平台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苏醒的巨兽。两个模型被分别固定在特制的基座上,正对着那如同攻城锤般的液压撞锤。

“目标:模拟机甲从百米高度硬着陆冲击!三级递增载荷!第一级冲击!标准载荷!开始!”

轰!!!

沉闷如雷的巨响中,液压撞锤带着恐怖的动能狠狠砸下!

清北的钛锆合金关节模型瞬间发出刺耳尖锐的金属扭曲呻吟声!肉眼可见地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形变!传感器显示,关键节点的应力数值瞬间飙红,远超安全阈值!

秦峰的“蜂巢矩阵”模型则发出一阵低沉而均匀的嗡鸣声!精密的蜂窝状结构如同拥有生命般,在冲击力抵达的瞬间,无数微小的蜂窝单元开始有序地变形、塌陷,将恐怖的冲击力层层分散、吸收。

整体框架只是微微一沉,便迅速稳定下来,应力数据稳稳地保持在警戒线之下!

“第二级冲击!120%标准载荷!”

轰隆——!

更加沉重的轰鸣响起!

清北模型发出的扭曲声更加刺耳,一处应力最集中的焊接点附近,崩开了细密如蛛网般的裂纹!模型整体已呈现不可逆的弯曲变形!

“蜂巢矩阵”依旧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蜂窝单元的变形范围扩大,但结构依旧有序,塌陷和吸收的过程均匀高效。嗡鸣声略大,整体框架下沉幅度增加,但依旧保持着结构完整性,应力峰值被有效控制在可接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