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抗日特战队 > 第145章 严重警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汉会战结束了,正面战场进入了僵持阶段,敌后占领区的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在鄂豫皖地区,即将面对日军的残酷统治和频繁扫荡,当地军民的生存和斗争环境将变得异常艰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鄂豫皖敌后武工队司令部应运而生,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当地百姓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使命。

作为新任司令的邢大海,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而一个有经验的领导核心,对于队伍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那就是将一直被自己隐藏在军中的东北抗联的政委,提拔为自己的副手。

对于这个要求,徐剑飞没有反对,毕竟能在东北那么严峻的地方,在抗联中做政委,那绝对是一个意志坚定者,一个杰出的人才。不用就白瞎了。

“你把那个人叫来,我在考察一下,叮嘱一下。”

“是。”

邢大海将人带来了,来人身子略显单薄,虽然东北的风霜摧残痕迹还没退尽,但依旧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立正敬礼:”卑职杨振宇,见过军长,副军长。“

在精气神上,徐剑飞就已经满意了:”杨振宇?那杨靖宇是你什么人?“

杨振宇回答:”报告军长,杨靖宇与我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但当初在抗联成立大会上,我们有一面之缘。”

徐剑飞就有些失望:“若是杨靖宇将军也在这里就好了。”

“报告军长,抗日不分哪里,并且杨靖宇同志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里抗日打鬼子,卑职认为比在这里更重要。”然后看了眼邢大海:“当初若不是邢大哥生拉硬拽,我也知道田师长他们入关后的打算,我还会留在东北做抗联的。”

徐建飞微微颔首,对于眼前的人不是杨靖宇感到遗憾,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的确,是我过于贪心了。”

他目光转向杨振宇,神情又转严肃:“你应该清楚我召你来这里的缘由。”

杨振宇立刻立正回答:“属下明白。邢大哥为我推荐,希望我能担任敌后武工队司令部的副司令一职。

如果军长您信任我,我将全力以赴,尽我所能,确保不辜负您的期望,圆满地完成您交付的每一项任务。”

徐建飞听后,面带微笑:“我对你的能力与决心深信不疑。不过,在你正式上任之前,有些事情我需要提前跟你说明白。”

杨振宇立刻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态度:“请军长指示。”

徐建飞语气平和:“我清楚你的身份背景,也了解你的信仰。但我不会因此而对你有所抵触。”

杨振宇感激地回应:“感谢军长的理解与宽容。”

徐建飞摆了摆手,表示无需多礼:“不必言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信仰,这是好事。但是,我必须提醒你,在我们这次组织敌后武工队的行动中,必须确保所有发展出来的势力范围,都必须牢牢掌握在我的手中,绝不能落入其他势力之手。”

徐建飞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他继续强调:“我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出于对整个抗战大局的考虑,并非为了个人的权力扩张,这一点你必须牢记。”

杨振宇听完徐建飞的话,沉默不语,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徐剑飞就更加坚定的一字一句的说道:”你必须明白,这里是我的地盘,我的兵。你是在为我工作。“

杨振宇没有一丝犹豫:“卑职明白,卑职一定做到。”

徐剑飞满意的点头:“你明白就好。还有一点我要明确指出,在我的根据地里,实行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是根本,不能动。你不要实行当初你们施行的那种打土豪分田地的策略,只能搞减租减息。而且要扶持保护工商。”

“是。”

“你现在是邢大哥的副手,作战是邢大哥负责,你将负责武工队对百姓的鼓动工作,地方政权的建设。”

“这是我的强项。”

“但我要严重的警告你,反特肃奸,那不归你管,那安全局的职责,你们武工队只向安全局提供情报,那些事就叫安全局去处理。”

“是。”

“还有一点我特殊的要求,那就是不许你在武工队中搞什么肃反,搞什么运动。那依旧是安全局的事。而只要你搞什么肃反搞什么运动,我不但立刻撤掉你,而且我会直接枪毙你。你听明白了吗?”

这话说的相当严重了。为了他不瞎搞自废武功,徐剑飞都动用了以死相逼的手段了,可见他的运动忌惮之深。

这种忌惮不是来源于徐剑飞的警惕,而是来源于那面那层出不穷的运动的可怕,在各种运动中,也不知道有多少好同志,莫名其妙的被自己人弄死了。

在自己地盘,在自己的军队中,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现象发生。

杨振宇略一沉思,再次挺胸抬头,坚定地回答:“我明白了,我记住了。”

徐剑飞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那么好吧,这样我就放心的将敌后武工队的工作,交给你们两位了,你们要多多努力,你们去忙去吧。”

邢大海和杨振宇两个人立刻敬礼告辞,他们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也明白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时间紧迫啊,拖延不得。

邢大海刚一走,却又被田绍志叫了回来:“大哥,炮兵旅的担子你卸下了,但你毕竟曾经在小鬼子的炮科进修过,你要办个夜校。抽空培养炮兵人才。”

邢大海苦笑:“真是挨什么人,学什么人。对于人才你是真重用,而且真是往死里用啊。”

田绍志一摊手:“没办法,谁让咱们专业人才少呢。”

“行,这事我接了,保证不耽搁咱们炮兵的发展。”

田绍志又看着远去的杨振宇背影,对着徐剑飞不由自主地苦笑:“这小子委曲求全,还不是想最终建出了这片根据地,然后让北面唾手可得。”

徐剑飞笑了,他似乎对这一切都看得很开:“在整个抗日期间,这片根据地他们是拿不去的,等抗日之后,谁愿意拿谁拿,咱们两手一拍,事了拂衣去,管他以后洪水滔天。”

田绍志闻听,竟然轻松地笑了:“我的理念就是打鬼子。鬼子打完了,我还是那句话,回到义县七里河我的老家去,解甲归田,最终埋在我热爱的那片热土上,我就心满意足了。”

徐剑飞羡慕地回答:“你可以做到这点,但我却做不到。因为物是人非,我连我的老家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对这句话,田绍志的理解是,这位破家抗日的南洋富商,估计忘记了他的祖籍是哪里了,而漂泊在外,又不愿意承认他国外的故乡是故乡。

人啊,真就做不到我心安处是故乡的洒脱呀。在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和信仰而奔波,有时候连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归宿都变得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