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光迅疾,穿越山河大地。
越靠近骊山地界,空气中弥漫的香火愿力便越是浓郁、精纯。
这股力量并非霸道,而是如同山间清泉,温润滋养,带着无数凡俗百姓最朴素虔诚的祈愿与感恩。
下方景象也随之变化。
山峦起伏,苍翠欲滴,古木参天,溪流潺潺。
山脚之下,凡人村镇星罗棋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更有规模宏大的庙宇群落依山而建,金顶朱墙,庄严肃穆。
晨钟暮鼓之声隐隐传来,袅袅青烟升腾,汇入那浩瀚的香火愿力之中。
无数善男信女的身影在庙宇间穿梭,虔诚礼拜,构成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画卷。
这便是骊山。
它并非隔绝世外的仙山,而是深深扎根于人间,护佑一方,受万民敬仰的圣地。
道韵藏于平凡,神异隐于市井。
玄珏三人按下遁光,落在一处清幽的山道上。此处已远离喧嚣的庙宇区,古树掩映,苔痕上阶,显得格外宁静。
“师尊道场,便在前方了。”
白素贞轻声道,眼中带着回家的暖意。
沿着蜿蜒的石阶向上,行不多时,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清雅的竹林环绕着一座简朴的院落。
院墙是普通的山石垒砌,覆着青苔。
院门是两扇半旧的柴扉,虚掩着。
院中几间茅舍,檐角挂着风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悠远的叮咚声。
几畦药田,几株老树,一洼清池,再无他物。
若非那浓郁到化不开、却又让人心神无比安宁的道韵弥漫其间,此地与寻常山居隐士之所无异。
玄珏与白素贞对视一眼,整理衣冠,神色恭敬地走到柴扉前。
谢璎珞也收敛了所有气息,屏息凝神,跟在二人身后,姿态恭谨。
玄珏并未叩门,而是与白素贞一同对着柴扉,躬身长揖,朗声道:
“不肖弟子玄珏(白素贞),拜见师尊!弟子归山,前来聆听教诲。”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院落之中。
话音刚落,那虚掩的柴扉便“吱呀”一声,自行向内打开。
一个温和、慈祥,带着笑意的声音从院内传来,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两个皮猴儿,总算知道回来了?在外面闹腾的动静可不小。还有那小蝎儿,也进来吧。”
声音平淡自然,如同招呼归家的儿孙,却让玄珏和白素贞心中一暖,鼻尖微酸。
谢璎珞更是心头剧震,这平淡话语中蕴含的无形威仪与洞察,让她瞬间明白了何为“深不可测”。
三人依言步入小院。
院内陈设更是简单。
一张石桌,几个石凳。
一位身着素色麻衣、头发花白、面容慈和的老妪正坐在石桌旁,手中拿着一把小巧的药锄,似乎刚刚打理完药田。
她周身没有任何慑人的气势,仿佛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间老妇。
然而,玄珏眉心法眼微启,却只看到一片浩瀚如星海、深邃如混沌的道韵流转,不可名状,不可测度。
这便是他们的师尊,上古大能——骊山老母。
“弟子玄珏(白素贞),拜见师尊!”
玄珏与白素贞立刻上前,再次深深拜下,声音带着孺慕与激动。
谢璎珞也连忙跟着深深拜倒:
“西牛贺洲散修谢璎珞,拜见老母圣尊!蒙玄珏、白素贞二位道友引荐,得见圣颜,璎珞三生有幸!”
她的声音带着发自内心的敬畏。
“好了好了,起来吧,自家人不必拘礼。”
老母放下药锄,抬眼看向三人,目光温和,如同暖阳拂过。
她的视线在玄珏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嗯,阴阳流转,道基稳固,看来那大鹏的先天阴阳二气确实不凡。
那灵犀之道,倒也有几分意思,惠及万灵,暗合天道。”
她又看向白素贞,笑容更慈:“素贞沉稳依旧,造化星火已有气象,不错。”
最后目光落在谢璎珞身上,那温和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直达本源:
“你这小蝎儿,倒是个有造化的。根骨不错,心性也非邪佞。
能舍了那点倒马毒的戾气,走堂皇之路,这份机缘,你抓住了。”
谢璎珞被老母目光一扫,只觉神魂澄澈,过往种种仿佛都被看透,心中又是惶恐又是激动,连忙道:
“谢老母圣言!璎珞定当洗心革面,不负老母点化,不负玄珏、白道友引荐之恩!”
“坐吧。” 老母指了指石凳。
白素贞立刻乖巧地上前,不知从何处取出茶具,动作娴熟地开始煮水沏茶,淡淡的茶香很快弥漫开来。
玄珏依言坐下,面对师尊,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初入山门时的赤子之心,将灵犀坊市的创立、发展,以及这半年来引发的三界变化,包括咒力分身的现状、未来的分市计划,简明扼要地禀告了一遍。
白素贞在一旁偶尔补充几句。
老母安静地听着,脸上始终带着慈祥的笑意,时不时微微颔首,仿佛这一切变化都在她的意料之中,又仿佛只是听着儿孙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
待玄珏说完,老母端起白素贞奉上的清茶,轻轻啜了一口,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直指核心:
“大道之行,利万物而不争。
你这灵犀之道,于流通中见秩序,于共享中促平和,暗合此理,故得天眷,降下功德。此乃善因。”
她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地看向玄珏:
“然,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你撬动旧利,开辟新局,看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实则已立于风口浪尖。
那佛门,乃至天庭内部,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利益牵扯之下,岂会甘心长久?”
玄珏心中一凛,正襟危坐:
“弟子明白。前路必有险阻,分市扩张,更如履薄冰。恳请师尊指点迷津。”
老母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蕴含着无穷智慧:
“大道至简。你既已立下‘公平交易,禁绝私斗’之规,便是立下了‘道标’。
持此道标,行稳致远。
外力纷扰,皆是磨砺道心、淬炼基业之石。至于那咒力分身……”
老母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空间,落在了两仪峰核心禁地那正冲击大罗壁垒的分身之上:
“功德为引,愿力为薪,精神为炉。
破茧成蝶,只在朝夕。
待其功成,灵犀之网自可覆盖八荒,分市之事水到渠成。
你当下要务,是稳守本心,梳理自身阴阳大道,静待花开。”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恭敬侍立的谢璎珞:
“至于这小蝎儿……心性尚可,根骨亦佳。
便留在老身这骊山脚下,随侍一段时日吧。
待磨去些浮躁,习得些道理,再谈入教之事不迟。”
谢璎珞闻言,惊喜得几乎要跳起来,强压激动,连忙深深拜倒:
“谢老母大恩!璎珞定当潜心修持,谨遵教诲!”
玄珏与白素贞也面露喜色。
师尊此言,等于初步接纳了谢璎珞,只要她通过这段时日的考验,入截教便是板上钉钉。
袅袅茶烟中,老母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清幽的小院里,为归山的弟子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灵犀之道的根基、面临的挑战、分身的突破、盟友的安置……一切都在看似平淡的对话中,渐渐清晰。
山风拂过竹林,带来山下隐约的钟声与人间烟火的气息。
在这返璞归真的道场之中,三界风云的棋局,正悄然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