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冰阳之歌 > 第316章 从油城到声海:桃子的声音之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6章 从油城到声海:桃子的声音之旅

桃子熟了,金秋收获。

——题记

桃子,来自黑龙江大庆的声音使者。生于油城的她,骨子里既有黑土地的厚重质朴,又不失北国儿女的明朗热忱。痴迷于朗诵艺术的她,总说文字是沉默的画卷,而声音能为其染上流动的色彩。多年来,她以声为笔,在字里行间深耕细作,擅长用温润而富有张力的语调,拆解文字背后的情绪密码——无论是诗歌的炽烈、散文的恬淡,还是故事的跌宕,都能在她的演绎中焕发独特生命力。

生活中的她,是个十足的“生活家”,爱捕捉街巷烟火里的细碎美好,也爱在自然风物中汲取灵感。这份对生活的热忱,让她的声音始终带着温度,仿佛能穿过电波,在听众耳畔轻声絮语,让每一段文字都变成可触摸的温暖。她常说:“希望我的声音能成为您片刻的栖息角落,让您在文字与声线的交织里,遇见不一样的感动与共鸣。”

这份对声音的执着与热爱,指引着她与中国河子文艺社相遇。彼时的她,正渴望一个能让文字与声音深度交融的平台,而以乡土文化为根、以多元传播为翼的河子文艺社,恰如一片等待耕耘的沃土。2018年,她正式成为《中国河子文艺之声》的主播,从此,大庆的爽朗声线与河子的乡土情怀,在电波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初入节目时,录音设备尚显简陋,她便把自家书房改造成临时录音间:拉上厚窗帘隔绝市井杂音,垫上旧地毯吸收回声,麦克风旁永远放着一杯温水——那是她为保护嗓子准备的“秘密武器”。每期节目从选稿到定稿,从试音到录制,她总要反复打磨:读诗歌时,会对着镜子练习眼神与语气的配合;播散文时,会走访文中提及的老街巷,在实景中捕捉文字的呼吸;遇有乡土题材的作品,更是特意请教总编楚成阳(冰阳),细抠方言词汇的发音,只为让听众从声音里闻到麦香、听见溪流。

在《中国河子文艺之声》的直播间里,桃子的声音如同一位亲切的向导,带听众走过四季流转:春听麦田返青的私语,夏赏荷塘月色的清辉,秋闻稻穗饱满的沉响,冬品围炉夜话的暖融。她策划的“乡土诗会”系列,把孙志东、梁晓娜等农民创作者的作品搬上电波,用略带沙哑的质朴语调,还原麦收时节的汗水与欢笑;“城市微光”特辑里,她采访外卖骑手、环卫工人,让平凡者的故事在声线中绽放光芒。有位听众在荔枝Fm的留言区写道:“加班晚归的路上,总点开桃子的节目。她读的不是文字,是生活本身啊。”

多年来,她的声音陪伴着无数听众:大庆油田的老工人说,从她的朗诵里听出了年轻时的奋斗劲儿;漂泊在外的学子留言,她读的故乡散文,让乡愁有了具体的形状;就连刚学说话的孩童,也会跟着电波里的节奏咿呀学语。而桃子始终记得,第一次收到听众寄来的手写感谢信时,信封上贴着大庆的油田邮票——那是来自故乡的呼应,更是对她“用声音连接心灵”的最好肯定。

如今,这位从油城走出的声音使者,依然在《中国河子文艺之声》的电波里耕耘。她的荔枝Fm直播间,早已成为跨越地域的精神驿站。正如她常说的:“文字是静止的,声音是流动的,而我愿做那座桥,让每个孤独的灵魂,都能在声浪里找到共鸣的岸。”

若你也想听听黑土地与声线碰撞的回响,不妨打开荔枝Fm——那里,有桃子用声音种出的一片星空,正等你抬头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