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铁流铸魂:从抗日御侮 > 解放后:从废墟走向重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章 渡江战役的余波

长江的晨雾还未散尽,周铁山带着整编后的连队行走在镇江码头的废墟间。三天前,他们在这里截住了试图乘船南逃的国民党税务官员,缴获的十二口樟木箱里,除了银元还有整箱的地契。

\"报告连长!\"新兵小李突然从残破的税务所二楼探出头,\"发现个活人!\"

阁楼角落里蜷缩着个穿学生装的少年,怀里紧抱着油纸包裹的账本。他左腿的枪伤已经化脓,却仍用身体压着几本泛黄的册子——那是镇江各工厂的设备登记表。

\"我叫陈明远,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学生。\"少年昏过去前最后一句话让周铁山心头一震,\"这些机器...不能让他们运去台湾...\"

1

临时野战医院里,林淑芬正用缴获的美国磺胺粉给陈明远清创。月光透过帆布帐篷,照在少年枕边那本《机械原理》上——书页间夹着张全家福,背景里赫然是金陵制造局的机床。

\"他父亲是工程师。\"军医低声说,\"上个月因拒绝拆卸机床被特务杀害。\"

周铁山摸出个黄铜齿轮放在少年床头。这是他在追击路上捡的,原本想带给家乡的铁匠铺当样子。齿轮在月光下泛着暖光,一颗微型太阳。

一、渡口

五月的长江泛着浑黄油光。老船工赵大根蹲在镇江码头的青石板上,盯着对岸还未散尽的硝烟。他那条破木船昨天被国军烧了,就为不让共军渡江。

\"老伯,借个火。\"

抬头看见个穿灰布军装的年轻人,腰带上别着把王八盒子。赵大根哆嗦着摸出火柴,发现对方正盯着自己补丁摞补丁的裤腿。

\"会划船吗?\"年轻人突然问,\"我们要送药去扬州。\"

赵大根这才注意到他身后跟着个戴红十字袖标的女兵,怀里抱着个洋铁皮箱子。箱角渗出的血水,在青石板上滴成一条细线。

二、药箱

女兵叫林秀,原是上海广慈医院的护士。她打开铁皮箱给赵大根看——里头整齐码着二十支盘尼西林,玻璃管上的英文标签被血染红了大半。

\"昨夜在国军卫生所缴获的。\"她说话带着吴侬软语,\"但指导员中弹了,需要送过江找医生。\"

新找来的渔船太小,夜里浪又急。赵大根划到江心时,听见林秀在船舱里哼歌安抚伤员。调子是《何日君再来》,词却改成了\"盼天明,盼天明\"。

三、弹孔

扬州天主教堂临时改成野战医院。赵大根蹲在走廊抽烟,看见那个灰军装年轻人被抬进来。神父模样的医生摇头:\"子弹卡在腰椎,要开刀。\"

手术做到一半停电。林秀举着煤油灯,火光映亮墙上密密麻麻的弹孔——那是国军撤退时扫射留下的。灯影晃动间,赵大根发现每个弹孔里都插着根棉签,蘸着碘酒像支小蜡烛。

四、齿轮

三个月后,赵大根在南京下关码头又遇见林秀。她穿着列宁装,正带人清点仓库里的机器零件。

\"这是汽车厂的王工程师。\"她介绍身旁戴眼镜的男人,\"我们在组装救护车。\"

王工程师递来个黄铜齿轮:\"老同志,听说您认识路?我们需要去芜湖运机床。\"

赵大根接过齿轮,摸到上面刻着\"金陵兵工厂1937\"。江风吹来,远处新漆的大标语\"建设新中国\"红得刺眼。

五、婚书

1950年元旦,赵大根被请去喝喜酒。王工程师和林秀的结婚证很特别——是用国军遗留的作战地图糊的,背面的等高线隐约可见。

宴席摆在废弃的碉堡里。酒过三巡,突然停电了。宾客们却不慌,纷纷掏出准备好的蜡烛。火光中赵大根看见,每根蜡烛都插在弹壳里。

六、丰收

1952年冬,赵大根分到了地。他蹲在自家田埂上抽烟,听见广播里在报粮食产量。身后传来拖拉机声响,开车的竟是当年那个灰军装年轻人。

\"老伯!\"年轻人跳下车,腰椎上的弹伤让他走路有点跛,\"您猜这铁家伙用的什么发动机?\"

赵大根眯眼看去,阳光照在齿轮箱上,那黄铜光泽似曾相识。远处传来火车汽笛声,新修的铁道正穿过曾经的战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