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铁流铸魂:从抗日御侮 > 贺龙:抗战烽火中的不屈脊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贺龙:抗战烽火中的不屈脊梁

1937年,卢沟桥的炮火如一道晴天霹雳,震碎了中华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而来,妄图将中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贺龙,这位从湖南桑植走出的铁血汉子,以其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扛起了抗日的大旗,成为了抗战烽火中一座巍峨屹立的不朽丰碑。

红军刚刚改编为八路军时,诸多干部战士内心充满抵触,对“红军改名”“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这些改变难以释怀。贺龙深知,思想上的统一是奔赴战场的前提。他不辞辛劳,深入到每一个团,苦口婆心地为战士们做动员工作。他用质朴而有力的话语说道:“红军改了名,可还是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的部队,我们是‘白皮红心’,为的是一致抗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贺龙的话,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战士们心头的阴霾,让他们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抗日的征程之中。

1937年9月,贺龙率领120师主力东渡黄河,彼时,忻口战役激战正酣。贺龙果断指挥部队在雁门关设伏,准备截断日军的补给线。日军运输车队缓缓进入伏击圈,战士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怒火与坚毅,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等待着冲锋的命令。随着贺龙一声令下,刹那间,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经过激烈的战斗,八路军击毁日军运输汽车100多辆,毙敌500多人,成功夺回雁门关。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决心和力量。

此后,贺龙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思想,率部挺进晋西北,进军绥远,深入敌后。每到一处,他都积极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他深知,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抗日堡垒。在他的努力下,八路军接连收复岢岚、五寨等七座县城,成功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底,贺龙又奉命率领120师主力千里挺进冀中。冀中平原地势平坦,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这里横行无忌,给八路军的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贺龙毫不畏惧,他灵活运用战术,指挥120师和八路军第三纵队转战冀中平原,先后在大曹村、曹家庄、邢家庄、黑马张庄,四战四捷。这些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让日军认识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1939年4月,河间齐会战斗打响。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日军调集重兵,妄图一举消灭八路军。贺龙集中7个团的优势兵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被包围后,竟灭绝人性地使用了毒气弹。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贺龙和120师机关20多人不幸中毒,贺龙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然而,他深知此时战局紧张,部队需要他的指挥。他拒绝了医务人员抬他进村治疗的建议,要过浸了水的口罩戴上,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继续坚守在前线,指挥战斗。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士气大振,经过3昼夜激战,共毙伤日军700余人,俘虏7人,缴获山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枪200余支,基本歼灭了曾经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吉田大队。齐会战斗的胜利,不仅揭穿了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恶意中伤,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八路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蒋介石也不得不发来慰勉电,称“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阎锡山与日寇勾结,妄图占据晋西北根据地。贺龙又率部返回晋西北,领导晋绥军民坚持对敌斗争。此时的根据地,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外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寇的封锁如铁桶一般,将根据地围得水泄不通;内部,粮食、医药等物资极度匮乏,军民生活极为艰苦。但贺龙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晋绥军民艰苦奋斗,一面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和“蚕食”;一面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建设民主政权,努力改善军民的生活条件。在贺龙的领导下,晋绥根据地成为了陕甘宁边区的坚固屏障,为保卫和建设陕甘宁边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贺龙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不仅体现在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上,还体现在他对统一战线的积极维护和对根据地建设的精心谋划上。他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党外民主人士交朋友,共同为抗战事业努力。在根据地建设方面,他重视发展生产,关心人民生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他所率领的120师,在抗战中以英勇善战、机动灵活、伤亡率低、作战效率高而着称。据统计,八年抗战中,平均每千名八路军歼敌1090人,120师每千人歼敌2638人,是八路军平均战绩的2倍多;八路军平均每歼敌千人伤亡486人,120师每歼敌千人伤亡461人。120师也是在对日作战中缴获敌人机枪最多的部队。

在那漫长而艰苦的抗战岁月里,贺龙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今,虽然战火已经远去,但贺龙元帅的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大地,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