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要出征吗?相公,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算是个文官吧?”

肖伊人有些无语,她望着唐仨仁,眼神中带着几分不舍。这位刚从倭国大杀特杀回来的“文臣”,如今却似乎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所牵引,一发不可收拾了吗?

她的语气里虽带着几分调侃,但更多的是对唐仨仁这份不同寻常决心的关切。

唐仨仁轻叹一声,继续说道:“你家相公没那群文弱书生那般的娇气,本来也不想去的,奈何这一次有目的地之一....”

肖伊人自然反应过来,湖广之地,也就是楚湘之滨,那里是唐仨仁的来处,她却不知道,几百年后的楚湘之地才是唐仨仁的来处。

“我知道了,注意小心...”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上一次唐仨仁出征倭国,如果肖伊人知道自家相公居然玩那么大,肯定是不会允准的,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去平叛,危险系数显然远没有之前那么高。

“放心,相公很快就会回来的...”

肖伊人虽然满心的不舍,但她知道,唐仨仁身为大明侯爷,很多时候哪怕不愿,她也不能成为他的拖累。她紧紧握住唐仨仁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唐仨仁,她会在这里等他,无论多久。

唐仨仁看着肖伊人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拍了拍肖伊人的手背,温柔地说道:“娘子,你在家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等我回来。”

说完,唐仨仁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府门,踏上了前往湖广的征途。肖伊人站在门口,目送着唐仨仁的背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之中,才转身回到屋内,心中默默祈祷着唐仨仁能够平安归来。

“所有人,武器什么的都备好了吗?”

唐仨仁回头看了一眼唐家铺的方向,之后挥了挥手,三千人有序的走上蒸汽火车,经过这几个月的铁路铺设,虽然没办法将铁路修到整个大明,但修一条通往扬州铁路勉强通车了。

李文忠将军那边的五万大军在几天前已经出发了,大明的主力大军此时正在北边跟那群“红毛野人”磕架呢。

可以说老朱肯调出五万将士给李文忠,已经很不容易了,唐仨仁深知此行的责任重大,他不仅要平定湖广的叛乱,同时还要确保铁路的安全,为大明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他站在火车头前,望着整齐列队的三千将士,也不知道这一次这三千儿郎,有多少能够平安归来。

“仁伢子!”

三千人上火车需要点时间,唐仨仁站在站台边上,听到有人呼唤自己,回头看时,是老朱与马皇后过来了,与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太子朱标以及抱着朱雄英的常氏。

“老朱,皇后娘娘,你们...怎么亲自过来了?”

唐仨仁连忙迎了上去,并非是惊讶,在看到朱标时,唐仨仁就知道,他与朱标在灭倭国之前,算是好兄弟,灭了倭国回来之后,已经算是生死之交了。

老朱哈哈一笑,上来就是重重拍了下唐仨仁的肩膀,说道:“仁伢子,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你此次前去平定湖广叛乱,责任重大,咱和皇后自然要来送一送你。”

马皇后也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仁伢子,你可一定要平安归来,可别让我们担心了。”

太子朱标却是上前说道:“老唐,我的火枪什么的都让人送上火车了,你甩不掉我的,这一次跟上次灭倭一战一般,你休想自己去出风头...”

常氏抱着朱雄英,瞪了朱标一眼,之后说道:“老样子,在你俩没有回来之前,我去跟伊人妹子住去了...”

唐仨仁闻言,没有再拒绝朱标这一次再次的随军出征,说道:“所有人都会安然回来的。”说着,他看了看朱雄英,小家伙正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他,唐仨仁心中一阵柔软。

马皇后与常氏在与朱标说着什么,老朱走过来,与唐仨仁低声说道:

“此去江南,如果你们发现事不可为,可与保儿联系,五万大军过来,定能护你与标儿周全,记住了,咱还是那句话,在咱老朱眼里,你二人的命,比那无数人的命都要重要,切不可意气用事...”

唐仨仁轻点了点头,老朱真够意思,就是说如果他这三千将士解决不了问题,就可以直接调动李文忠那边的五万大军。

老朱着完,又拍了拍唐仨仁的肩膀,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待。他接着说道:“咱知道你有能力,但也要小心行事,不可轻敌。咱给了你便宜行事之权...这是圣旨。”

唐仨仁愣了愣,皇帝亲手送圣旨过来,这算是有史以来头一回了,同时唐仨仁也明白,老朱给了他“先斩后奏”之权,说道:“陛下放心,臣自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老朱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好像是唐仨仁为数不多的一次称呼他为“陛下”,足见唐仨仁在一些大事上不会乱来的,随后又与唐仨仁交代了一些细节。

“呜——”

蒸汽火车发出轰鸣声,这是在告诉大家伙,该出发了,罗大炮一路小跑过来,接下了朱标的一些行李啥的,顺便将朱棣挡了下来,没办法,这个时候的朱棣年纪确实小了点,再过几年再说上战场的事情吧。

朱棣被挡在火车数米之外,虽然心里有些不甘,但也知道这是为了他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哥哥和唐仨仁等人登车。

蒸汽火车缓缓启动,伴随着越来越响亮的轰鸣声,逐渐加速,驶离了站台。朱标站在车门口,向老朱和皇后娘娘挥手告别,他们的身影在视线中渐渐模糊。

火车在铁轨上前行,速度不算太快,不过比起同时期的行军速度快了不止一星半点,这里出发,下午的时候可以抵达扬州。

“侯爷....”罗大炮突然提醒了一句,唐仨仁目光看向窗户外面,火车是要经过唐家铺附近的,那里有不少人远远的站在那里对这边挥手,肖伊人站在他们的最前面。

唐仨仁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了。

或许,在这一瞬间,唐仨仁的身与心才真正的彻底的成为了大明的一员。

扬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静静地等待着火车的到来。明初的扬州城确实只有十八户人家。这一情况发生在元末明初的战乱时期,当时的扬州城因为战争和屠城事件而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口几乎被屠杀殆尽。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派遣官员前往扬州进行统计,发现整个扬州城只剩下十八户人家。

不过经过数年的恢复治理,扬州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繁华。城内居民开始重建家园,商铺也逐渐开张,市井之中恢复了热闹与喧嚣。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开始复苏,为扬州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初的杨宪其实还是有着一些能力的,只不过他最不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用夸大其词的方式欺骗老朱,如实禀告当时扬州的情况,老朱怎么会杀杨宪?

同时,铁路这东西为什么率先修到杨州来,最大的原因是老朱对扬州这边的看重,除却扬州的地理位置之外,还有原因是目前铁路暂时只能修到这里了。

杨宪之后这扬州知府到底是谁,好像老朱还真没有提起过,其实是谁当这个知府并不重要,只要对方经得住银子们的诱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有口饭吃就行了。

接站的几乎没有官员,想想也就不奇怪,三千士兵南下,本来一天发一趟的蒸汽火车临时征用,火车站里别说官员,平时坐火车去应天城的商人平民都没有。

“集合!从现在开始,所有人需要骑马甚至步行了...”

三千匹马,这还是唐仨仁硬要过来的,总不能让太子朱标以及这些士兵们走路去湖广之地吧?哪怕有不少地方的官道已经换成了简易的水泥路,这走路过去天晓得要走到猴年马月去了。

“所有人听令,务必保持队行,不得擅自离队,更不得骚扰百姓。违者斩!”朱标骑在马上,神色严肃地发布着命令。

士兵们应声而动,迅速整理好队伍,继续前行。官道两边,偶见百姓安居乐业之景,这让朱标心中稍感宽慰,这支三千人的“临时骑兵”刚从火车站走出不到半刻时间,路边突然出现几百人的队伍,像是扬州当地的官绅?

“恭迎太子殿下!我等来迟,请太子殿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