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儿臣之见,瘟疫当前,在稳住百姓不恐慌的同时,最应该的处理的那帮子奸商....儿臣的想法是,恶意抬高相关药物价格者,杀!恶意抬高粮食价格者,杀!恶意散布非朝廷禁令者,杀!”

一连三个“杀”字,说得是杀气腾腾,朝堂上的各位大臣们都是面面相觑,一向温文尔雅的太子突然间如此杀意暴涨,这是怎么一回事?

朱标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仿佛是在宣告他对此事的决心不容置疑。他继续说道:“儿臣明白,这样的手段或许过于严厉,但在这种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手段。那些奸商们为了私利,不顾百姓死活,若不严惩,必将导致民怨沸腾,局势失控。”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似乎都在权衡太子的提议。片刻之后,一位年迈的大臣缓缓开口:“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只是这‘杀’字一出,恐怕会引起不少争议。我等身为臣子,自当为国分忧,但还请殿下三思而后行,以免落下话柄。”

朱标微微点头,表示对这位大臣的尊重,但语气依然坚定:“本宫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正因如此,才更要雷厉风行,以儆效尤。本宫相信,只要是为了百姓好,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任何争议都不过是暂时的。”

说完,朱标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仿佛在寻求他们的支持。而大臣们也纷纷表态,表示愿意全力支持太子的决策,共同度过这场难关。

不支持不行啊,老朱坐在那龙椅上,一脸的玩味,仿佛是在告诉所有臣子,谁要是敢反对太子的意见,那就回家准备后事吧。

老朱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个人,那无形的压力让不少大臣都感到脊背发凉。他们深知,这位皇帝的意志不可违抗,一旦触怒龙颜,后果将不堪设想。

朱标见状,心中暗自庆幸。他明白,父亲的支持对于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了这份支持,他就可以更加坚定地推行自己的一些想法,从而更好的为百姓谋福利,为大明江山社稷的稳定贡献力量。

然而,朝堂之上,总有一些人喜欢逆风而行。他们或是出于私利,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感,总想要在某些问题上与太子唱反调。但今天,他们显然选错了时机。

老朱轻轻咳嗽了一声,声音虽轻,却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他缓缓开口:“太子的提议,朕觉得甚好。为国为民,理应如此。尔等身为臣子,自当全力支持,不得有误。”

这句话一出,那些原本还想反驳的大臣们立刻噤若寒蝉,不敢再言语半句。他们深知,此刻的皇帝心意已决,任何反对的声音都将是徒劳的。

于是,朝堂之上再次恢复了平静。大臣们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太子的决策,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管怎么样,唐仨仁给予应天城目前的一些应对措施,绝对要比目前那些太医们提出来的应对手段要有效得多。

“既然无人再有异议,那便....封城,一个月时间内,应天城所有人不许进也不许出,任何人若是在这个时候敢往城外跑,视作北元细作,城卫军可当场格杀!”

北元已经被徐达前段时间彻底打没了,北元细作当然也不存了,朱标这么说只不过是将这事定义一下。

“所有非自然死亡的家畜,不得往水沟里丢弃,必须得就地掩埋在一尺以下的土里。”

“还有就是,组建应天卫生小组,全天十二个时辰盯着应天城里所有人,不得随地大小便,一经发现,没收作案工具....”

这个命令一下,朝堂上的人倒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毕竟只要在应天有相应的住所的人,都不会傻傻的承地大小便。

反而是那些穷人们,这算是一条针对他们的措施了,所以朝堂上无人有微词,反而是极为赞同,老朱微微有些诧异,最底层的百姓在应天可是有不少的,晚上起夜的时候可没有大户人家那般可以有人伺候着,随便找个角落解决了再正常不过了。

“宵禁的事....”

这时有臣子提出来,如果这算是更严格的宵禁的话,那么这“卫生管理小组”只怕就得由皇城护卫司的人来担任了。

“由太医院所有太医出面,征用整个应天的大夫,应天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分设四个救治点...”

朱标本来想说“隔离区”的,但也怕若是瘟疫之下引发各种恐慌,所以说成“救治点”,也算是给更多的人一种希望。

没错,朱标算是照着唐家铺的方式进行抗击瘟疫的操作,鼠疫知道吧?古代每一次大战过后,因为死人过多,肯定会有大瘟出现,而水灾旱灾之后,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鼠疫了。

唐仨仁让人送过来的除了治疗的方式外,自然还有预防控制的方法。朱标只需要照着抄作业就对了。

每个救治点都配备足够的药材和防护工具,确保能够及时处理病患。同时,太医院还必须组织大夫们进行轮班值守,确保救治工作能够十二个时辰不间断进行。此外,朱标还下令加强对应天城内的巡逻,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疑似瘟疫的症状,立即送往就近的救治点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情扩散。

“在救治工作进行的同时,应天城内的环境清洁工作和‘消毒’工作必须得到位,确保城内的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尤其是一些城内的饮水区....”

每个城区的水井可以说是重点保护点,因为这里很有可能成为源头。这一系列措施的进行,肯定会给应天的百姓带来一定的不便,但现在百姓的服从朝廷意识还挺强烈的,一般不会因为自身的一些问题,从而暗地里违背朝廷的命令。

最重要的是,目前应天里的人口,顶天了也就百万人口,还不如后世一个稍微大点的县城呢,光是皇城护卫,应天衙卫,等等各方力量加起来的人就有十万往上,有这么多力量在手,朱标自然是觉得唐仨仁给的建议一定行得通的。

就在朱标将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安排了下去之后,应天城北城门处来了十来个老弱人员,他们拉着几辆破板车,板车上躺着七八个人,他们想要进城寻求帮助,却被及时的拦了下来。

因为,瘟疫果真来了,与此同时应天城内一部分前段时间出过城的人也出现了轻微的症状,整个应天城内的守卫力量立即动了起来。

在朱标的居中指挥之下,严格按照唐仨仁让人送过来的那封信上写的一些方法,当然也做了一些补充,可不要小看了应天城里的大夫们,他们当中可是有不少是从元末走过来的大夫,自然见过一些真正的大瘟。

这些大夫们虽然未必有后世那些医学博士们的专业知识,但多年的行医经验让他们在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配合朱标的指挥,开始对应天城内进行有序的控制。

朱标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忙碌的守卫和大夫们,心中不禁暗自庆幸。庆幸自己当初听了唐仨仁的建议,提前做了准备,否则现在应天城内的情况恐怕会极其糟糕。

“太子殿下,有人在卖这种黄花蒿,三两银子一株....”

突然有戴着布口罩的护卫靠近,当然为了保护太子爷的安全关系,那护卫离着朱标五六米的距离就停了下来。

有太医赶紧走上去接过那株黄花蒿,只是闻了一下就知道,这是有人借这一次应天的灾情准备混水摸鱼。

“殿下,这不是黄花蒿,只是外形有些相似,气味上完全是另一种植物,有奸商想要发这种灾难财....”

听到这话,朱标的脸色瞬间变得杀气腾腾,之前听唐仨仁说过,有一些人在天灾之下有幸活了下来,然后就趁着其他一些人死亡,或者趁着那一段时间的秩序消散,就会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比如说抢钱庄,又比如说对平时与自己有怨的人下手,当然前提是这些人还活着的前提下。

说白了,就是趁火打劫,这世上总是有这么一些人的存在。

眼下的应天城内,很多百姓确实是不安,但大多数是愿意相信朝廷的,只有极少数“唯恐天下不乱”的杂碎,喜欢在这种时候跳出来搞事情。

“找到这种假药的源头,抓到人了,可当场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