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历史上,朱标的媳妇,即太子妃,常遇春的嫡长女常美荣,虽然常遇春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但丝毫不影响常美荣成为一位温婉贤淑、才情出众的女子。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更对治理家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唐仨仁并未与她有过多的交集,甚至到现在为止一面都没有见过,算算时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朱标的媳妇差不多会在今年年底正式入住太子东宫。

“老唐,再等没多久我就要接常姐姐进宫了....”

这一次朱标是隔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过来,对此唐仨仁并不意外,人家可是大明的太子,不是那天天在外面浪的闲人。

“恭喜恭喜....”

唐仨仁随意的恭维了一句,倒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唐仨仁手头上正在弄一样东西,粉笔,小学都准备搞起来了,粉笔啥的自然不能少。

黑板和黑板刷子都好说,就是这粉笔有些难搞,石膏这东西在大明还较少见,石灰倒是多见,只是石灰粉这东西处理不好那是很伤人的呢。

“老唐,你这捣鼓什么呢?”

粉笔的制作方法唐仨仁只知道简易的,试了好些天才有些眉目,“太子殿下,我这正忙着制作粉笔呢。小学建好了,总得有些工具,这粉笔可是必不可少的。”

说着指着桌上的一堆材料说:“这是石膏粉,这是水,还有模具。将石膏粉与水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等它自然晾干,就能脱模得到粉笔了。”

朱标饶有兴趣地看着唐仨仁操作,时不时问上几句,显然对这个新奇的过程充满了好奇。唐仨仁可没心静讲解加示范,之前弄出来的一些洁白的粉笔就摆在桌子上。

“这东西....”

朱标见唐仨仁拿了一要粉笔在一块上了黑漆的板子上写了几个字——天下无双,字他认出来了,不过笔画上简化了太多。

随即唐仨仁拿了个毛刷,轻轻一刷,那字瞬间消失不见,留下一股白色的粉末飞舞在空气中。

朱标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老唐,你这...这是什么?”

唐仨仁哈哈一笑,“小把戏罢了。这粉笔写下的字,用刷子轻轻一刷就能擦掉,方便得很。以后唐家铺很多地方都用得到,孩子们也可以用这东西来练字学习了。”

朱标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老唐,你这脑袋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啊,怎么总能想出这些新奇的东西来。这粉笔和黑板,简直就是为习字量身定做的。”

唐仨仁摆了摆手,“这才哪到哪?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试验出来的。只要能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对了,你今天过来,不会就是来跟我说你要娶媳妇的事吧?”

朱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道:“自然不是,我就是想着你这里有没有弄出什么新奇玩意儿,回头拿去哄常姐姐开心。”

唐仨仁闻言,眼睛一亮,这太子爷开窍了?知道哄女人了?“哦?那你可来对地方了。我这正好有样东西,保证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会喜欢。”

说着,唐仨仁转身进了内屋,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了出来。他轻轻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副小巧的棋盘和棋子,棋子是用石子雕刻打磨而成,晶莹剔透,十分精美。

朱标见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是...?”

唐仨仁笑了笑,“这是我新研究出来的斗兽棋,规则简单易懂,又能锻炼人的思维和策略。算是娱乐消遣的好东西了。”

朱标接过棋盘和棋子,仔细端详了一番,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老唐,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可惜你越来越懒了....”

唐仨仁翻了个白眼,这斗兽棋可不是他亲手做出来的,他可没这个闲功夫,有这闲功夫还不如把“麻将”搞出来,这个时候的麻将已经以类似于“纸牌”的方式出现了,更多的出现在赌场,雕刻版的麻将肯定还没有,一直到大明之后的那个朝代,一群闲得无聊的贵族将纸质麻将变成了雕刻好的“马吊”。

这里提一下麻将的起源,这东西与博戏有关。博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游戏,其中包括了六博和围棋等。六博是一种棋类游戏,使用六枚棋子和六枚骰子。麻将中的许多元素,如万、筒、条等,都与博戏有一定的联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麻将最初的形态是一种叫做“叶子格戏”的游戏,由明代的一位名叫万饼条的人创造,他将自己的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

麻将的成型和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从明代开始,麻将逐渐从纸牌和骨牌等形式中演变出来。之后,麻将的基本玩法慢慢形成,并在民间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麻将的具体出现时间难以确定,但它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和完善。

“行了,过两天唐家铺小学要剪彩了,你好歹也是在唐家铺挂着名的‘副村长’,到时候别跑。还有,你们家老三朱棢呢?”

之前答应得好好的,将朱棡送来“改造”一番,朱标是不是忘记这事了?

“当然,不会...”

好吧,其实朱标还真忘记这件事了,前段时间因为常姐姐守孝三年的时间到了,朱标就跟着老朱还有马皇后去接常家的“开平王妃”,也就是常遇春的妻子,常美荣的生母。

这一来一回,哪怕有不少地方都修了水泥路,也是花了些时间,等回到应天后,朱标硬是把唐仨仁这位说的事情忘记得一干二净。

完美的将“重色轻友”这个词语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个时候朱标肯定不会承认的咯。

他轻咳一声,试图转移话题道:“那个,老唐啊,你不是说唐家铺小学要开张了吗?要不,我带几个先生过去,也算是给唐家铺小学撑撑场面?”

唐仨仁白了这货一眼,没错,你太子介绍的教书先生都是牛得不行,可是唐家铺庙太小了,那帮大佬估计能在唐家铺小学待一天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还是算了吧,唐家铺小学的教书先生,并不打算从应天城那边请....可以的话,小学六年的教学内容,我会抽时间整理一下需要教的内容,再给所有教书先生上几堂课,应该就差不多了...”

啥?唐仨仁亲自上课?上一次听父皇说唐仨仁讲了半堂课,差点就把老朱还有老朱带来的几个亲信大臣给吓死。

哪有跟一群村民上课讲“屠龙术”的先生?

也就是上次之后,老朱是绝不允许唐仨仁给唐家铺的“泥腿子”们再“上课”了,一旦唐仨仁有类似的举动,老朱安排在唐家铺的一些巡检司的人就会用各种方法打断,有两次之后唐仨仁也知道老朱是怕了他了,所以就不再轻易开口了。

但唐家铺小学教书先生们,唐仨仁必须得去给大家伙讲讲,就算不能将所有人的想法变成后世一些好的理念,至少也要埋下一颗种子。

“整个大明最好的教书先生在应天,老唐你居然不准备从应天请?还要亲自上阵,你不要告诉我,你这小学教的,不会都是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吧?”

朱标似乎猜到了什么,唐仨仁却是一脸的无所谓,什么叫“离经叛道”,说白了就是那帮子所谓的“大儒”,好吧就是古代统治者对于所有不服从他们管理的人的统称。

离经叛道又如何?只要能教孩子们明白是非,懂得善恶,那便是好先生。再者说,那些所谓的“大儒”,又有几个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我唐仨仁做事,何须在意他人眼光。

“罢了罢了,老唐你心中有数便好。只是这教书一事,还需谨慎为之,莫要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

还是老规矩,唐仨仁只在唐家铺搞出来的东西,对皇家有利的老朱和小朱都会学回去,然后改良一下让这东西更适应大明,这或许才是唐仨仁的真正目的。

如果大朱小朱觉得不行,或者目前不能在大明推广,那么就“仅限于唐家铺”,以后或许时机成熟了,还是有机会推广出去的。

“太子爷,你好像不是一个人过来的吧?”

朱标愣了一下,他身为太子,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人赶着马车过来的,只不过唐仨仁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问?

“自己看,那几辆马车是谁家的女眷?”

唐家院子算是整个唐家铺中位置中上的位置,只需要往门外一站,几乎可以将大半个唐家铺的情况尽收眼底,此时唐仨仁和朱标就站在大门眼尽,往外看去,朱标怔住了。

“她怎么跟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