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来要让黎大夫那边将进度搞快点了,最强大的青霉素搞不出来,先搞个最土版本的大蒜素也好....总不能动不动叫我放血....”

对于现代人而言,九成生机跟十成生机只差了一成,那都是天壤之别,没有十成十把握都不叫把握,但对古人而言,一成生机和三成生机,同样是一个天一个地,每多一成生机,那就是能够多活无数人的机会。

低声自语了一会,看向疑惑看过来的徐达,唐仨仁微微一笑,说道:

“魏国公不用担心,会不会复发,明天早上就知道了....”

像一些毒疮什么的,古人切掉烂肉甚至连同好肉一起切除后往往一个晚上就会长回来,那是因为古代没有消炎的一切,不管是外用的还是内服的都没有。

但现在有了青霉素的初级替代品大蒜素,虽然效果不如青霉素,但也能起到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只要能让伤口不恶化,那么人们就有更大的机会恢复。唐仨仁心中盘算着,脸上的神色却是一片轻松。

徐达看着唐仨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他知道,自己这条命,今天算是被唐仨仁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化作了一声轻轻的叹息。

“多谢唐小兄弟了。”徐达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唐仨仁摆了摆手,笑道:“魏国公客气了,可别称兄弟,小子担不起,我的年纪可比你小了不少,只要你能好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阿福,安排两间客房,晚上魏国公和徐家丫头住在这里了。”

这个时候赶回去可不是明智的选择,大晚上的,就算有灯也不能赶马车,唐家铺有的是地方给魏国公府上的下人们住。

徐达点了点头,神色间依旧带着几分虚弱,但眼神却已经清明了许多。他看向唐仨仁,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说道:“今日之恩,徐某铭记于心,日后若有需要,唐小兄弟尽管开口。”

唐仨仁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魏国公言重了,若我不救你,老朱那边我可没办法交代来着,所以无需言谢。”

说话间,阿福已经匆匆走了进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老爷,房间已经安排好了,是否需要小的去准备些热水?”

唐仨仁点了点头,说道:“去吧,魏国公需要好好休息。”

徐达见状,再次向唐仨仁表达了谢意。随后,在阿福的引领下,徐达和徐妙云被带到了安排好的客房。

唐家铺逐渐安静下来。唐仨仁站在窗前,望着外面宁静的夜空,肖伊人拿了件衣服给他披上。

“伊人,你觉得唐家铺,怎么样?”

其实唐仨仁似乎是想问肖伊人,大明怎么样?救一个人唐仨仁或许可以抬手就做到,但想要救整个大明,只怕还是得让老朱来。

“挺好的,其实有时候我或许也应该谢一下那位将肖家岭所有人赶出来的毛镶统领了,如果不是他,肖家岭的所有人不会像现在这样过得这么安逸,我也没办法遇上你....”

说到这时,肖伊人的脸蛋微微有些红,唐仨仁微微一笑,这个时代的女子,能够将话说得这般直接已经很不容易了,

徐达背疽消失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就摆在了老朱的桌案上,二虎这家伙也是挺尽忠职守的,大半夜的就回到了应天,将徐达的病情以及唐仨仁出手相救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告给了老朱。老朱听后,沉吟了片刻,随即大笑起来,说道:“好一个唐仨仁,朕果然没看错他。”

随即开始了新一天的朝会,太子朱标不在这里倒也没什么,老朱有秘书团,而且这段时间朝中的大臣,尤其是一些文臣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老朱有什么事情再也不问他们了,而且文臣之首的李善长,最近这段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长时间没有出现在朝堂上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大太监高声呼喊了一声,自从上一次老朱带回来一个手工“扩音器”,大太监每一次的高声都把老朱的耳朵刺得够呛,不得不让这大太监把声音放低一点,喇叭的方向仅对着那帮子文臣就行。

老朱轻轻揉了揉耳朵,目光扫视了一圈朝堂,见无人上前,正准备宣布退朝,忽地,汪广洋站了出来,恭声道:“陛下,微臣有本奏。”

老朱微微皱眉,这汪广洋平日里倒是少有主动奏事的时候,今日这是唱的哪一出?

汪广洋似乎也感受到了老朱的不悦,但仍旧硬着头皮道:“陛下,微臣斗胆,想请问一下,几国使臣已经到了应天,该怎么安置?”

使臣?安置?老朱闻言,好像还真有这么一件事,大明初建的时候,为了安抚周边一些小国不给大明添乱,将其列为不征之国,算算时间,这些所谓的“不征之国”过来进贡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

昨天因为徐达的事,老朱差点忘记了还有这一出,这不汪广洋提了出来,倒也没什么,因为李善长去了濠州那边,一时半会也回不来,汪广洋暂时成了这群文臣的头。

老朱沉吟了片刻,缓缓道:“此事交由礼部去办吧,按以往的规矩来。”

汪广洋闻言,却是没有立刻退下,而是继续道:“陛下,礼部自然是要去办的,只是微臣斗胆,想请陛下示下,这一次的接待规格,要不要提高一些?”

提高接待规格?老朱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目光紧紧盯着汪广洋,似乎在判断汪广洋此言的真假。

汪广洋被老朱看得心里直发毛,却仍旧硬着头皮道:“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大明初建,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这些不征之国虽然国力不强,但数量却是不少,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彰显我大明的威严,让这些不征之国心生敬畏,对我大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老朱闻言,微微颔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道:“那你说说,该如何提高接待规格?”

汪广洋早有准备,闻言立刻道:“陛下,微臣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宴会的规格,其二,是赏赐的规格。”

老朱闻言,点了点头,示意汪广洋继续说下去。

汪广洋见状,心中微微一松,继续道:“陛下,宴会规格,微臣以为,可以按照藩王来京的规格来办,至于赏赐的规格,微臣以为,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

刚说到这里,老朱突然笑了,都说老朱一笑,生死难料,汪广洋赶紧停了下来,藩王来京的标准,这句话似乎触碰到了老朱的不爽之处。

“这一次的使臣当中,有没有倭国那边的....”

上一次老朱派了几个使臣去了倭国,结果一个都没有回来,都被倭国那边的垃圾玩意杀了,这件事情老朱生气了好一段时间,那倭国如果还有胆子派使臣过来,那就再也别回去了。

汪广洋怔了一下,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因为大明使臣被倭国人杀害的事情,整个大明都知道,不过知道归知道,装傻装不知道这种事大有人在做。

汪广洋心念急转,片刻后,小心翼翼地道:“陛下,微臣并未注意到是否有倭国的使臣,不过,微臣以为,即便是有,也未必就是坏事,毕竟,我大明如今国力强盛,那些小国,岂敢轻易得罪?”

老朱闻言,冷笑一声:“他们敢不敢得罪,那是他们的事,朕只知道,敢动朕的人,就要付出代价!”

汪广洋心中一凛,赶紧低下头,不敢再言语,他知道,老朱这是动了真怒,这个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为好。

果然,老朱沉默了片刻,便挥了挥手,示意汪广洋退下,汪广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中暗道:“这倭国使臣,可真是会挑时候啊,这个时候来,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其他的使臣咱不多问,规格上不能提升,必须得降低两个档次,就按普通富贵百姓人家的吃食安排....至于倭国人....”

“从现在开始,咱不想在应天,甚至在咱的大明境内,再看到任何一个倭国人....你们给咱看着办吧....”

老朱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仿佛要将那倭国使臣永远地驱逐出他的视线,乃至整个大明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