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基接到唐仨仁随行的邀请,微微有些诧异,因为太子朱标也跟着一起,很显然,目前在朱标的眼里,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份量已经很大了,该不会是老朱在给朱标物色班底了吗?

走出食堂,马皇后与老朱几人在罗四的陪同下去了村南边,应该是去证实某件事情去了,唐仨仁并不觉得意外,他话里话外都暗示了一些事情了,不得不说,杨宪此人本身能力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站在了李善长的对面,成了一个可怜的朝堂斗争牺牲品而已。

刘基边走边想,这唐仨仁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让老朱与太子如此看重。他回忆之前唐仨仁的几次出言,那从容不迫的态度,以及对一件事情的果断,都让他印象深刻。

而太子朱标,虽然年轻,但眼光敏锐,能够看出唐仨仁的与众不同,显然也是一位有识人之明的储君。刘基心中暗自点头,若唐仨仁真能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对于大明未来的稳定与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只是,从见到唐仨仁的第一眼开始,刘基就在观察唐仨仁的所有举动,或者应该说是“相面”,然而看了半辈子的面相,此时的刘基只有一个感觉。

“这不应该是个....”

结合唐仨仁的一些跳脱的说话方式,刘基想着这年轻人该不会是某个老怪物培养出来的俊杰吧?可一回忆,南边似乎没有唐姓的隐世家族。

“别盯着我看了,如果你没有看错的话,我确实不属于这里....”

这算是唐仨仁头一次在这个时空的人面前说出这句话,刘基是个厉害的相面师,当初或许正是看出了老朱有所谓的“天子气”,才会选择出山帮助老朱打天下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当初老朱拿刀逼着刘基出山辅佐,也有人说刘基是看在马皇后的面相后才同意出山的,不管怎么样,总之结果是一样的。

而得到唐仨仁亲口承认,刘基脸色一变,刚才他都有点怀疑自己的相面之术了。

“刘基先生,既然你能够看出我的不凡之处,那你有没有为自己算过结局呢?”

“相人不相己....大明六百不过半....”

刘基见朱标离这边有点远,应该是听不见他与唐仨仁的对话,也正因为如此,唐仨仁才会直接点明了一些事情。

“确切的说,应该是二百七十多年的样子.....”

这一下刘基更加惊骇了,唐仨仁看着他的模样,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也会相面,不过在这基础上,比你还多学了几样东西.....”

所谓相面术,很多时候是根据一个人的肢体语言,然后再出言试探观其反应,再结合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各方各面,从而推测出这人未来的一些成就。

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试探,看你这人志向如何,能力如何,最终说一个模糊的结果给你,这就是所谓的预测了,至于为何刘基能够确定大明不到三百年,那是因为前面的各个朝代,就没有超过这个数的。

就连明之后的那个王朝,占了大明留下来了天大的便宜,最终害得汉家百年沉沦屈辱,要知道,那所谓的“麻子盛世”靠的是啥?靠的是大明留下来的土豆,玉米还有后来的红薯,可以说是捡了副天牌最后炸弹拆了出,说多了都是泪。

有人说周,那也分西与东,强汉亦是如此,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刘基其实也察觉到了一些,只不过他自己身处在阶层当中,有种当局者迷的意思。

“放心,我不是来祸害大明的,反而,如果我没有出现,以老朱的疑心病,迟早会借他人之手杀了你....杨宪跟你一起都是淅东人,对吧?”

刘基不知道说什么的好,他望着唐仨仁那自信的模样,心中暗自思量。的确,自从朱元璋坐上皇位后,疑心病是越来越重了,许多当年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如果没有马皇后劝着,只怕都会被他以各种理由诛杀。刘基自己,也并非没有感受到过这股寒意。

唐仨仁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道:“唐家铺是一个起点.....要不,辞了官来我这里?正好还缺少一个出纳,算是帮我盯着胡会计.....”

刘基闻言,心中一动。他深知,自己已身处险境,若真如唐仨仁所说,朱元璋迟早会对他下手。而眼前这个人,似乎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

“你早知道他是胡惟庸?将他弄到这里,该不会是救他?”刘基终是开口问道。

唐仨仁微微一笑,并没有说破,历史上胡惟庸的能力还是有的,不然也做不到威胁到老朱的地步,讲真,明初的诸位强者,除了那位汤和有了较好的结局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没个善终的。

最可惜的是常十万了,要怪只怪唐仨仁历史没学好,不然去年的时候怎么着都得去试试看一下能不能抢救回来。

“老朱刚来的时候说自己叫朱十六,我本来还没有往那上面去想,后来在村子门口,现任知府兰以权被李上吓哭了的一幕我看见了,还有朱标同学,一上来就说他叫朱标,同音不同字,于是便初步确定了。”

刘基愣了愣,眼前这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正常来说,一个普通人哪怕心智再牛,在面对一些大人物时一般首选回避,但唐仨仁却是迎着上去。

“回去我就辞官,然后来唐家铺.....”

老朱还不知道,自己的一位能臣被唐仨仁拐跑了,甚至连准备今年举行的封赏大典都没兴趣参加了,当然最开心的或许就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文臣们。

好吧,胡惟庸也是淮西的文臣,现在成了唐家铺的第一会计。

“是这一户人家吗?”

老朱一行人走到一间土砖头屋面前,唐仨仁不是没有想过烧红砖,而是这附近的土质他早就去试过了,沙土较多,想要质量好点的粘土就得碰那些耕地了,在土砖屋还能用的前提下,红砖暂时只是小范围的使用。眼下炼铁厂建好了,水泥厂也有了,红砖厂其实早有想法了,不过唐仨仁就一个人,短时间不可能全搞出来,慢慢来。

“是了,杨老弟?杨老弟在家吗?”

罗四冲屋里喊了两句,一个妇人一只手拉着一个三岁大的娃,另一只手提着个草蒌子出来,显然是准备出门。

“是罗副村长?我家男人到水泥作坊上工去了....”

见到罗四带着几个衣着完全不似村民的“大人物”过来,杨氏明显露出几分惧意,若不是罗四一脸笑容,她只怕早退回了屋里。

唐家铺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这是杨氏到这里一个月时间里的最深切感觉,最开始的时候,村里还有人排挤他们这些后来的难民,但自从换了个村长,新上任几个副村长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村里人帮着建好了房子,虽然都是土砖屋,但比以前的茅草屋强了不知多少倍,听村里人说,那个年轻的村长等今年下半年闲下来,还要教给大家伙烧一种“红砖”的东西,粮食杨氏虽然只刚来一个多月,但村里直接免息借给她家几十斤,怕杨氏还不起,直接就让杨小哥去作坊里做事,只要肯干,一天工作四个时辰,就是十文钱左右,邻居何大婶说干的时间长了还有“加班费”啥的。

有了罗四在场,杨氏对老朱一行人的戒备之心放下不少,随意坐在屋前的空地闲聊了一会,三岁小娃娃见到生人有些害怕,躲在母亲的身侧。

对于唐仨仁这段时间在唐家铺的事,老朱与马皇后相视一眼,从对方眼里都看到了赞赏,那小子本事是有的,就是钻钱眼里了。

“我们刚来的时候,仨仁村长就问我们一件事....他说,我们为什么会逃难?最大的原因不是我们自己,也不是老天爷,更不是洪武老爷子,最大的原因是有些人不想让我们有钱有粮....我不懂....”

杨氏不懂,老朱几人懂啊,罗四额头冒了些许汗,不过却并不明显,因为他想起来,他罗四以前是地主,现在在唐仨仁的影响下,他罗四是副村长,不再是唐家铺的地主,地主再善良,那也是需要喝农民血的。

此时马皇后明显感觉到老朱处于怒气值满了的状态,瞪了老朱一眼示意他收敛一点,老朱能不怒吗?他是什么样的出身,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怎么可能忘记他自己的出身!

“大妹子,我长你些许岁数,叫你一声大妹子,我们之前听说,你这一小家子,是从杨州那边,逃难过来的?跟我们说说,那边出什么事了?”

杨氏听见马皇后的声音,本能的觉得亲切,不过听清楚是问扬州的事,脸色瞬间变了变,几人都看出来了,杨州那边,该不会真有什么事吧?说好的恢复了“鱼米之乡”呢,老朱此时,似乎只需要一个杀人的理由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那边的粮食确实很多,可是不会给我们....饿死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