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红薯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数,它不仅仅关乎到大明的粮食问题,更关乎到整个一个王朝的权力格局。胡惟庸心中明白,自己必须要尽快做出决断,是顺应这个变数,还是想办法去阻止它。

趁着现在红薯刚出现,还是有机会掐灭这事情的,只不过朱标与刘基似乎察觉到胡惟庸的脸色变化,已经站在了唐仨仁附近,防着他呢。

正当沉思之际,朱标直接开口了:“胡大人,您觉得这红薯如何?若是能在大明广泛种植,那百姓们可就真的有福了啊。”

胡惟庸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回过神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太子爷说得没错,这红薯若真能有如此产量,那的确是大明之福,百姓之福啊。”

说罢,胡惟庸便不再言语,心中或许是在盘算着接下来的打算。至于他到底怎么想,唐仨仁都是没有意见,因为人若是自己作死,当真是怪不得别人,因为别人也管不着是吧?

“你知道怎么种它吗?要不要将那个红毛佬活捉回来?”朱标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如果这东西真这么好,那么那个外国人就铁定不能死了。至于唐仨仁怎么认得这种作物,怎么知道这东西亩产两千斤以上,其实几人自行脑补了。

唐仨仁自楚湘之地那边过来的,而这红薯如果是从南边——也就是南洋那边传过来的,最有可能最先接触到这东西的,还真有可能是唐仨仁这些自西南那边逃难过来的人。

朱标不傻,当然知道这东西如果是一些地主什么的先拿到,是铁定不会往上报的,更不可能大面积的先种起来,很多士绅地主都明白,让佃农真吃饱了,就不会有人给他们干活了。

只有最底层的老百姓,才会真正的明白这红薯的救命性。

唐仨仁稍微思绪了一下,便摇了摇头,朱标派二虎去做什么了,只要不傻就能够察觉出来,这个时候朱标说漏嘴也没有关系。

不外乎一种可能,那半包盐朱标是不允许被人带出去,自然是派二虎杀人越货去了,别忘记了,太子朱标身边跟着的那群国公爷什么的,还有那淮西二十四将,多数可是土匪之类的出身。

再有就是,大明的建立,不是靠之乎者也乎出来的,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这几根红薯,从现在开始放在我这院子里培育,以后除了我们几个人,谁也不能轻易的靠近它们....”

朱标一想对啊,这唐仨仁最开始就是培育高产的稻子,能认出红薯的价值也不奇怪,而这么点红薯苗放他这里也是最合适的,另外为了保险起见。

“来人....”

太子朱标只要发话,毛镶这年轻人自然是要赶过来的,快马之下很快就过来了,不仅增加了十数名巡检司的人手,还特意安排了五十名京卫,除了平时帮忙护送一些炼铁厂的炮管之外,从现在开始必须守护着“唐小居”。

除了红薯苗之外,唐仨仁还发现了另一株植物,并不确定是不是另一件“神器”,因为那株小树苗太小了,暂时先栽种在小院子的角落里,等过个一两年或许就能够确定了。

待唐仨仁将红薯苗安置好,一行人就这么坐在院子中间看着他忙活。

“二虎刚回来了.....另外院子外面有位姑娘,应该是来寻唐村长的....”

汤瑞花钱雇佣了一个车夫,还有一个据说当过兵的护卫,给的价挺高,这跑一趟唐家铺,车就给了二两多银子,而那护卫更是五两银子买了两天的周全。

但是今天的情况,汤瑞有所察觉到了,那个唐家铺看着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但里面当真是有着可怕的人物。

其实刚一跟唐仨仁交易完,汤瑞就有些后悔了,对方将他所有的东西买下,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他带的那堆物品当中,真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只不过他汤瑞没有看出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人家就没打算让他离开。

那半包盐,无论是品质还是口味,无一不是上上之选,那个大明人怎么可能让他这个外国人轻易的将盐带回去?

好在这一路上,一直到离开了那段平整的“石块路”,都没有人上来阻止他,这让汤瑞稍微放了点心。

“这大明的好东西似乎都集中在这么一个小村子里出现,该不会这村子,是大明皇帝陛下封给某位亲王的封地吧?”

刚动这个念头,汤瑞觉得自己一定是真相了,因为只有亲王才有这样的手笔,才能让这小小的村落,藏着如此多的好东西。想明白这一点,汤瑞顿时觉得后怕不已,幸亏自己在唐家铺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不然对方恐怕有无数种方法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了。

接下来的路程,汤瑞让车夫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坐在车夫旁的护卫表示没有问题,车里的汤瑞可没有看到这护卫嘴角出现的笑意。

马车继续往前行了约半个时辰,汤瑞知道这里离唐家铺很远了,这才真正的放松了下来,坐在马车里微微打起了盹,精神一直紧绷着,稍微放松就容易睡着。

车夫与护卫相视一眼,那护卫汉子轻点了点头,车夫便赶着马车缓缓调了个头,又往唐家铺的方向走去,为了不吵醒这外国佬,车夫让马车的速度放慢了不少。

“有些东西,番邦的家伙是没有资格触碰的....”

大明建立以来,对于这些番邦的家伙,老朱的态度其实很强硬的,若是安分在大明做生意的,交足了税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有些东西,是老朱明令不允许任何番邦人带回去的,在大明使用可以,带回去?那与找死没什么区别。

而大明洪武爷之后的永乐大帝,算是完美的继承了这一点,还将这一点扩大了无数倍的影响力,比如永乐时期的那位“三保太监”下西洋。

护卫汉子在见到二虎后直接让马车停了,跃下马车半跪在二虎面前施了个礼,二虎点了点头,之后示意手脚干净一点,不在唐家铺的范围内动手,是担心被唐家铺的人看到,或者被来往唐家铺的一些商人看到,那样影响就不太好了。

然后汤瑞还没来得及拔出火器拼死一搏,直接就在梦里彻底醒不来了。

“那番邦人私藏火器,被一巡检司的兄弟撞上了,这可是重罪,当然就地处决了....”

二虎向朱标报告的时候,找了个蹩脚的理由,至于那半包盐是提都不提,正在给红薯苗浇水的唐仨仁像是什么都没有听见。

朱标听着二虎的汇报,眉头微微一动,看唐仨仁没有反应,很快就复了平静。私藏火器者,历来严惩不贷,更何况是番邦之人。那二虎既然已经这般说了,何必去深究呢?番邦之人,碰了不该碰的东西,死了就死了。

唐仨仁依旧专注地给红薯苗浇水,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的眼中,似乎只有这一小块土地。对于二虎所说的那番邦人的事,他并未放在心上,毕竟,在大明的土地上,让太子朱标亲自下令诛杀的番邦人,算是一种悲哀还是幸运?

刚才肖伊人来寻他唐仨仁,被唐仨仁找了个理由搪塞回去了,因为他知道二虎这家伙很快就会回来,这一身杀气的二虎,不仅有可能吓到她,太子朱标的身份也不能轻易的就暴露给肖伊人了。

有那么一瞬间,唐仨仁突然发现自己也有毛病,男人么,都一样。

“真的假的?亩产两千斤的东西?”

皇宫里的老朱刚尝试了“秘书团”带来的好处,这不平时处理奏折的正殿旁边弄了个偏殿,里面坐着二十多位年轻人,都是男的,要是有女的老朱估计也难以接受。

朱标的说过,马皇后是秘书组长,平时不用来上班的那种,这个结果老朱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就同意了,然后制定了基础的秘书组运行方式,当然马皇后这个“组长”没有直接阅读奏折的权力,这算是老朱唯一保下的面子,顺带还弄了个执笔太监来当临时代组长。

然后如果有特别重要的事情,“秘书”们在折子上特意标明一下就行,惊天动地的事秘书们才会拿着折子到正殿直接找老朱。

当然,为了避免一些事项的漏或者批错,秘书组分成三组,一组初批,二组复批,三组如果觉得批复有不妥,可以向组长报告,最终由老朱决定是否重新批复。

最终老朱只需要在奏折末尾写“同意”或者“驳回”两个字,相应的工作轻松了岂止一丢丢?这样一来,工作狂人老朱除了批奏折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管其他方面的“闲事”了,当然,保留了大臣们的反驳权,老朱学着唐家铺的“村民协商会”其中的一点,如果某件决议实在存在太多异议,那就放在朝会上,众大臣争一争,投一下票,当然最终的决定权依然还在老朱手里。顺带来一句,这些秘书目前都是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