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色渐暗,

商队中有人告别众人,

按记忆中的地址,赶往一座府邸。

此人正是徐庶。

独自行走的徐庶,来到繁华的华阳街。

这条街道贯穿城门与未央宫,乃长安最热闹的主干道。

大汉诸多权贵的府邸,多坐落于此。

徐庶此行是为寻简雍。

简雍深得董卓重用,董卓赐予他一座府邸。

徐庶很快抵达简雍府邸。

从一隐蔽门户入内。

“来的可是徐庶元直?”

简雍热情迎接。

早前,仙人托梦告知简雍,说会有一名叫徐庶的人来访。

“正是。”

徐庶应答。

当日徐庶入城,实为刘备所遣。

随后,简雍引徐庶至书房。

“长安局势已十分混乱。”

“董卓似已难以驾驭吕布。”

简雍先言。

“近来吕布势力扩张迅速。”

“西凉军中亦有不少将领对董卓失望。”

“李肃已投向吕布。”

当初简雍便是借李肃之力融入西凉军。

如今李肃转投吕布,简雍与吕布的联系也渐增。

徐庶道:“看来吕布与董卓实力相当。”

“不然董卓不会按兵不动。”

正交谈间。

门外传来小厮通报:“王司徒到访!”

听闻此讯。

徐庶满是困惑。

王允来访何意?

片刻后。

王允现身。

简雍询问:“王司徒见过陛下了吗?”

王允反问简雍:“这位是谁?”

目光指向徐庶。

简雍答道:“这是刘备麾下的心腹。”

“今日进城,专为协助王司徒行事。”

听完解释后。

王允终于放下心来。

“玄德的军队,现在何处?”

他询问徐庶。

徐庶答道:“不出一天,就能抵达长安城外!”

至于具体位置,徐庶并未透露给王允。

王允对此并不在意,只是满意地点头。

只要人到了就好。

王允开始回应简雍先前的问题。

“刚才趁着夜色,我避开了董卓的探子。”

“终于得以与陛下见面。”

一路上虽有波折,但王允还是见到了刘协。

简雍追问道:“那么陛下怎么说?”

此刻,简雍最关注的是刘协的态度。

王允语气坚定:“圣旨已经下达,四月初八。”

“陛下将在未央宫召集众臣,共同讨伐董卓!”

王允的话语间透着强烈的决心。

恨不得立刻除掉董卓。

“很好!”简雍沉声说道。

“有了陛下的旨意,再加上内外配合。”

“一定能成功除去董贼,重振汉室。”

王允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简雍仍有些不放心,再次问道:“王司徒,吕布会反叛吗?”

若吕布临阵倒戈,局面将会更加复杂难控。

“放心吧,我已经做好了安排。”王允宽慰道。

他们又商议了一阵。

王允这才小心翼翼地离开,融入黑暗之中。

然而不到半刻钟。

王允又派人为大家带来一位绝世佳人。

正是貂蝉!

“这是我的女儿貂蝉,我担心长安局势不稳,无暇照顾家人。”

“特将她托付给你们,暂且安置于此。”

送貂蝉来的使者很快便离开了。

简雍和徐庶对视一眼。

随后只能先妥善安置貂蝉。

夜至中天,一伙人来到简雍府前。简雍接见后方知是李儒所邀。

“郎中令相召。”

来者希望简雍随他们去见李儒。简雍虽心生惊讶,却不得不前往李儒府邸。

片刻后,华阳街上的一座大宅内,一处大殿里,一位身着儒袍的中年男子端坐案后,几个侍女在一旁温酒伺候。他面容冷峻,仅坐着便令人感到压迫。此人正是李儒。

“宪和来了。”李儒微微眯眼看向简雍。

“本欲寻些小鱼,不想竟捉住条大鱼!”李儒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

“坐吧。”

此言让简雍心神动摇。

“宪和胆子不小,竟在紧要关头与王允结党。”

李儒的话让简雍既恐惧又略感安心,看来李儒并未识破他的身份。

“王司徒将爱女送至宪和府中,意欲何为?”

简雍答道:“司徒之女已及婚龄,欲许配给温侯吕布,因我与温侯略有交情,故托我为媒……”

未等他说完,李儒便打断道:

“事到如今,宪和还在撒谎?”

此刻,李儒目光如炬,试图从简雍脸上看出破绽。

简雍神色如常,对眼前的局面毫无破绽可言。

“我说的话皆为实情。”他语气平静。

“郎中令若有所疑,不妨询问王司徒。”

李儒心中虽有疑惑,却依旧未能从简雍处获取更多线索。

“夜深了,宪和早些回去休息吧。”

待简雍离开后,屏风后转出一人。那人身形瘦削,目光却锋锐逼人。

“文优,现在站出来揭露王允的计谋,还不算晚。”

贾诩直言相问,李儒沉默未语。

室内一时寂静无声,贾诩轻叹一声。

“文优,你我皆出身寒门,历经艰辛方至今日。这些年你为董卓承担了诸多非议。”

“董卓一旦垮台,这世间便不会留你容身之地。”

贾诩直视李儒,“若是我,绝不会继续深陷其中,而是尽早为自己谋划退路。”

谋士之首,当以保全自身为要。唯有存活于世,方能有所作为。

“文优,该为自己打算了。”

贾诩话毕,静静等待回应。

二人同为西凉人士,同为谋士。贾诩不愿坐视李儒步入绝境。

而李儒则转身立于窗前,双手负于身后。

夜幕深沉,李儒凝视窗外。

贾诩之言,确为至理。

董卓行事乖张,令人失望。

贾诩所言无误,董卓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回。

“张济主张退守长安,意在引关东诸侯分散兵力。”

“让西凉军暂避锋芒,休整待机。”

“待关东诸侯纷争之时,再挥师出击。”

“逐一击破,统一天下。”

可惜,天意难测。

自董卓迁都长安后,日渐沉溺于享乐。

其行径残忍暴虐,屡劝不改,民心尽失。

“看错人了。”

李儒感慨万千。

“我将为董卓献上最后一计。”

“成败与否,听凭天命。”

李儒心意已决。

“简雍必是刘备心腹。”

语气坚定。

贾诩提醒:“刘备未必会容你。”

“他是靖王之后!”

话未说完。

李儒接口:“大汉若不容我,又岂容张儒、赵儒、周儒?”

贾诩疑惑:“你要更名改姓?”

李儒冷冷道:“不过是个名字罢了,看刘备是否有度量!”

“若他容我,我助他成就大业。”

“若不容,我便南行离去。”

殿内一时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