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三十四集:二世即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末风云》

第一章:遗诏之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驾崩于沙丘平台。这位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终究没能逃过生老病死的宿命。在他临终之前,本已拟好诏书,命长子扶苏速回咸阳主持丧事,继承皇位,意图将这偌大的大秦帝国交到仁厚且颇具威望的扶苏手中,以保大秦江山的长治久安。

然而,秦始皇身边的中车府令赵高,却心怀鬼胎,他深知扶苏一向与自己不合,且扶苏身边有蒙恬等一众忠臣良将,若扶苏继位,自己必然失势,往日的荣华富贵、权势滔天都将化为泡影。而胡亥,这个秦始皇的幼子,平日里只知玩乐,没什么主见,又与自己颇为亲近,若能扶持胡亥上位,那整个大秦的朝堂,可不就尽在自己掌控之中了吗?

赵高瞅准了时机,找到了丞相李斯。李斯一开始听闻赵高篡改遗诏的想法,大惊失色,连连斥责这是大逆不道之举。可赵高却深知李斯的弱点,他深知李斯虽位极人臣,但极其贪恋权势,生怕失去这得来不易的丞相之位。赵高于是对李斯说道:“丞相大人,扶苏公子与蒙恬将军关系匪浅,若扶苏继位,那丞相之位必然是蒙恬的,大人您辛苦半生,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一切付诸东流吗?而胡亥公子对您向来敬重,只要您我联手,保胡亥登基,那往后这大秦的朝堂,还不是您我二人说了算。”

李斯听了赵高这一番话,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之中。最终,对权势的贪恋还是战胜了他的理智与忠诚,他咬了咬牙,答应与赵高一同篡改遗诏。就这样,原本属于扶苏的皇位,被悄然转到了胡亥的名下。

胡亥得知自己即将登上皇位,一开始还有些不敢置信,随后便是满心的欢喜,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这大秦的皇帝,至于这皇位是如何得来的,他根本无心去细想,只沉浸在即将拥有无尽权力和享受荣华富贵的幻想之中。

第二章:二世登基

在赵高和李斯的运作下,胡亥顺利地回到了咸阳,登上了皇位,是为秦二世。登基大典之上,胡亥头戴皇冠,身着龙袍,看着阶下跪拜的群臣,心中满是得意。他觉得自己如今已然是这天下最尊贵的人了,往后的日子,自然是要随心所欲地过活。

可这胡亥,本就是个胸无大志、昏庸无道之人。刚一登基,对于处理朝政之事毫无兴趣,每日只想着如何寻欢作乐。他将秦始皇生前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全都搬到自己的宫殿之中,看着那些璀璨夺目的宝贝,胡亥常常笑得合不拢嘴。还命人四处搜罗天下的美女,充实后宫,每日与一众妃嫔嬉笑玩闹,丝毫不将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而赵高呢,借着胡亥对自己的信任,以及胡亥的懒惰昏庸,逐步将朝政大权都揽到了自己手中。他开始在朝堂上安插自己的亲信,那些对自己稍有不满或者不肯顺从的大臣,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办法要将其除去。

有一位老臣,名叫冯去疾,为人刚正不阿,见赵高在朝堂上肆意妄为,便上书弹劾赵高,指出赵高弄权,长此以往必将祸乱朝纲,危害大秦江山。胡亥看到这封奏疏后,却不以为然,直接将奏疏拿给了赵高看。赵高看后,心中愤恨不已,当下便决定要除掉冯去疾。

他先是在胡亥面前污蔑冯去疾心怀不轨,意图谋反,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便下令将冯去疾下狱。冯去疾在狱中宁死不屈,最终含冤自尽,以死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对赵高弄权的抗议。

赵高看着冯去疾已死,心中暗自得意,而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见赵高如此心狠手辣,又深得皇帝信任,一个个都敢怒不敢言,大秦的朝堂,自此变得乌烟瘴气起来。

第三章:赵高专权

赵高越发地肆无忌惮起来,他为了彻底掌控朝堂,想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主意——“指鹿为马”。

一日,赵高命人牵了一头鹿来到朝堂之上,当着胡亥和众大臣的面,笑着对胡亥说:“陛下,臣近日得了一匹好马,特来献给陛下。”胡亥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说道:“丞相怕是糊涂了,这分明是一头鹿,怎会是马呢?”

赵高却面不改色,依旧坚持说那是马,还看向群臣,问道:“诸位大人,你们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呀?”朝堂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心中明白赵高这是故意在试探众人,若是顺着赵高说那是马,便是违背了良心,可若说是鹿,又怕得罪赵高,招来杀身之祸。

有几个平日里依附赵高的大臣,赶忙附和道:“丞相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一匹马呀,陛下您怕是看错了。”而也有一些正直的大臣,站出来说那就是鹿。赵高暗暗记下了那些说鹿的大臣的名字,没过多久,那些大臣便都被赵高以各种罪名陷害,或被罢官,或被处死。

经过这“指鹿为马”一事,朝堂上再无人敢与赵高作对,赵高的权势达到了顶峰,整个大秦的朝政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而胡亥呢,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世界里,对于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他要么是全然不知,要么就是觉得赵高做得并无不妥,反正只要自己能继续逍遥快活就好。

百姓们的日子却因为朝堂的腐败而越发艰难起来,繁重的赋税、严苛的律法,让无数百姓苦不堪言,民间怨声载道,大秦的江山,已然开始出现了摇摇欲坠的迹象。

第四章:天下动荡

在赵高的专权以及胡亥的昏庸统治下,大秦各地开始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先是在关东地区,有陈胜、吴广二人,本是被征发去戍守渔阳的贫苦百姓,却因途中遭遇大雨,道路被阻断,按照秦律,误了期限都是死罪。

陈胜、吴广一合计,横竖都是死,不如起来反抗,说不定还能闯出一番活路来。于是,他们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周围的贫苦百姓听闻,纷纷响应,一时间,起义的队伍迅速壮大,如燎原之火一般,席卷了关东的大片地区。

各地本就对秦朝统治心怀不满的豪杰们,也都趁机而起,项梁、项羽叔侄在会稽起兵,刘邦在沛县带着一群兄弟也开始了反秦之路。这些起义军虽然一开始各自为战,但都有着推翻秦朝暴政的共同目标,他们一路攻城略地,打得秦朝的地方守军节节败退。

消息传到咸阳,胡亥正在宫中饮酒作乐,听闻此事,先是一愣,随后竟大发雷霆,责怪地方官员办事不力,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和赵高弄权导致的恶果。赵高则在一旁安抚胡亥,说这些不过是些小毛贼,不足为惧,派些军队前去镇压便是了。

可秦朝的军队,大多都驻守在边疆,防范着匈奴等外敌,一时间难以调集回来镇压内乱。而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又缺乏训练,根本不是那些起义军的对手,秦朝的局势,愈发地危急起来。

第五章:大厦将倾

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壮大,他们逐渐朝着咸阳的方向逼近。赵高见形势不妙,开始担心若是秦朝真的被推翻了,自己也将性命不保,可他却依旧不想着如何去挽救局势,而是想着如何继续保住自己的权势。

赵高向胡亥进言,说现在咸阳局势危急,都是因为朝中大臣们不尽心办事,建议胡亥对朝中大臣再来一次大清洗,将那些他认为不可靠的人都除掉。胡亥此时已经没了主意,便听从了赵高的建议,一时间,咸阳城内又是一片血雨腥风,许多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被无辜杀害,整个朝廷人心惶惶,根本无心去应对外面的起义军。

而起义军中,项羽率领的楚军最为勇猛,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军的士气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刘邦则趁机率军西进,一路上收揽人心,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

赵高看着秦朝的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心中萌生出了一个更为恶毒的想法。他觉得若是把这一切的罪责都推到胡亥身上,说不定自己还能向起义军投降,保住一条性命。于是,赵高派自己的心腹,冲进了胡亥的宫殿,对胡亥说道:“如今盗贼已经逼近咸阳,都是陛下您昏庸无道所致,上天要降罪于您,您还是自行了断吧。”

胡亥此时才如梦初醒,他又惊又怕,想要向赵高求饶,可那些人根本不理会他,胡亥无奈,只得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荒唐又可悲的一生。

胡亥死后,赵高本想趁机自己称帝,可群臣们却无人响应,赵高无奈,只好又立了子婴为秦王。但此时的秦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即便子婴有心想要力挽狂澜,可面对各地汹涌的起义军,也是回天乏术了。

不久之后,刘邦率领的军队率先攻入咸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就此灭亡,曾经那个辉煌无比、一统六国的大秦帝国,在胡亥和赵高的折腾下,仅仅历经短短十几年,便烟消云散,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过往,只留下后人无尽的叹息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