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枪声在山谷间炸响的瞬间,那个伪装成老农的日军特工像被无形的大锤击中,整个人向后仰倒。他胸前绽开一朵刺目的血花,手中的\"扁担\"哐当一声砸在岩石上,露出半截闪着寒光的枪管。

\"打!\"李云龙暴喝一声,手中的驳壳枪连续喷吐火舌。埋伏在四周的战士们同时开火,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向那群伪装者。几个反应快的鬼子立刻扑向掩体,但王喜武的狙击枪早已锁定他们的退路——随着几声精准的点射,试图逃跑的敌人纷纷栽倒在枯黄的草丛里。

铁蛋趴在李云龙身边,小手死死攥着一颗手榴弹。这孩子眼睛瞪得溜圆,看着不远处一个装死的鬼子突然跃起,举枪瞄准了张大彪的后背。

\"彪叔小心!\"铁蛋尖叫着扔出手榴弹。那枚木柄手榴弹在空中划出笨拙的弧线,落在鬼子脚边三米外。爆炸掀起的泥土糊了鬼子一脸,虽然没造成致命伤,但足够让张大彪反应过来。这个铁塔般的汉子转身就是一个突刺,三八式步枪的刺刀直接捅穿了鬼子的喉咙。

\"好小子!\"张大彪抹了把溅到脸上的血,朝铁蛋竖起大拇指。孩子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血色,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战斗在五分钟内结束。十五个日军特工全部被歼,而独立团只轻伤两人。李云龙快步走向那个被围的八路军伤员,发现是旅部侦察连的排长周卫国,左腿被子弹打穿,已经简单包扎过。

\"李团长...\"周卫国虚弱地敬了个礼,\"旅长派我来送信,半路遇到这伙假扮老百姓的鬼子...\"

李云龙接过染血的牛皮纸信封,就着夕阳余晖仔细阅读。信是旅长亲笔所写,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日军第36师团主力正从三个方向合围根据地,命令独立团立即向黑云岭转移,与旅主力会合。

\"黑云岭...\"李云龙眯起眼睛,在脑海中勾勒出地图。那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但距离此地至少八十里山路,中间还要穿过日军的封锁线。

\"老赵!\"李云龙招呼政委过来,\"通知部队紧急集合,伤员编入突击队,十分钟后出发!\"

赵刚推了推眼镜:\"要不要先掩埋烈士?\"

\"来不及了。\"李云龙望向县城方向,那里腾起的黑烟已经变淡,\"鬼子援军最迟两小时就能追上来。\"

夕阳完全沉入山脊时,独立团像一条沉默的长龙钻进密林。打头的是王喜武的侦察班,这些老猎人能在黑夜中分辨最细微的痕迹;中间是主力部队和伤员,每四个健全战士轮流抬一副担架;李云龙亲自断后,不时回头观察来路。

夜行军异常艰难。战士们踩着厚厚的落叶前行,每一步都可能惊起沉睡的山鸟。铁蛋困得直打晃,被张大彪一把拎起来扛在肩上。孩子的小脑袋枕着宽厚的肩膀,很快发出均匀的鼾声。

凌晨三点,队伍在一处隐蔽的山坳短暂休整。李云龙蹲在岩石后,和几个营连长围着一张手绘地图。

\"前面就是柳树沟。\"孙德胜指着地图上的一道弯曲黑线,\"据周排长说,那里有鬼子新建的据点,至少一个中队把守。\"

张大彪往嘴里塞了块炒面,含糊不清地说:\"绕不过去,两边都是悬崖。\"

\"那就打过去。\"李云龙用刺刀在地图上划了条线,\"老孙带一连正面佯攻,大彪的二连从侧面悬崖摸下去,端掉他们的机枪阵地。\"

王喜武突然插话:\"团长,让我带几个人先摸掉哨兵。\"

李云龙点点头,转向赵刚:\"政委带伤员和三连在后面接应,听到枪响就往前冲,不要恋战。\"

计划敲定后,战士们默默检查装备。有人把刺刀磨得雪亮,有人把最后几发子弹压进弹夹。铁蛋醒了,正帮着卫生员给伤员换药,小手灵巧地解开血痂粘连的绷带。

王喜武带着三个侦察兵先行出发。他们像幽灵般融入夜色,连脚步声都被呼啸的山风掩盖。李云龙看着怀表计算时间,当分针走过十五格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猫头鹰的啼叫——这是约定的信号。

\"行动!\"李云龙一挥手,孙德胜的一连立刻呈散兵线向前推进。战士们弓着腰,枪口随着视线缓缓移动,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猎豹。

柳树沟据点的轮廓渐渐清晰:两座木质了望塔矗立在沟口,塔顶的探照灯有规律地扫过路面;沙袋垒成的工事后面,隐约可见机枪的轮廓。更远处是几顶军用帐篷,哨兵的身影在篝火旁晃动。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寂静。了望塔上的探照灯应声而灭,紧接着是第二声枪响,另一个探照灯也熄灭了。据点顿时炸了锅,日军哨兵哇哇大叫着扑向战斗位置。

\"打!\"孙德胜一声令下,十几支步枪同时开火。子弹打在沙袋上噗噗作响,有个鬼子刚摸到机枪就被撂倒。日军很快组织反击,歪把子机枪喷吐出火舌,压得一连战士抬不起头。

就在此时,据点侧面突然爆发出喊杀声。张大彪带着二连从悬崖上索降而下,像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日军侧翼。刺刀见红的白刃战在机枪阵地展开,有个鬼子军曹举着武士刀冲来,被张大彪一个突刺捅穿胸膛。

\"冲啊!\"李云龙见时机成熟,亲自带队冲锋。三连战士如潮水般涌向据点,手榴弹在帐篷间炸出一团团火光。铁蛋也跟着冲了上去,小手枪打得像模像样,虽然不知道子弹飞去了哪里。

战斗持续了二十分钟。当最后一个鬼子被击毙在弹药箱旁时,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李云龙顾不上清点战果,命令部队迅速通过据点。

\"把能带走的弹药都带上!\"他踢开一个木箱,里面整齐码放着香瓜手雷,\"炸掉剩下的!\"

战士们两人一组搬运物资,有人甚至扒下了鬼子的皮鞋——独立团的战士们早就习惯了穿缴获的日军军靴。铁蛋发现了一箱压缩饼干,像捡到宝似的抱在怀里。

\"轰!\"随着一声巨响,据点剩余的弹药被引爆。冲天的火光照亮了整条山沟,也照亮了战士们疲惫而兴奋的脸庞。

队伍继续前进,但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连续战斗和急行军消耗了太多体力,伤员的情况也开始恶化。周卫国躺在担架上,脸色惨白如纸,绷带不断渗出血水。

\"团长,得找个地方休整。\"赵刚忧心忡忡地说,\"再这样走下去,不等鬼子追上,我们自己就先垮了。\"

李云龙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眯起眼睛环顾四周,突然指着远处一片茂密的松林:\"去那里!松树能遮挡敌机侦察,附近应该有水源。\"

果然,在松林深处发现了一眼山泉。战士们如获至宝,有人直接趴下去牛饮,有人小心地灌满水壶。卫生员忙着给伤员清洗伤口,炊事班支起铁锅煮野菜糊糊。

李云龙靠着一棵老松树坐下,摸出怀表看了看:上午七点二十分。从地图上看,他们才走了不到一半路程,而日军肯定已经发现了据点的异常。

\"老李,吃点东西。\"赵刚递来一碗热腾腾的糊糊,里面飘着几片野菜叶。

李云龙刚接过碗,王喜武突然从树丛中钻出来:\"团长,东北方向发现日军骑兵,距离不到五里!\"

\"多少人?\"李云龙放下碗,手已经按在了枪把上。

\"至少两个小队,配有电台。\"王喜武抹了把脸上的汗,\"他们沿着我们的脚印追来的。\"

李云龙的大脑飞速运转。以独立团现在的状态,根本跑不过骑兵。硬拼更是下策——枪声会引来更多敌人。

\"孙德胜!\"他叫来工兵排长,\"还有多少炸药?\"

\"就剩两包了,团长。\"

\"够用。\"李云龙露出狡猾的笑容,\"在来路上布置诡雷,专诈骑兵。其他人立即转移,注意掩盖足迹!\"

孙德胜立刻带人去布置。他们把炸药埋在必经之路的拐弯处,引线藏在落叶下,上面还撒了几枚子弹壳做诱饵。更绝的是在树梢挂了颗手榴弹,拉环系在细细的鱼线上。

队伍再次出发时,每个人都拖着树枝抹去足迹。铁蛋被安排走在最后,小脚丫故意在泥地上踩出杂乱的花纹。孩子把这当成游戏,干得格外卖力。

约莫半小时后,后方传来一连串爆炸声,紧接着是战马的嘶鸣和人的惨叫。李云龙嘴角抽了抽,仿佛看到鬼子骑兵人仰马翻的场景。

\"加快速度!\"他低声催促道。爆炸能拖延时间,但也会暴露大致方位。

正午时分,队伍抵达一处险要的山隘。两侧是刀削般的峭壁,中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李云龙正要下令通过,王喜武却突然举起拳头——这是停止前进的信号。

\"有埋伏。\"狙击手指了指右侧悬崖,\"我看见反光了,可能是机枪。\"

李云龙心头一紧。如果绕路,至少要浪费四小时;强攻的话,地形太不利了。正犹豫间,悬崖上突然传来一声喊:

\"下面的可是独立团的弟兄?\"

这声音听着耳熟。李云龙示意战士们隐蔽,自己躲在岩石后回应:\"老子是李云龙!你他娘的是谁?\"

悬崖上沉默片刻,随后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云龙兄,别来无恙啊!\"

随着话音,一面青天白日旗从崖顶垂下。李云龙眯眼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晋绥军制服的高个军官正探出身子——不是楚云飞是谁?

\"他娘的!\"李云龙又惊又喜,\"楚兄,你在这搞什么鬼?\"

楚云飞命令手下放下绳索,亲自攀援而下。这个晋绥军上校依然风度翩翩,马靴擦得锃亮,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皱纹。

\"得知贵部突围,楚某特在此接应。\"楚云飞抱了抱拳,\"前方十里就是缓冲区,日军暂时不会追来。\"

李云龙将信将疑:\"楚兄消息够灵通的啊?\"

\"实不相瞒,\"楚云飞压低声音,\"我们在日军司令部有线人。这次扫荡规模空前,贵军主力已经转移,就剩你们独立团还在包围圈里。\"

赵刚走过来和楚云飞握手:\"多谢楚团长仗义相助。不过贵我两军素有嫌隙,为何...\"

\"国家危亡之际,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楚云飞正色道,\"况且云龙兄救过楚某一命,这份人情总要还的。\"

李云龙想起半年前那次联手伏击日军的行动,不禁咧嘴一笑:\"行,那老子就不客气了。兄弟们,跟楚团长走!\"

在晋绥军向导的带领下,队伍顺利通过山隘。路上楚云飞告诉李云龙,日军这次出动了三个师团进行铁壁合围,目的是彻底摧毁八路军根据地。

\"岗村这个老鬼子下了血本啊。\"李云龙啐了一口,\"老子的独立团被打得只剩三百多人...\"

\"云龙兄不必妄自菲薄。\"楚云飞递过一支香烟,\"你们在野狼峪和青山县的战斗,已经重创了日军第23联队。据我所知,联队长切腹自尽了。\"

李云龙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值了!不过楚兄,你们358团就这么看着鬼子撒野?\"

楚云飞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上峰有令,不得擅自出击。今日接应贵部,已是楚某所能做的极限。\"

说话间,队伍来到一处隐蔽的山谷。几间茅草屋散布在溪流旁,炊烟袅袅升起。十几个晋绥军士兵正在空地上操练,看到李云龙等人,纷纷立正敬礼。

\"这里是军团的秘密补给点。\"楚云飞介绍道,\"贵部可在此休整一日,药品和粮食都已备好。\"

李云龙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地形确实隐蔽。三面环山,唯一的入口被机枪阵地封锁,空中还有伪装网防侦察。

\"楚兄考虑得周到。\"李云龙难得地道谢,\"这份情老子记下了。\"

安顿好伤员后,两军指挥官在最大的草屋里开了个简短的作战会议。楚云飞铺开军事地图,指出日军各部队的部署位置。

\"最危险的是这个机械化支队。\"他指着地图上的红色箭头,\"配备坦克和装甲车,专门追击突围部队。\"

李云龙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老子的独立团现在人困马乏,硬拼肯定不行...\"

\"不如这样。\"楚云飞突然提议,\"贵部换上我军制服,我派一个连护送你们穿过封锁线。\"

赵刚皱眉:\"这...会不会连累楚团长?\"

\"无妨。\"楚云飞淡然一笑,\"就说你们是我部征调的民夫,日军现在还不敢公然搜查晋绥军。\"

李云龙盯着楚云飞看了半晌,突然伸出粗糙的大手:\"楚兄,大恩不言谢!\"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跨越了政见的鸿沟。

次日黎明,独立团战士们换上了晋绥军的灰布军装。虽然有些不合身,但总比八路军的破衣服强。铁蛋分到的最小号还是大得像麻袋,只好用皮带扎了好几圈。

\"记住,从现在开始你们是358团的运输队。\"楚云飞叮嘱道,\"遇到盘查由我的副官应对,你们只管低头走路。\"

队伍在晨雾中出发。楚云飞派来的向导是个精干的上尉,带着二十多个晋绥军士兵前后护卫。李云龙和赵刚扮作普通士兵,走在队伍中间。

上午十点左右,前方出现了日军检查站。木头路障横在路中央,旁边是沙袋垒成的机枪阵地。几个鬼子兵正挨个搜查过往百姓,有个老汉因为动作慢了些,被枪托砸得头破血流。

\"准备。\"晋绥军上尉低声提醒,随即挺直腰板走上前去。

检查站的日军曹长看到晋绥军,态度明显客气许多。两人用生硬的中文交谈几句,曹长突然指着队伍后面的担架问着什么。

\"是疟疾病号。\"上尉面不改色,\"正要送往师部医院。\"

鬼子曹长将信将疑,示意两个士兵过去检查。李云龙的手悄悄按在了腰间的驳壳枪上,赵刚则紧张地推了推眼镜。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日军传令兵飞驰而至,在曹长耳边低语几句。曹长脸色大变,立刻命令士兵搬开路障。

\"快走!\"上尉低声催促,队伍迅速通过检查站。走出几百米后,他才解释:\"刚接到情报,八路军主力出现在北面二十里处,守军要求所有部队增援。\"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心照不宣——这肯定是旅长安排的调虎离山之计。

接下来的路程异常顺利。傍晚时分,队伍抵达黑云岭外围的一个小村庄。晋绥军上尉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峦:\"那里就是贵军根据地,恕不远送了。\"

李云龙郑重地敬了个军礼:\"代我谢谢楚团长,就说我李云龙欠他一条命!\"

目送晋绥军离去后,独立团立刻换上准备好的八路军军装。铁蛋终于摆脱了那件\"麻袋\",开心得原地蹦了三下。

王喜武带着侦察班先行探路,很快带回了旅部联络员。这个精瘦的小伙子见到李云龙就红了眼眶:\"团长!旅长派我们找了三天,还以为你们...\"

\"放屁!\"李云龙笑骂,\"老子是那么容易死的吗?旅部现在什么情况?\"

联络员报告说,旅主力已经跳出包围圈,正在黑云岭休整。总部首长特别指示,要独立团尽快归建,有重要任务。

听到\"重要任务\"四个字,李云龙的眼睛顿时亮了。他转身对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喊道:\"都听见没有?总部首长惦记着咱们呢!再加把劲,天黑前赶到旅部!\"

队伍再次开拔时,夕阳正将西边的云彩染成血色。铁蛋蹦蹦跳跳地走在李云龙身边,小手拽着他的衣角:\"团长,到了旅部能吃饱饭不?\"

\"能!管够!\"李云龙揉了揉孩子的脑袋,\"到时候让你小子吃白面馒头,吃到撑!\"

铁蛋咽了口唾沫,黑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憧憬。张大彪在旁边打趣:\"吃完可得好好训练,别像上次那样扔手榴弹砸自己脚。\"

\"俺现在能扔三十米啦!\"铁蛋不服气地嚷嚷,引得战士们哄堂大笑。

笑声中,黑云岭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山脚下已经能看到巡逻的哨兵,更远处是袅袅升起的炊烟。那里有热饭,有药品,有安全的睡眠,更有无数生死与共的战友。

李云龙深吸一口气,突然觉得这一个月来的血战、突围、牺牲,全都值了。只要独立团的火种还在,就一定能重新燃起燎原之势。

\"全体都有!\"他整了整破烂的军帽,声音洪亮如钟,\"唱个歌,提提神!向前向前向前——预备,唱!\"

雄壮的军歌在山谷间回荡,惊起一群栖息的飞鸟。这些自由的生灵扑棱着翅膀飞向暮色苍茫的天空,仿佛在为这支不屈的队伍指引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