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下午打猪草的时候,江宁在同样的位置等着贺源。

贺源把要寄的山货也一起拿来了,都已经分好,还拿着纸和笔。

昨晚太晚,贺源又跟他爷爷商量了下,应该写什么,就没来得及写。

江宁也提前准备了笔和纸,看不用就让贺源在哪里写,他去打猪草,也是为了不让贺源感觉不自在。

听贺源的意思应该是要寄三个地方,那就是要写三封信需要的时间不短。

江宁不紧不慢的打着猪草,还一边看草丛里有没有蘑菇,采了一些松蘑和杂菌。

还顺手又摘了好几把马齿苋和蒲公英,这些野菜煮汤或者凉拌都可以,还能降火气。

江宁还发现一大颗板栗树,地上好多板栗,树上的也多,江宁收集了快十多公斤。

只是中间没注意草丛里的蚂蚁窝,手臂上和手背被蚂蚁咬了好多下,特别的痒还疼。

江宁从空间的药店里拿了一支止痒的药膏,涂了以后感觉手臂还挺清凉的,但还是有一点痒。

一拍脑袋,笨啊,用灵泉水啊。又从空间里面拿出了灵泉水,抹在被咬的地方。

这效果特别的好,不仅疼痒都消失了,就连原来被咬江宁抓的有些红肿的,也消退了,一点印记都看不出来。

虽然手已经好了,但江宁心里还是有点恼火。

拿出了一大杯滚烫的开水浇在蚂蚁窝上,看着那些小蚂蚁四散逃窜,才解了气。

还脑子一热挖了三棵板栗树的树苗,后面想了想,算了挖都挖了收进去吧。

中间还看到了野兔和野鸡,江宁一直都觉得自己身手灵活,反应也不慢,但就是抓不到。

他打猪草也好几个月了,在山上野兔野鸡这些都遇到过好几次,但每次费了老大劲儿了都逮不到。

后面江宁再看见也不费这个力气了,就当没看到。

今天想着反正时间还早,又试了下,还是放跑了,不过倒是捡了好几个野鸡蛋。

江宁看了下时间也差不多了,又回了那个山坳。

贺源已经写好了,还特意把哪家寄什么,寄到哪里的信息都单独写了一张纸。

“写的还挺快啊,等很久了吗?”

“没有,才刚写好,哥你就来了。”

“大后天我们休息,到时候去寄。拿着,这个带回去加餐。”江宁把刚才准备好的一只快三斤重的烤鸡递给了贺源。

还分了点,他刚刚摘的野菜蘑菇和板栗给贺源,还有野鸡蛋也全给他了。

两人没多待,江宁和贺源就分开了。

江宁交完猪草,遇到李磊,两人一起回知青点。

在村里就看到了一个穿着军绿色军装的高大男人,拿着几个大包,从村里穿过。

江宁和李磊对视的一眼,李磊小声对江宁说,“难道他就是杨建平?”

“应该是的,别八卦了,回去了?”

“你不八卦?”李磊斜着眼看了江宁一眼,还跟他这装呢。

“行吧,陪你看一会。”江宁笑了起来,两人在杨建平后面慢慢跟着走。

自从杨建平要回来的消息传来以后,村子里面就议论纷纷的,江宁他们经常在地里,知青点都听到他的事。

今天说杨建平他妈马艳红眼光高,瞧不起谁家介绍的侄女了。

明天又说杨建平他爸去隔壁村找了王媒婆,还有谁家又带着闺女去他们家了,说啥的都有。

中间马艳红也听到这些,还跑去人家家里骂,说她哪里挑了,那不是不适合吗?

杨建平人还没回来,他的八卦就一堆了。

的确是太闲了,一天没事干,村里好几棵大树下,聚着一群大妈们。

有时候家里的老爷们也会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也说着八卦。

村里的人看到杨建平回来,也纷纷跟他打招呼。

“建平回来了呀。”

“呦,是建平呀,你都去几年了,可算回来了。”

“对啊,建平你都好多年没回来,还记得我不?”

.........

杨建平作为村里面比较有出息的后生,大家对他都还是挺好奇的,又是好几年没见。

村里的人一直在跟他搭话,杨建平也有礼貌的回应着大家。

“大哥,你可回来了,行李给我,我给你拿着,咱们快回家。”杨建平的弟弟杨建安来接他。

“小安都好多年没见了,都成大伙子了,那你拿着。”杨建平分了一个大包给杨建安拿着。

又跟村里的人寒暄几句,两兄弟就回家了。

江宁他们和杨建平家基本也没打过交道,不认识,就没凑过去了,多看了几眼。这个杨建平长得一般,但人高大特别的黑。

接下来的这一两天村里,就开始传杨建平相看的事了,杨建平和陈小雪相看了,明天又说杨建平去相看冯家小侄女。

就连晚上江宁偶尔都能听到女知青那边,在聊杨建平相亲的事。

而且江宁有注意到他们知青点陈萍对这个杨建平好像是有点意思。

过了几天,听其他女知青八卦才知道,杨建平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定的是陈老大家的二闺女陈彩云。

“今天下午,马艳红专门请了媒婆去陈老大家去下聘,那阵仗可不小!”许慧说。

“听说人家彩礼给了30块钱,还给女方买了一块表呢!”坐在角落的杨盼儿插嘴说。

“这数目在咱们村可不算少,听说那表可是上海牌的,那戴在手上老气派了!”

这话一出,饭桌上男知青们也加入了进来,要知道,这年头手表可是大件。

城里普通工人也得攒好几个月的工资才买得起,而且还要工业票,镇上能戴上手表的姑娘都少更别说是村里的了。

“看来这马艳红对这个准儿媳妇是真满意啊,前天还挑挑拣拣的……”陈萍咂咂嘴,语气里带着几分酸溜溜的意味。

“也正常,陈老大家虽然是外来户,但人家家底也不薄,陈老大在镇上的粮站做临时工。

他媳妇也在邻村的卫生所当护士,而且陈彩云还是初中毕业的。家里就一个哥哥也成家了,基本没啥负担。”

王文接着补充,“咱们村的女孩,能念完小学都少,能读到初中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这话倒是事实,村里大多人家都觉得女儿迟早要嫁出去,读书也是浪费钱为婆家供的,看的出来这陈老大也是真看重这个闺女。

上次江宁在表彰会上说的那番话,还是打动了一部分人的,但大多是有男孩的家庭。

“也是,不过这个马艳红一向精明,挑儿媳妇自然要挑个不拖累他儿子的、有文化的。

以后生了孩子,还能教孩子识字呢。”张晓峰说。

大家听了,觉得是这个理。结婚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陈家在村里也算体面人家了,杨建平和陈彩云确实是一门好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