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第三十八回 长征路漫漫 黔东子弟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八回 长征路漫漫 黔东子弟血

夜色如墨,泼洒在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上。寒风似无数把锋利的刀子,刮过战士们皴裂的脸颊,卷起他们单薄的衣角。长征的队伍像一条黑色的长龙,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踩碎了夜的寂静。安经海裹紧身上那件打满补丁的灰色军装,军装的肘部已经磨出了破洞,露出里面同样破旧的内衣。他呵出一团白气,看着它迅速消散在冷空气中,仿佛连呼吸都要被这严寒冻结。

“经海哥,把这个带上。”身后传来简佐先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黔东口音。安经海回头,看到简佐先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递过来。借着微弱的月光,能看到简佐先颧骨高耸,眼窝深陷,唯有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像两团燃烧的火焰。

“这是啥?”安经海接过油纸包,触手温热,还能闻到淡淡的麦香。

“昨天老乡给的麦饼,我留了半块。”简佐先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你昨晚站哨没合眼,垫垫肚子。”

安经海喉咙一紧,把麦饼塞回简佐先手里:“你比我年轻,正长身子骨,你吃。”他记得出发前,简佐先的娘把他拉到一边,塞给他一包炒黄豆,反复叮嘱要照顾好自己的儿子。那时的简佐先还是个毛头小子,脸上带着未脱的稚气,如今却已经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战士。

“拿着!”简佐先把麦饼硬塞进安经海怀里,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咱们黔东子弟出来打仗,就得互相照应。当年在神坛前发誓的时候咋说的?同生共死!”

提到神坛,安经海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黔东那片熟悉的土地。三年前的春天,德江稳坪的山坡上开满了映山红,像一片燃烧的火海。那时的他还是个普通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个好收成,让老婆孩子能吃饱饭。可军阀混战的炮火打碎了他的梦想,苛捐杂税像一座座大山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抓丁拉夫更是家常便饭。他至今记得,乡丁抢走最后一袋口粮时,女儿小花撕心裂肺的哭声,那哭声像一把锥子,刺穿了他作为男人的尊严。

就在他绝望之际,“神兵”的旗帜插遍了黔东的山山水水。他还记得第一次走进香树坝山洞的情景,洞内香烟缭绕,张羽勋身着青色道袍,手持桃木剑,在坛前念念有词。洞壁上挂着“灭丁、灭粮、灭捐”的标语,红底黑字,格外醒目。当张羽勋将一碗“神水”递给他时,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一饮而尽。神奇的是,原本因为长期饥饿而虚弱的身体,竟感觉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疲惫感一扫而空。那一刻,他仿佛真的感受到了神灵的庇佑,毅然加入了神兵队伍。

“想啥呢?快走!”简佐先的声音将安经海拉回现实。他定了定神,把麦饼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加快脚步跟上队伍。山路越来越陡峭,路边的树木越来越稀疏,寒风也愈发刺骨。战士们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呼吸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安经海的心猛地一紧,握紧了手中的步枪。这是一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汉阳造,枪身已经有些磨损,但保养得很好,枪管擦得锃亮。他还记得冉少波师长教他们射击时说的话:“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

“有情况!”前面传来哨兵的低声警告。队伍瞬间停下脚步,战士们迅速分散开来,寻找隐蔽的位置。安经海和简佐先躲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后面,透过岩石的缝隙警惕地观察着前方。

月光下,十几个穿着国民党军装的骑兵正沿着山路疾驰而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夜空中弥漫。他们的马灯在黑暗中摇曳,像鬼火一样忽明忽暗。安经海数了数,一共十五人,每个人都背着长枪,腰间还挂着马刀,看起来装备精良。

“是敌人的巡逻队。”简佐先压低声音说,握紧了腰间的大刀。那是一把缴获的鬼头刀,刀身宽大,寒光闪闪,是简佐先的宝贝。他总说这把刀比神坛的法器好用,砍起敌人来干净利落。

安经海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检查了一下步枪的子弹,将手指扣在扳机上,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想起了在黔东时的战斗,那时他们靠着“刀枪不入”的信念冲锋陷阵,虽然也有牺牲,但总能奇迹般地取得胜利。可自从加入红军后,冉少波师长就告诉他们,所谓的“刀枪不入”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真正能打胜仗的是战术和勇气。这段时间的战斗让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但面对敌人的时候,心里还是难免有些紧张。

敌人的骑兵越来越近,安经海甚至能听到他们的交谈声。一个粗嗓门的士兵在抱怨天气太冷,另一个则在吹嘘自己缴获的战利品。他们看起来毫无防备,显然没有料到这里会有红军。

“打不打?”简佐先低声问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他来说,每一场战斗都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安经海摇了摇头:“我们的任务是掩护大部队转移,不能暴露目标。”虽然他也想教训一下这些耀武扬威的敌人,但他更清楚自己的职责。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因为紧张,不小心碰掉了一块石头,石头滚落山坡,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谁在那里?”敌骑兵立刻警觉起来,纷纷举起枪,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糟糕!”安经海暗叫不好,当机立断喊道:“打!”

话音未落,他已经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枪响,冲在最前面的敌骑兵应声落马。紧接着,其他战士也纷纷开火,枪声在山谷中回荡。

敌骑兵显然没有料到会遭遇伏击,一时间有些慌乱。但他们毕竟是正规军,很快就反应过来,纷纷下马寻找掩护,开始还击。子弹呼啸着从安经海头顶飞过,打在岩石上迸出火花。

“经海哥,我去抄他们后路!”简佐先大喊一声,提着大刀就想冲出去。

“等等!”安经海一把拉住他,“敌人火力太猛,硬拼吃亏。我们用手榴弹!”他从腰间摘下一颗手榴弹,拧开盖子,拉燃导火索,朝着敌人密集的地方扔了过去。

“轰隆”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几个敌人被炸得惨叫着倒下。简佐先见状,也学着安经海的样子扔出了一颗手榴弹。连续几声爆炸后,敌人的火力明显减弱了。

“冲啊!”安经海大喊一声,率先从岩石后面冲了出去。简佐先紧随其后,挥舞着大刀向敌人砍去。其他战士也纷纷发起冲锋,喊杀声震彻山谷。

敌骑兵见势不妙,无心恋战,上马就想逃跑。安经海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瞄准一个正在上马的敌兵,扣动扳机,将其击落马下。简佐先则追上一个逃跑的骑兵,大刀一挥,将其砍落马下。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十五名敌骑兵被全部歼灭,战士们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马匹。安经海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只有两名战士受了轻伤,算是一场大胜。

“经海哥,你真厉害!”简佐先兴奋地说,脸上沾满了血迹,看起来有些狰狞,“要不是你指挥得当,我们肯定没这么容易取胜。”

安经海笑了笑,拍了拍简佐先的肩膀:“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赶紧打扫战场,转移阵地,敌人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情况。”

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掩埋了牺牲的敌人,收拾好战利品,沿着山路继续前进。安经海走在队伍后面,看着战士们疲惫却坚毅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从神兵到红军,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思想的升华。他不再相信所谓的“刀枪不入”,而是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战术胜过蛮勇的道理。

天蒙蒙亮的时候,队伍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山谷。山谷里长满了野草,草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闪闪发光。战士们纷纷放下背包,找地方休息,有的靠在树上打盹,有的则拿出干粮充饥。

安经海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拿出怀里的麦饼,小心翼翼地掰了一半递给简佐先。简佐先也不客气,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安经海笑着说,自己也咬了一口麦饼。麦饼又干又硬,难以下咽,但他还是慢慢地咀嚼着,感受着那微弱的麦香。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安经海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中乌云密布,很快就遮住了刚刚露出笑脸的太阳。

“不好,要下雨了!”安经海喊道,“大家快找地方避雨!”

战士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钻进山洞,有的则用树枝和油布搭建简易的棚子。安经海和简佐先找了一个能容纳几个人的山洞,刚躲进去,倾盆大雨就从天而降。

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山洪很快就暴发了,浑浊的洪水沿着山谷奔流而下,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仿佛要吞噬一切。

“这雨下得也太大了。”简佐先看着洞外的暴雨,担忧地说,“不知道大部队怎么样了。”

安经海皱起眉头,心里也有些不安。这样的暴雨对行军非常不利,很容易发生意外。他拿出怀表看了看,已经是上午八点了,按照计划,他们应该已经和大部队汇合了。

“再等等吧,雨停了我们就赶路。”安经海安慰道,但心里却越来越焦虑。

雨一直下到中午才渐渐变小。安经海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出发追赶大部队。他们收拾好行装,小心翼翼地走出山洞,沿着泥泞的山路前行。

山路因为雨水的冲刷变得更加难走,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不少人都滑倒了。安经海也摔了一跤,膝盖磕在石头上,疼得他龇牙咧嘴。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咬紧牙关,继续前进。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他们来到了一片沼泽地。沼泽地一望无际,水草丰茂,看起来平静无害,但安经海知道,这里隐藏着致命的危险。他曾经听说过,不少战士都在这样的沼泽地中牺牲了。

“大家小心,跟着我走!”安经海喊道,带头走进了沼泽地。他小心翼翼地踩着水草前进,每一步都走得很稳。简佐先紧随其后,不断提醒着后面的战士注意安全。

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在他们快要走出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个年轻的战士不小心踩空,一下子陷进了泥潭里。

“救命!救命!”年轻战士惊恐地大喊着,拼命地挣扎着。但他越是挣扎,陷得越深,很快就没过了膝盖。

“别乱动!”安经海大喊一声,迅速跑了过去。他趴在地上,伸出手想拉年轻战士一把,但距离太远,根本够不着。

“快!把绑腿解下来,接在一起!”简佐先反应很快,立刻喊道。战士们纷纷解下绑腿,很快就接成了一根长长的绳子。

安经海拿着绳子的一端,慢慢地爬向年轻战士,将绳子递给他:“抓住绳子,别放手!”

年轻战士颤抖着抓住绳子,安经海和其他战士一起用力拉,终于将他从泥潭里拉了出来。年轻战士浑身是泥,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显然吓得不轻。

“谢谢你,安大哥。”年轻战士感激地说,声音还在发抖。

“没事就好,以后小心点。”安经海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却一阵后怕。如果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前进。走出沼泽地后,山路变得稍微好走了一些。傍晚时分,他们终于追上了大部队。看到熟悉的身影,安经海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翻越雪山时,不少战士因为缺氧和寒冷倒下了;过草地时,饥饿和疾病夺走了许多年轻的生命。安经海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心中充满了悲痛。

柴平缝就是在过草地时牺牲的。他是安经海的同乡,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加入神兵前甚至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在过草地的第五天,柴平缝因为饥饿和疲惫,再也走不动了。他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家乡的名字。安经海想把他背走,但柴平缝却摇了摇头,笑着说:“经海哥,我走不动了,你们走吧。告诉俺娘,俺没给她丢人。”最终,柴平缝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广袤的草地上。

安明怀则因为年迈和伤病,不得不复员回乡。临走前,他拉着安经海的手,眼含热泪地说:“经海啊,我不能陪你们继续走下去了。你们一定要多杀敌人,为咱们黔东的百姓报仇!”安经海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安明怀佝偻的背影消失在远方,心中五味杂陈。

身边的黔东子弟越来越少,但安经海和简佐先始终没有放弃。他们互相扶持着,走过了雪山,越过了草地,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安经海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简佐先也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老兵。

1939年,安经海和简佐先随部队来到了抗日战场。此时的他们,已经身经百战,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但眼神却更加坚定。站在抗日的战场上,看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安经海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在一次战斗中,安经海所在的连队负责阻击敌人。敌人的火力非常凶猛,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阵地上,爆炸声此起彼伏。战士们伤亡惨重,但没有人退缩,都在顽强地抵抗着。

“经海哥,敌人又冲上来了!”简佐先大喊一声,挥舞着大刀砍倒了一个冲上来的日本兵。他的胳膊已经受伤,鲜血染红了军装,但他依然坚持战斗。

安经海瞄准一个正在指挥的日本军官,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响,日本军官应声倒下。敌人的进攻暂时受挫,阵地上出现了片刻的安静。

“大家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弹药!”安经海喊道,自己也趁机检查了一下步枪,发现子弹已经不多了。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日本军官正在远处挥舞着指挥刀,似乎在组织新一轮的进攻。安经海心中一动,决定去干掉那个军官,打乱敌人的部署。

“佐先,我去干掉那个军官,你掩护我!”安经海对简佐先说。

“不行,太危险了!”简佐先立刻反对,“敌人火力太猛,你根本靠近不了。”

“没时间了,再让他们组织起来,我们就守不住了!”安经海坚定地说,“这是命令!”

简佐先知道安经海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改变。他咬了咬牙,说:“那你一定要小心,我会用火力掩护你。”

安经海点了点头,趁着敌人进攻的间隙,悄悄地绕到了阵地的侧面。他利用地形的掩护,匍匐前进,一点点靠近敌人的指挥位置。子弹不断地从他头顶飞过,泥土被不断溅起,但他毫不在意,眼中只有那个日本军官的身影。

终于,他来到了一个距离敌人指挥位置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他深吸一口气,瞄准日本军官,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枪响,日本军官应声倒下。

就在这时,安经海感觉胸口一阵剧痛,他低头一看,只见鲜血从胸口涌出,染红了军装。他知道自己中弹了,身体不由自主地倒了下去。

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黔东的山水,看到了香树坝的神坛,看到了那些牺牲的战友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想起了自己加入神兵时的誓言,想起了冉少波师长的教导,想起了红军战士的使命。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经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一切,没有遗憾。

“经海哥!”简佐先看到安经海倒下,悲痛地大喊一声,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他抱起安经海,泪水模糊了双眼。

安经海看着简佐先,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佐先,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去……”说完,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经海哥!经海哥!”简佐先抱着安经海的尸体,悲痛欲绝。阵地上的战士们看到这一幕,都红了眼眶,纷纷高喊着“为安经海报仇”,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最终,他们成功地击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但安经海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离开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

战斗结束后,简佐先亲手将安经海的遗体安葬在山坡上。他用刺刀在一块石头上刻下“黔东安经海之墓”几个字,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晚风吹过山坡,带着阵阵凉意,仿佛在为这位牺牲的英雄哀悼。

“经海哥,你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简佐先轻声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不仅要为安经海报仇,更要带着所有牺牲战友的信念继续战斗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简佐先仿佛变了一个人。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但战斗却更加勇猛。他继承了安经海的步枪,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像一头愤怒的雄狮,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安经海的承诺,也践行着当年在神坛前许下的誓言。

在一次攻打县城的战斗中,简佐先所在的连队负责主攻城门。敌人在城楼上布置了密集的火力点,子弹像雨点一样倾泻而下,战士们根本无法靠近。连长组织了几次冲锋,都被敌人打了回来,伤亡惨重。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得想个办法炸毁城门!”简佐先对连长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城门左侧有一个死角,敌人的火力很难覆盖到那里。

“好主意!可是谁去送炸药?”连长问道,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这个任务无疑是九死一生,几乎没有人能活着回来。

“我去!”简佐先毫不犹豫地说,“我熟悉地形,而且我有这个。”他指了指腰间的大刀,“就算牺牲,我也要把城门炸开!”

连长看着简佐先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我派三个人掩护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简佐先检查了一下炸药包,把它紧紧地绑在背上,然后对掩护的战士说:“等会儿我冲出去,你们就用火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给我争取时间。”

战士们纷纷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枪。简佐先深吸一口气,大喊一声:“掩护我!”然后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敌人很快就发现了他,子弹呼啸着向他飞来。简佐先利用地形的掩护,不断地变换姿势,躲避着敌人的射击。掩护的战士们也猛烈开火,吸引了大部分敌人的注意力。

距离城门越来越近,简佐先甚至能看到城楼上敌人狰狞的面孔。他咬紧牙关,加快了脚步。就在他快要到达城门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胳膊,鲜血立刻涌了出来。

“啊!”简佐先疼得大叫一声,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忍着剧痛,继续向前冲。他知道,自己不能放弃,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终于,他到达了城门下。他迅速放下炸药包,点燃导火索,然后转身就跑。就在他跑出没几步远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了一个大洞。

“冲啊!”连长大喊一声,率领战士们从洞口冲了进去。敌人见状,纷纷溃散。简佐先看着战友们冲进县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当简佐先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简陋的床上,胳膊上缠着厚厚的绷带。连长坐在床边,看到他醒来,高兴地说:“佐先,你醒了!你真是好样的,立了大功了!”

简佐先笑了笑,问道:“战斗胜利了吗?”

“胜利了!我们成功占领了县城,缴获了大量的物资。”连长兴奋地说,“你好好养伤,等伤好了,我给你请功。”

简佐先摇了摇头:“我不要功,我只希望能早日康复,继续战斗。”他心里清楚,胜利是用无数战友的生命换来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在养伤的日子里,简佐先时常想起安经海,想起那些牺牲的黔东子弟。他拿出安经海留给自己的那半块麦饼,虽然已经干硬发黑,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他知道,这半块麦饼承载着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承载着无数黔东子弟的希望和梦想。

伤好后,简佐先又回到了战场。他参加了无数次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黔东的父老乡亲。他把自己的战功都归功于那些牺牲的战友,说自己只是在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简佐先站在战场上,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仿佛看到了安经海,看到了柴平缝,看到了所有牺牲的战友,他们都在对着自己微笑。

“我们胜利了,你们看到了吗?”简佐先轻声说,声音哽咽。他知道,这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简佐先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简佐先激动得彻夜难眠。他想起了黔东的山水,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

回到家乡后,简佐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战功而骄傲自满,而是默默地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他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家乡的孩子们听,告诉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当提起那些牺牲的战友,简佐先总是眼含热泪。他说:“我能活着回来,是因为那些牺牲的战友用生命保护了我。我要替他们好好活着,替他们看看这新中国的样子。”

岁月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简佐先已经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依然精神矍铄。他时常会去安经海、柴平缝等战友的墓前看看,给他们献上一束鲜花,陪他们说说话。

在黔东的大地上,像安经海、简佐先这样的黔东子弟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黔东人民的心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今,黔东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是那些英勇的黔东子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他们的精神,如同黔东大地上的青松,永远挺拔;如同乌江的江水,永远奔流不息。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黔东人民,为了家乡的繁荣富强,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