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彘仇 > 第91章 彩云易散琉璃碎(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1章 彩云易散琉璃碎(5)

崇德九年的隆冬时节,“大福殿”内弥漫着无尽的忧伤,还不到四十二岁的皇太后王婉一病不起,药石无医。此时她正躺在软榻上,面色苍白削瘦,那双平日里温和又不失威严的眼睛,仿佛沉重的抬不起眼皮来,就连每一次呼吸,都似乎用尽了全力,怕是已到了弥留之际。

她的儿子,当今的皇上李怀瑾早已亲政多年,勤勉政事,励精图治,延续着先帝在位时的盛世之治。王婉向来以身作则,对自己母家王氏族人要求严格,两位堂兄,一个在西域,一个在辽东,常年驻守边疆,爱兵如子,官声颇佳;两位弟弟,王博睿已官至太子太傅,位高权重,却始终坚守本分,谦逊恭瑾,从不结党营私,更不敢有丝毫的娇纵。王博智对岭南之地情有独钟,不仅致力于发展海上航运,民生之事更是从以前的荒蛮流放之地,竟达到了与江南同等富庶的地步。另外,王婉经常召见王氏族中子弟,训诫他们“安守本分,勤勉任事,勿以皇亲而自矜”。在她的的管束下,晋阳王氏成为有史以来外戚的典范,赢得了朝野一致的尊重,也为皇帝李怀瑾施政减少了诸多阻力。

王婉睁开双眸,神智变得异常清明,她缓缓的扫过跪在榻前的皇帝,皇后,皇子,皇孙们泪眼婆娑的面容。自己受托于先帝的使命已完成,就要追随他而去了,她的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佛母庵”前的杏花微雨;太极宫中的结发之礼;想起那个玉树临风般的少年,眼中溢出的柔情,想起他与自己携手度过的那些日夜,想起他薨逝时信任而眷恋的眼神。自己此生没有遗憾,只有一片澄澈的安然……

“瑾儿”,她声音微弱,却清晰入耳,皇上李怀瑾跪行至榻前,紧紧攥着母亲的双手,微微哽咽着:“母后,儿臣在此……”

“外戚如虎,须以…金笼束之…以仁德饲之……外戚之权,如双刃剑,用之得当……可为助力,纵之太甚,反噬自身……。”她低声缓慢的说道:“江山法度…血脉,人情…孰轻孰重,取舍之道……在于一心……”她嘴唇噙动着,一字一句与皇帝李怀瑾仔细的交代着。年轻的皇上早已泣不成声:“儿臣谨遵母后教诲!”他猛然想起父皇去世时,母后还是一个明艳雍容的妇人,这差不多十年的劳心劳力,呕心沥血,便她如今看着,已是油尽灯枯的垂垂老妪。

王婉的眸光又投向一直在低声啜泣的女儿凝雨。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刻,却宛如孩子一般哭的撕心裂肺。“凝雨”,王婉的眸光柔和,努力想挤出一丝微笑来。“母后”!凝雨已扑到榻上,把她青春明艳的脸,贴在母亲微凉的面颊上,她眉眼如画,一如王婉年轻时的模样,低垂的睫毛挂满晶莹的泪珠。

“母后…就要去了,你勿要太过……伤悲,只有你…余生快乐…无忧,才能使母后…安心……”王婉微微喘气道,她闻着女儿发间的幽香,用只有她们母女俩才能听到的声音,轻声低语:“凝雨,你可有怨过母后,为你寻了个老实木纳的驸马?”凝玉轻轻摇头,眼中闪过羞涩和满足,低声说道:“母后,驸马,他待儿臣极好,儿臣从不怨母后。”

王婉的目光越过女儿颤抖的肩背,瞥见她不着朱翠的发髻,连那发式,也与自己年轻时一模一样。她仿佛看到了青春的影子,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在更漏单调的滴答声中,她的喘息声越来越重,目光也有些模糊,无力的望着侍立在一边,老泪纵横的林振海和弟弟王博睿,还有那个自己一手带大的林平儿,她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只微微的颔首。眼中是无声的感激和告别,一群人乌压压的跪下,每个人的眼角都涌出晶亮的泪滴。

她的目光飘向那盏李恪之亲自为她选定的琉璃灯,最后定格在寝殿的门口。唇角绽出一丝极淡的孤度,她依稀看到在温暖的灯影里,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正迈步而入,他朝她伸出了温热的手掌,笑容明朗,声音清樾:“婉儿,朕来接你了,从此咱们泛舟江河,遍游名山大川,再不分开……”

她含着浅浅的笑意,缓缓阖上眼睛,握着儿子和女儿的手,猛然的滑落下去……殿外,长安城暮鼓沉沉,“大福殿”中,那盏陪伴了她无数个日夜的琉璃灯,骤然发出“啪嗒”一声,碎屑散开,灯光渐渐微弱下去,最终归于沉寂,只留下一缕袅袅的青烟,消逝在冰冷的空气里。

崇德九年腊月初九,皇太后王婉崩逝于“清明宫”的“大福殿”,享年42岁,举国哀恸。

那静置于软榻旁的锦盒里,藏着九百九十九张写满思念的诗笺,泪痕犹在;先帝李恪之惯用的朱笔,依旧置于笔架上,只是握手之处,已有着明显的磨痕;最醒目的是床榻前熏炉中,日夜燃烧的安神香,已凝结成银色的粉屑。他已离去九载,而她却未曾有一日忘记。

崇德十二年冬月,王婉正式葬入帝陵,与李恪之“生同衾, 死同穴”。下葬之时,群臣百官陪同,天子举哀,棺椁规格豪华。或许,在她合上眼睛前的最后一刻,仿佛又听到了少女时代的朗朗书声,那些与经史相伴的日子,那些韦编三绝的执着,究竟是化作了凤冠翟衣之下的天下沧生!这一世,她终究不曾辜负。

咸阳塬巍峨屹立,松柏苍翠,送葬的队伍绵延百里,无数百姓赶来,自发素服相送,哭声震野。感念着这位母仪天下,仁德泽被后世的皇太后,她的温婉贤淑,她的智慧谋略,早已成为传奇,融入帝国的血脉。

下葬那日,天降微雪,山河同悲,洁白的雪花无声的覆盖着陵寝,仿佛天地间也为之披上了素缟。当她那巨大的棺椁,缓缓沉入幽静的墓穴,皇帝李怀瑾手捧母后的灵位,立于风雪之中,想起母后临终所言,悲痛难以自抑。

他抬起头,望着彤云密布的苍穹,风雪迷蒙之中,他仿佛看见父皇与母后携手并肩而立,威严坚韧的眸光,带着期待与欣慰,凝视着这片让他们为之付出了一生的锦绣河山。

“母后”!李怀瑾低声呢喃,泪水混合着雪花,一起在风中飘落……

若干年后,已届四旬的皇上李怀瑾偶然梦见,自己幼时承欢与父皇母后膝下的快乐时光。醒来时恍若隔世,不禁泪流满面,在皎洁的月光中,独自来的依旧保持着母后生前原貌的“大福殿”,看着那书案锦榻,物是人非,有些事,只能永远的留在记忆深处了……

“皇上”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李怀瑾知道,那是母后的贴身丫鬟冬雪。她已过花甲,满头白发,步履蹒跚,却依旧要在这“大福殿”中值守,夜夜闻着那熟悉的安神香味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