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90章 北疆定策(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军事训练方面,杨帆引入了 “模拟实战训练” 方法。他在高句骊城附近修建了 “实战训练基地”,基地内模拟了草原、山地、河流等不同的地形环境,设置了各种防御工事和障碍物。士兵在训练基地内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如模拟进攻敌军堡垒、模拟抵御敌军骑兵冲锋等,通过实战训练,提高了士兵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军队管理方面,杨帆建立了 “军功爵制”。士兵根据战功的大小,可获得不同等级的爵位,爵位分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20 个等级。不同等级的爵位享有不同的待遇,如土地、房屋、奴隶、俸禄等。军功爵制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和忠诚度。

1. 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

杨帆积极推动北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如 “北疆文化交流周”,活动期间,各民族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举办文化讲座、艺术表演、书籍展览等活动;“汉文化学习班”,邀请中原地区的儒生为少数民族子弟讲授汉文化知识,如儒家经典、汉字、书法等;“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邀请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人走进学堂,向汉族子弟传授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使北疆形成了 “多元一体” 的文化格局。汉族的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与少数民族的萨满教、腾格里信仰、自然崇拜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北疆特色的文化体系。

2. 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杨帆在北疆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医疗方面,他在各个州县设立了 “医馆”,配备专业的医生和药材,为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同时,还组织医生下乡巡诊,为偏远地区的百姓看病。在教育方面,除了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外,还为贫困家庭的子弟提供免费的学费和书本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在养老方面,他在各个州县设立了 “养老院”,收养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改善了北疆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北疆社会的和谐稳定。

3. 法治建设的加强

杨帆加强了北疆的法治建设,制定了《北疆律法》。《北疆律法》根据北疆的实际情况,对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如盗窃、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的量刑标准,婚姻、继承、财产等民事纠纷的处理办法,官员的职责、考核、奖惩等行政管理制度。同时,《北疆律法》还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如允许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婚姻制度和继承制度。

为了确保《北疆律法》的实施,杨帆在各个州县设立了 “县衙” 和 “监狱”,配备了法官、狱卒等执法人员,负责审理案件和执行法律。同时,还组织官员和百姓学习《北疆律法》,提高官员的执法水平和百姓的法律意识。法治建设的加强,维护了北疆的社会秩序,保障了百姓的合法权益,为北疆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法律保障。

秃发树机能在整合西域小部落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便开始计划向西域南部扩张,试图控制西域的丝绸贸易通道。中平六年夏五月,秃发树机能率领 2 万鲜卑骑兵和 1 万西域辅助军,向西域南部的 “于阗国” 发起进攻。

于阗国是西域的强国之一,拥有 3 万军队,以盛产于阗玉闻名。于阗国王广德得知鲜卑军队来袭,立即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双方在于阗国北部的 “昆仑山” 脚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鲜卑骑兵利用 “草原突击战术”,多次向于阗军队发起冲锋,但于阗军队依托昆仑山的地形优势,顽强抵抗,鲜卑军队始终无法突破于阗军队的防线。

此时,西域都护府的官员陈睦再次率领 1.5 万汉军赶到。陈睦向秃发树机能传达了汉朝的旨意:要求鲜卑军队立即撤军,否则汉朝将派遣大军进攻鲜卑在西域的驻牧地。秃发树机能深知汉朝的实力,不敢与汉朝正面对抗,只得下令撤军。此次进攻于阗国,鲜卑军队损失了 5000 名士兵和 1 万匹战马,扩张计划再次受阻。

撤军后,秃发树机能意识到,在汉朝的遏制下,想要在西域大规模扩张已不可能。他不得不调整策略,转而巩固在西域北部的统治,加强对西域小部落的管理,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慕容皝在处死慕容仁和田豫后,虽然加强了对东部鲜卑的控制,但内部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部落首领因不满慕容皝的残暴统治,开始暗中联络汉朝和乌桓,准备发动叛乱。

中平六年秋七月,东部鲜卑的 “段部” 首领段兰联合 “宇文部” 首领宇文莫圭,发动了叛乱。他们率领 2 万部落士兵,向慕容皝的主营地 “棘城” 发起进攻。慕容皝得知消息后,立即率领 3 万东部鲜卑骑兵进行抵抗。双方在棘城周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段兰和宇文莫圭的部落士兵虽然人数较少,但士气高昂,作战勇猛,一度占据了上风。慕容皝见状,不得不向乌桓部落求援。乌桓单于丘力居见东部鲜卑发生内乱,认为这是削弱东部鲜卑的好机会,便派遣 2 万乌桓骑兵支援慕容皝。

在乌桓骑兵的支援下,慕容皝逐渐扭转了战局,段兰和宇文莫圭的部落士兵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军。此次叛乱虽然被平定,但东部鲜卑的实力也受到了严重削弱,兵力从 8 万减少到 6 万,内部更加不稳定。

拓跋力微的漠北防御联盟在中平六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漠北草原上的 “匈奴左贤王部” 因不满于夫罗的统治,率领 1 万匈奴骑兵加入了漠北防御联盟。匈奴左贤王部的加入,使漠北防御联盟的总兵力达到了 7 万士兵,战马 4 万匹,成为漠北草原上实力最强的势力集团。

拓跋力微为了巩固联盟的团结,召开了 “漠北联盟大会”,邀请联盟内各部落的首领参加。在大会上,拓跋力微提出了 “共同发展、共同防御” 的联盟宗旨,制定了联盟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明确联盟内各部落的权利与义务,规定联盟的重大决策需由各部落首领共同商议后确定,避免出现单一部落独断专行的情况。同时,拓跋力微还在联盟内推行了 “资源共享制度”,将联盟内的草场、铁矿、农田等资源统一分配,确保各部落都能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料,共同发展经济。

为了提升联盟的军事实力,拓跋力微还对联盟军队进行了整合。他将联盟内的 7 万士兵分为 “左、中、右” 三军,每军 2.3 万余人,分别由中部鲜卑、柔然部、匈奴左贤王部的首领担任统领,三军统一接受拓跋力微的调度。同时,他还组织联盟军队进行联合训练,每月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模拟与汉朝、东部鲜卑等势力的战斗场景,提升联盟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通过一系列措施,漠北防御联盟的凝聚力和实力得到了显着提升,成为北疆地区仅次于汉朝的强大势力,对汉朝北疆的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第二届 汉朝对各方势力的应对与北疆稳定维护

1. 对漠北联盟的警惕与防御部署

杨帆通过侦察兵的汇报,得知拓跋力微的漠北防御联盟不断扩张,心中十分警惕。他深知漠北联盟若继续发展壮大,必将成为汉朝北疆的重大威胁。因此,杨帆对北疆的防御部署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了对漠北方向的防御。

他下令将黑风口防御枢纽的驻守兵力从 15 万增加到 20 万,同时增派 3 万机动骑兵驻扎在黑风口北侧的 “漠南草原”,负责监视漠北联盟的动向。此外,杨帆还在黑风口周边修建了 10 座 “烽火台群”,每座烽火台群由 5 座烽火台组成,形成密集的预警网络,一旦发现漠北联盟的军队动向,立即通过烽火传递情报。

为了进一步了解漠北联盟的情况,杨帆还派遣了大量侦察兵潜入漠北草原,收集漠北联盟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军事训练等情报。侦察兵们伪装成牧民,深入漠北联盟的各个部落,不仅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还成功策反了漠北联盟内部分对拓跋力微不满的小部落首领,为汉朝提供了更多关于漠北联盟的内部信息。

2. 对东部鲜卑的分化与遏制

针对慕容皝东部鲜卑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杨帆采取了 “分化瓦解” 的策略。他派遣使者前往东部鲜卑,联络那些对慕容皝不满的部落首领,向他们承诺:只要脱离东部鲜卑,投靠汉朝,汉朝将为他们提供肥沃的草场、充足的粮食和先进的铁器,同时保证他们的部落自治权,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在汉朝的利诱下,东部鲜卑的 “段部” 和 “宇文部” 残余势力率先脱离东部鲜卑,投靠汉朝。杨帆将他们安置在玄菟郡东部的 “辽东草原”,为他们划分了专属的驻牧地,并提供了 5 万石粮食和 1000 套铁器,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段部和宇文部的投靠,不仅削弱了东部鲜卑的实力,还为汉朝提供了了解东部鲜卑内部情况的重要渠道。

同时,杨帆还继续加强对东部鲜卑的经济制裁,严禁汉朝商人与东部鲜卑进行贸易,同时说服乌桓、高句骊等盟友,进一步扩大对东部鲜卑的贸易封锁范围。东部鲜卑的经济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许多牧民因缺乏粮食和铁器,不得不逃离东部鲜卑,前往漠北或汉朝边境寻求生存。

3. 对西域局势的掌控

为了防止秃发树机能在西域重新崛起,杨帆加强了对西域的掌控。他下令西域都护府增加驻兵数量,将西域都护府的兵力从 1.5 万增加到 3 万,同时在西域的 “龟兹国”“于阗国”“莎车国” 等主要城邦驻扎军队,监督这些城邦的动向,防止他们与秃发树机能的鲜卑部落勾结。

杨帆还积极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国,向他们赠送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礼品,同时与他们签订 “贸易协定”,开放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允许西域各国的商人自由进入汉朝境内进行贸易。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西域各国对汉朝的依赖度不断提高,逐渐疏远了与秃发树及和鲜卑部落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遏制秃发树机能,杨帆还支持西域都护府在西域推行 “汉化政策”,鼓励西域各国学习汉朝的文化、制度和技术。西域都护府在西域各国设立学堂,教授汉字、儒家经典和中原的农业、手工业技术,许多西域贵族子弟纷纷入学,成为汉朝文化在西域的传播者。汉化政策的推行,不仅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文化影响,还削弱了秃发树机能鲜卑部落在西域的文化基础,使秃发树机能在西域的发展更加困难。

中平六年,杨帆在北疆推行 “农业区域化布局” 策略,根据北疆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各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辽河谷地因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被确定为 “粮食主产区”,重点种植粟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通过推广 “水稻旱作技术”“农作物轮作制度” 等先进技术,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中平六年,辽河谷地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 180 万石,占北疆粮食总产量的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