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70章 夜返玄兔(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恐怕是这样。” 徐庶点头,眼神凝重,“咱们玄菟郡地处辽东,远离中原,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能暂时避开战乱,劣势是消息闭塞,一旦中原大乱,咱们很难及时得到消息,也很难得到朝廷的支援。所以,咱们必须尽快回去,帮公孙太守做好准备,守住玄菟郡,才能保住一方百姓的安稳。”

黄忠沉默地点头,他知道徐庶说得对。他握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回到玄菟郡,训练好郡兵,保护好家人和百姓,不让他们遭受战乱之苦。

休息了大约一刻钟,两人重新上马,继续赶路。此时,月亮重新从云层里钻了出来,银白色的月光洒在驿道上,照亮了前方的路。两匹马的蹄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朝着玄菟郡的方向,一路疾驰而去。

夜色渐深,气温也越来越低,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疼。黄忠和徐庶都裹紧了衣服,却丝毫没有放慢速度。他们心里清楚,每多走一里路,就离危险远一分,离玄菟郡近一分。驿道两旁的树林里,偶尔会传来野兽的嚎叫,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脚步。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前方隐约出现了一座小城的轮廓。徐庶勒住马,看了看罗盘:“前面是偃师县,咱们可以从县城外绕过去,不进城,免得耽误时间。”

黄忠点头,跟着徐庶绕到县城外的小路上。小路比驿道难走些,路面凹凸不平,马蹄踩在上面,发出 “哒哒” 的声响。两人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惊动县城里的守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近。徐庶脸色一变:“不好,可能是巡逻的士兵,咱们快躲到树林里去。” 说罢,他催马钻进路边的树林里,黄忠紧随其后。

两人躲在树林里,屏住呼吸,透过树叶的缝隙向外望去。只见一队大约二十人的骑兵从驿道上经过,个个身着盔甲,手持长矛,看样子是偃师县的守军在夜间巡逻。骑兵队沿着驿道一路向南,渐渐远去,直到马蹄声消失在夜色中,两人才松了口气。

“好险。” 黄忠低声说道,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若是被巡逻队发现,免不了又是一番盘问,耽误时间不说,还可能暴露身份。

徐庶点头,催马走出树林:“咱们继续赶路,尽量在天亮前走出偃师县的地界,这样就安全多了。”

两人再次上路,夜色中,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不断前行,马蹄声在寂静的小路上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段紧急而又充满未知的归途。他们不知道前方还会遇到什么危险,也不知道洛阳城即将发生怎样的巨变,只知道必须尽快回到玄菟郡,那里有他们的家人,有他们的职责,有他们必须守护的一方土地。

时间一点点过去,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红霞。黄忠和徐庶已经赶路整整一夜,两匹马都有些疲惫,步伐慢了下来。徐庶勒住马,看了看天色:“汉升兄,天快亮了,咱们找个地方歇一歇,让马也喘口气,等天亮了再走。”

黄忠点头,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片废弃的农庄,便说道:“前面有个农庄,咱们去那里休息吧,正好可以给马喂点草料,煮点热粥喝。”

两人催马来到农庄门口,农庄的大门早已破旧不堪,虚掩着。推开门走进去,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几间房屋的屋顶已经塌陷,看起来废弃了有些年头。黄忠牵着马走到院子里的水井旁,打了些水给马喝,徐庶则在厨房里找了些干柴,生起了火,又从包袱里拿出米,煮起了粥。

坐在灶台旁,看着跳动的火苗,徐庶的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一夜的奔波,虽然疲惫,却也走出了洛阳的危险区域,接下来的路程,虽然依旧遥远,却应该不会再有太大的麻烦。他看了一眼正在院子里喂马的黄忠,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幸好有黄忠这样武艺高强的同伴同行,否则这段归途,恐怕会更加艰难。

黄忠喂完马,走进厨房,坐在徐庶对面:“元直,你说咱们走后,洛阳会不会很快就乱起来?”

徐庶搅了搅锅里的粥,叹了口气:“很难说。不过以如今的局势,乱是迟早的事。咱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回到玄菟郡,做好准备。杨帆太守是个有远见的人,只要咱们把洛阳的情况告诉他,他一定会有所安排。”

中平四年的春节,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些。北风卷着碎雪,在玄菟郡城的城楼上打着旋儿,却吹不散城里渐渐浓起来的年味。郡守府的庭院里,几株红梅开得正艳,花瓣上覆着薄薄一层白霜,像是老天特意为这节日缀上的银饰。杨帆站在正厅门口,看着廊下挂起的红灯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再过三日便是除夕,今年玄菟郡算是难得太平,北边的乌桓部落安分了许多,东边的高句丽也没敢轻举妄动,这多亏了手下一众将领的拼死效力。往年过节,不过是按例发些粮米布帛,可今年不同,他想给每个人都备一份特别的礼,一份能记在心里的礼。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主簿徐庶抱着一卷名册走了过来。“主公,您要的将领名录与往年功绩都整理好了。” 徐庶将名册递到杨帆手中,目光扫过庭院里忙碌的仆从,“府里的人都在备置年货,您特意吩咐的那些东西,也都陆续运过来了。” 杨帆接过名册,指尖在那些熟悉的名字上一一划过 ——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典韦、许褚、徐庶、郭嘉、戏志才、贾诩、田丰、太史慈、田豫、徐盛……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浴血奋战的过往,都是玄菟郡安稳的基石。

“元直,你说咱们这玄菟郡,能有今日的安稳,靠的是什么?” 杨帆忽然问道。徐庶愣了一下,随即拱手答道:“靠的是主公的运筹帷幄,靠的是诸位将军的骁勇善战,更靠的是上下一心,共守边疆。” 杨帆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你说得对,所以这年礼,不能含糊。得让他们知道,我记着他们的好,玄菟郡的百姓也记着他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