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997章 备战科举,各怀心思(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7章 备战科举,各怀心思(三)

南明朝廷的监军制度,跟老大明一脉相承:

御史都同知负责监督行军路线,生怕将领擅自改道;

内官监派来的太监则专司监军,盯着一举一动。

刘良佐出兵颖州,从战略条文上看竟挑不出半点错处——

颖州位于汝宁东部,算是汝宁的紧邻,既能对汝宁前线形成侧翼军事压力,又能隐隐牵制开封府的动向,看似步步为营。

监军和督军就算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他是避重就轻、消极避战,可挑不出实打实的错处,也找不到由头指摘。

反倒得按着朝堂规矩,对着奏报夸赞几句“刘总督深谋远虑,擅长用兵,深谙牵制之道”,硬生生把这场避战的盘算,粉饰成了一步顾全大局的妙棋。

黄得功长期驻守庐州,前三年还能领到大明按万人标准发放的足额粮草。

可他本部实际只有八千人,后来又趁机精简裁汰了两千老弱残兵,如今实打实只剩六千能战之兵,对外却依旧宣称有一万五千人之众——

南朝明令要征募新兵扩充军力,该走的过场总得做足,也好多占些粮饷份额,补贴军中用度。

派来的监军太监和御史督军,本就不是来真刀真枪督战的,不过是奉旨走个过场,表面催着黄得功尽快起程北伐,实则更在意沿途的供奉与体面。

黄得功心里自有盘算,暗暗玩了个心眼:

从庐州城出发后,他逼着队伍日夜兼程急行军三日,硬生生把五日的路程压缩走完,一头扎进了黄州府麻城地界,之后便安营扎寨,再也不走了。

这般高强度急行军,可把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监军太监累得脚不沾地、叫苦连天,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两日。

可歇了还没满两天,御史督军就坐不住了,急匆匆闯进中军大帐质问:

“黄将军,大军停滞不前,何日才能抵达前线?为何迟迟不进?”

黄得功面上故作诧异,当即召来军需官,让他当面给两位大人解释。

军需官早已得了吩咐,一脸苦相地躬身回话:

“回监军大人、督军大人,实在对不住!

随军粮草已经吃完了,弟兄们连着饿了两天,腹中空空,实在走不动路啊!

再往前挪一步,怕是要哗变了!”

关于朝廷拨付粮草的事,监军和督军心里门儿清——

他们自己都从中贪墨了不少,自然知道黄得功部确实只领到了三日的粮草,余下的全要自筹。

黄得功跟着叹起苦经,眉头拧成疙瘩:

“咱们从庐州出来,一路上除了六安还有些人烟,进了黄州府就没见过多少百姓。

如今到了麻城,只见山连山、岭连岭,州县里空荡荡的,连个炊烟都难见,想筹粮都没地方去,总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吧?”

黄州府是真的没人了。

张献忠曾两度横扫此地,所到之处要么把人屠戮殆尽,要么裹胁着青壮年随军而去;

崇祯十六年又遭蝗灾与瘟疫接连肆虐,田地荒芜、饿殍遍野,侥幸活下来的也成了流民,大半死在了逃荒路上,小部分辗转到了青州府,如今已是皇田的佃户,在那里安家落户、耕种度日。

黄得功见监军与督军面露难色,眼神闪烁,又趁热打铁往前凑了两步,语气凝重地说道:

“还请监军公公、督军大人想想办法!

军中弟兄们早已饥肠辘辘,连野菜都挖不着了,再无粮草接济,恐生变故啊——

饿极了的兵卒,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哗变也并非不可能!

黄某一介武夫,死了便死了,不足惜;

可公公与大人金贵之身,万不可折在这荒山野岭之中,误了弘光朝的大事!”

这番话听得监军太监与御史督军心里发毛,后背直冒冷汗。

二人赶紧凑到一旁,压低声音急急忙忙商议。

他们身上虽带了些银两,可这地方荒无人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处买粮,着实没辙。

思来想去,还是小命要紧——

与其留在这里陪着黄得功冒险,万一真闹出兵变,他们这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太监,怕是连尸骨都留不下,不如趁早寻个由头逃走!

好歹保住性命,往后还能回朝为弘光朝“鞠躬尽瘁”,总比不明不白死在这里强。

子夜时分,黄得功军营帐内已是喧哗四起,兵卒们因饥饿难耐,抱怨咒骂声此起彼伏,火把光影里人影晃动、推搡不休,看那架势,离炸营已是不远。

御史督军与监军太监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顾得上半分体面,各自带着随身亲信跌跌撞撞牵马就逃,只匆匆揣了几日干粮,马车里那些精细点心、上好酒水与肉食全扔在了原地,借着朦胧月光一路疾驰,马蹄声杂乱急促,恨不得瞬间离这险地越远越好。

收到手下“监军已然逃远”的汇报,黄得功先是仰头大笑出声,笑声里满是对这两位朝廷命官的嘲弄,可笑着笑着,眼角的笑意渐渐淡去,转为一声重重的叹息,震得帐内烛火微微摇曳。

他营中过去囤积的粮草,其实还能支撑半年有余,假意断粮不过是逼走监军、避战自保的权宜之计。

可笑过叹过之后,他望着帐外漆黑的夜色,心里只剩一片茫然:

未来何去何从?

他是大明旧将,宁死也不可能投降北朝,可自己这六千弟兄,南朝内乱不休、粮草克扣成风,根本无半分指望,他们到底还能投奔何处、去往何方?

另一边的何腾蛟,则借着新兵演练不足的由头,被弘光政权下令驻防荆州——

一则护卫承天府的显陵,二则加紧操练新兵,随时听候朝廷调遣。

这事倒真怪不得何腾蛟,他本就没什么别样心思,只求安稳守好一方。

招来的新兵确实毫无武力基础,多是逃难而来的农户,身子骨算不上健壮,顶多就是四肢健全、相对康健罢了。

何腾蛟并非专业军户出身,能把这些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聚拢起来、按章程列队操练,已然算是能人;

可若想把他们练成熟练能战的兵士,形成真正的战力,没有个一年半载的苦功,根本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