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香道传承学院”的庭院里。红灯笼在枝头轻轻摇曳,与兰圃中凝着霜花的“宋梅”相映成趣,空气中还残留着除夕守岁香的余韵,清冽中带着暖意。叶听晚刚将“兰因薄荷露”分装到小玻璃瓶中,就听到庭院里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笑声——季晴带来的二十多个孩子,正围着团团,好奇地打量着院角堆放的松针、柏叶和香料包。
“叶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做守岁香呀?”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林溪举着一个自制的纸灯笼,仰着小脸问道。她是附近社区的孩子,昨天听说学院能学做传统香品,一早就拉着妈妈赶来,眼睛里满是期待。
叶听晚笑着放下手中的玻璃瓶,走到孩子们中间:“别着急,我们先认识做守岁香的原料,知道它们的故事,才能做出有温度的香哦。”她转身从工作室里抱出一个竹篮,里面整齐摆放着松针、柏叶、陈年沉香、向日葵籽粉和一小瓶“兰因”原液,“大家看,这是凌晨从西山采的松针,带着山林的晨雾;这是云南来的柏叶,能驱散寒气;还有这个——”她拿起沉香木,凑近孩子们的鼻尖,“这是放了十年的沉香,闻起来是不是很沉稳?”
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小心翼翼地嗅着不同的原料,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松针好清新!”“沉香的味道好特别,像爷爷书房的味道!”“向日葵籽粉香香的,能吃吗?”
叶听晚被孩子们的天真逗笑,耐心解释:“向日葵籽粉是团团去年和基辅的朋友一起种的向日葵磨的,既能增加香气的甜度,又有美好的寓意。而这瓶‘兰因’原液,是用我妈妈当年种的兰花做的,能让守岁香更温润,也代表着传承的心意。”
她特意拿出母亲的“香事杂记”,翻到画着兰草的那一页:“你们看,这是我妈妈画的兰花,她当年就是用这样的兰花,做出了第一份‘兰因’香。今天我们做的守岁香,不仅是为了过年,也是为了把这份温暖的传承,分享给更多人。”
孩子们凑在笔记本前,看着泛黄纸页上娟秀的字迹和细腻的兰草画,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敬重。林溪轻轻抚摸着纸页,小声说:“叶老师的妈妈一定很温柔,画的兰花真好看。”
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叶听晚将孩子们分成五组,每组配备一套工具和原料,还安排了学院的学员作为小助手。沈询和方清源则在一旁帮忙,沈询负责将松针、柏叶剪成均匀的碎末,方清源则指导孩子们掌握研磨沉香的力度。
“研磨沉香要轻一点,顺时针转,这样香气才不会散。”方清源握着小男孩陈诺的手,手把手教他用石臼研磨,“你看,慢慢转,像给香料‘按摩’一样,它才会把最好的香气给我们。”
陈诺学得格外认真,小脸上沾了些许褐色的沉香粉,却专注地盯着石臼,直到将沉香磨成细腻的粉末,才露出开心的笑容:“方爷爷,我磨好了!你闻闻香不香?”
另一边,叶听晚正教孩子们混合原料。她先在陶碗中放入松针、柏叶碎末,再加入沉香粉和向日葵籽粉,边加边讲解比例:“松针和柏叶占一半,沉香粉占三成,向日葵籽粉占一成,最后加入两滴‘兰因’原液,这样香气才会平衡。”
林溪拿着木勺,小心翼翼地按比例添加原料,却不小心多放了一滴“兰因”原液,顿时慌了神:“叶老师,我加太多了,怎么办呀?”
叶听晚没有责备她,反而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再加点松针碎末,让香气重新平衡。做香和做人一样,偶尔出错不可怕,找到办法弥补就好。”她边说边示范如何调整比例,看着林溪重新混合原料,眼神里满是耐心。
团团也成了小老师,他拿着自己做的守岁香样品,给身边的孩子讲解:“你们看,做好的香要搓成小丸子,放在竹匾里阴干,不能晒太阳,不然香气会跑掉。我去年给莉娜姐姐寄的香丸,就是这样阴干的,她收到的时候还说特别香呢!”
孩子们被团团的故事吸引,纷纷围过来,听他讲在基辅的朋友,讲向日葵花田,讲“兰因”香如何帮助那里的孩子缓解焦虑。陈诺听得入了迷,小声说:“团团哥哥,我也想做香丸寄给远方的朋友,可以吗?”
“当然可以!”团团笑着点头,“等我们做好香丸,叶老师会帮我们寄出去,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闻到我们做的守岁香!”
制作过程中,意外也悄悄发生。小女孩苏苏在搓香丸时,不小心将陶碗打翻,香料撒了一地,她顿时红了眼眶,小声啜泣起来:“对不起,我把香料弄脏了……”
叶听晚立刻走过去,蹲下身安慰她:“苏苏别难过,我们一起把能用的香料捡起来,不够的话,老师这里还有备用的。你看,这些香料就像我们遇到的小困难,只要一起努力,就能解决呀。”
其他孩子也围过来,帮着捡散落的香料,林溪还把自己的一部分原料分给苏苏:“苏苏,我这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做吧!”
在大家的帮助下,苏苏很快重新开始制作,这一次,她格外小心,搓出的香丸圆润饱满,还在上面轻轻按压出一个小小的兰花纹样:“叶老师,我想把它做得和你妈妈画的兰花一样好看。”
叶听晚看着孩子们互相帮助、认真制作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母亲曾说过,香道的本质是“和”——人与香和,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此刻,这份“和”的心意,正通过孩子们的双手,融入每一颗小小的香丸中。
傍晚时分,第一批守岁香丸终于完成。孩子们将做好的香丸放在竹匾里,整齐地摆放在庭院的回廊下,夕阳透过灯笼,在香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松针、柏叶、沉香与兰香交织的气息,温柔得让人心安。
“叶老师,你看我的香丸!”林溪举着自己做的香丸,兴奋地说,“我在里面加了一点干桂花,希望它闻起来更甜!”
陈诺也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用红绳系着的香丸:“我要把这个送给奶奶,她冬天总咳嗽,听说守岁香能安神,我想让奶奶睡得好一点。”
苏苏则拿着两个香丸,小声说:“一个送给妈妈,一个想寄给基辅的莉娜姐姐,希望她喜欢。”
叶听晚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又望向竹匾里的香丸,忽然觉得,这才是“兰因”传承最珍贵的意义——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爱心的延续,是让温暖通过香气,在更多人之间流动。
她从工作室里拿出准备好的锦盒和贺卡,分给每个孩子:“把你们的香丸装在锦盒里,再写上祝福的话,无论是送给家人,还是寄给远方的朋友,都是最特别的新年礼物。”
孩子们立刻动手,有的在贺卡上画画,有的写下稚嫩的祝福,还有的用拼音标注自己的名字,忙得不亦乐乎。团团还特意在给莉娜和伊万的贺卡上画了向日葵和兰花,旁边写着:“祝你们新年快乐,我们一起种的向日葵明年会更漂亮!”
夕阳西下,孩子们带着自己做的守岁香,依依不舍地告别。林溪临走前,特意跑到兰圃边,对着“宋梅”蕙兰小声说:“兰花姐姐,谢谢你给我们香香的原料,明年春天我还来看你开花。”
叶听晚站在门口,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又望向庭院里的竹匾和灯笼,心里满是平静与幸福。沈询走到她身边,递来一杯温热的“兰因薄荷露”:“今天累坏了吧?不过看到孩子们这么开心,一切都值得。”
叶听晚接过杯子,轻嗅着杯中清冽的香气,笑着说:“妈妈当年做‘兰因’,就是希望香气能温暖人心。现在看到孩子们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她一定很开心。”
方清源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做好的守岁香包,里面装着孩子们制作的香丸:“这是我们一起做的‘团圆香包’,放在兰圃边,也算给仙凤的新年礼物。”
三人站在兰圃边,看着夕阳为“宋梅”镀上金边,空气中的兰香与守岁香交织在一起,成了这个新年最温柔的记忆。叶听晚知道,这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守岁香,会带着他们的心意,飞向世界各地,成为连接爱与温暖的纽带;而“兰因”的故事,也会在这些孩子心中种下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美的花。
夜色渐浓,庭院里的灯笼亮起,照亮了竹匾里的香丸,也照亮了叶听晚眼中的希望。她知道,只要这份对香道的热爱、对传承的坚守不褪色,“兰因”的香气就会永远传递,在每一个春夏秋冬,温暖着这个世界,也温暖着每一个需要被守护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