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问山河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忠心(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五章 忠心(一)

建安帝恍惚想起当年送别裴氏女眷的情景。

一转眼,竟已四年过去了。

这四年里,太子被毒死,建文帝病逝,京城被破,魏王被烧死。他来了渤海郡,被张家拥立为新天子。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眼前的李氏等人,也苍老了许多。

“免礼平身。”建安帝吩咐沈公公扶众人起身,然后赐座。李氏等人再三谢恩,颤巍巍地入座。

陆氏想张口,李氏一个眼神飘过来,陆氏只得闭上嘴。

李氏将对张大将军说过的话搬了出来,一脸诚恳地表明裴氏的忠心。

年轻的天子比张大将军好应付得多,温和笑道:“裴六姑娘建立裴家军,既为自保,也是为了打匈奴蛮子庇护燕郡百姓。裴氏一片忠心,朕都明白。”

“渤海郡已有六万精兵,足以拱卫京都安危。朕已经下旨,令所有忠于朕忠于朝廷的军队都驻扎在原地。裴六姑娘带着裴家军屯兵燕郡正合适。”

“老夫人们奔波数百里路程,前来渤海郡觐见,更可见裴氏忠诚。朕心中十分安慰。”

“庞丞相!”

被点名的庞丞相立刻拱手领命:“臣在。”

建安帝正色道:“你去拟一份圣旨,朕要封李太夫人二品诰命,陆老夫人三品诰命。还有,赏裴氏一座宅院,让裴氏女眷有安身之处。”

傀儡天子坐龙椅,也得做些事。诸如封赏安抚人心之类,建安帝这一年多来做了不知多少,十分顺手。

李氏受宠若惊,忙拉着陆氏一同磕头谢恩。

建安帝轻叹一声:“裴氏兄弟当年皆是东宫忠臣良将,可惜被奸人构陷,背上了谋逆恶名。等朕收复失地,重振河山,一定为裴家翻案。朕要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裴家一门忠烈。”

李氏眼眶都红了,哽咽着应道:“皇上隆恩,我裴氏众人铭记于心。”

陆氏当场痛哭失声。

方氏等人也都落了泪。

建安帝言语安抚一番,令沈公公送一众女眷出宫。然后,低声问高统领:“我这么做,真的能笼络住裴六姑娘吗?”

高统领看着面有倦色的少年天子,心中一阵酸苦。

张大将军打着拱卫天子的名义,一直招兵买马,手中有几万精兵。张氏勃勃野心,众人皆知,建安帝这个傀儡天子又岂会不知?奈何情势如此,建安帝想坐稳龙椅,只能依附张氏重用张氏。

这一年来,向建安帝投诚表忠心的武将,颇为不少。像广宁军的杨将军,派了子侄后辈来渤海郡,变相地送了人质前来。

李氏一众裴氏老妇来觐见天子,也有异曲同工的意味。

“当然能。”高统领打起精神安慰建安帝:“李太夫人是裴氏一族年龄最长辈分最尊的长者,陆夫人是裴六姑娘嫡亲的祖母。裴六姑娘让她们来见皇上,足以表明忠诚。”

建安帝不知是在说服他人,还是在说服自己:“你说得没错。裴六姑娘将族中长辈都送了来,可见她一片忠心,不会负了朕的信任。”

高统领压低声音道:“广宁军战力平庸,裴家军曾击败过匈奴蛮子守住昌平县,是真正的精兵。以裴六姑娘的能耐,以后裴家军定然会越来越强。”

“皇上笼络住裴氏,也能以裴家军稍微压一压渤海军的气焰。”

建安帝略一点头:“朕也是这般打算。”

他这个傀儡天子,也实在悲哀无奈。明知众人心怀各异,只能装作不知,竭力平衡,维持天子的尊严体面。

建安帝脑海中闪过四年前送别裴氏的情形,忽地轻声道:“一别四年,朕还记得裴六姑娘的模样。”

换了沈公公在这儿,定会阿谀奉承。高统领为人耿直,说话实在:“皇上和张姑娘定了亲事,等孝期过了,就要迎娶张姑娘为皇后。还是别惦记裴六姑娘了。”

张姑娘心胸可不算宽广。伺候建安帝衣食起居的两个宫人,在张姑娘面前都是战战兢兢。裴六姑娘何等英雄人物,岂肯居于人下受这等罪?

建安帝似未听出高统领的话中之意:“朕会娶表妹为皇后。日后平定江山了,裴六姑娘若肯进宫,朕封她做贵妃。”

高统领看着建安帝骤然闪出光彩的黑眸,默默闭上嘴。

……

“皇上宅心仁厚,厚待臣子家眷,是真正的明君。”

出宫后,陆氏心潮澎湃,激动地对李氏说道:“我们来渤海郡投诚效忠,这一步走得没错。皇上会为我们裴氏翻案,洗清谋逆的恶名。”

李氏却长叹一声:“张大将军跋扈,皇上年少软弱,如木雕傀儡一般。也不知这朝廷能维持几年安稳。”

方氏心有戚戚焉:“可不是么?皇上年轻,软弱可欺。张大将军拥兵自重,把持朝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谋反,自己坐了龙椅。”

陆氏只觉这番话十分刺耳,立刻出言反驳:“皇上这是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忠于皇上的军队,有北平军广宁军,还有北地诸多军队。日后张大将军有反心,皇上振臂一挥,众武将便会领兵来勤王。”

方氏嘀咕:“广宁军会来,裴家军来不来,就不好说了。”

陆氏气得直瞪眼。

李氏咳嗽一声,以眼神示意方氏住嘴。陆氏精神状态不稳,禁不住言语刺激。在路上闹腾叫嚷起来,就难以收场了。

皇上赏赐的空宅院,地段不错,也十分宽敞。裴甲领着人搬行李,花了两日时间才安顿下来。

李氏悄悄将方氏叫过来,叮嘱道:“你不用做别的,每天跟着陆氏。别让她随意出宅子。要是她出去了,你就盯着她别乱说话。”

方氏点点头,旋即叹了一声:“大嫂原来好好的,不知为何渐渐变成了这样。”

李氏也长叹一声:“她来渤海郡,是真心要投奔效忠皇上。我们愿意一同来,是自愿来做人质,为裴家军谋名声和争取时间。”

“她看不穿最好。就让她沉浸在心愿得偿的喜悦里。说不定,病能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