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镇定回应,“大王定会先伐李国,我大秦亦必将首灭李而非魏。”
面对章寒的不解,李奇语气笃定地说出自己的判断。
看到众将眼中的惊疑,他毫不动摇地强调:“吾深知大王心意,大王亦当明吾之志。”
“南阳之战后,我军重创李魏联军,使其元气大损,而李魏对此次失败全然不知。
以大王之聪慧,定能预见吾将趁势发兵。
大王之所以选择攻李,是因为强李乃当灭之敌,不容错过。”
“诸位,敢否与吾共搏此局?”
“一旦拿下寒郸,李国必将瓦解,终将归于我大秦。”
“若我军攻破寒郸,即可首获灭李之功。
寒郸既陷,李国边军必生变乱,急调援军。
李军回防之际,王简上将必有所行动。
届时,我大秦百万大军将倾巢而出,直捣李国腹地。”
李奇豪迈言辞间尽显霸气:“诸君,何不携手成就这旷世伟业?”
此言一出,殿中众将无不心潮澎湃。
随即,众人齐齐俯身行礼,齐声宣誓:“末将愿效死力,追随将军,虽死无憾!”
“甚好!”
李奇满意颔首,目光锁定地图上的寒郸,目光坚逸。”始皇帝,身为千古一帝,你绝不会舍弃如此良机。
今日,吾率麾下十五万精锐,孤注一掷!”
“吾知你,想必你也识吾。”
“但愿,你能成为我心目中永不可替的千古 ** 。”
李奇心中默念,他对秦始皇充满信心,相信彼此能互相理解。
尽管从未谋面,但他坚信这两年间,双方已通过种种表现建立了信任。
李奇知秦王,秦王亦必知李奇。
寒郸
作为李国的都城,亦是权力的核心所在,**坐镇龙台宫,总领李国正务。
相较于强盛的大秦,李国虽然国力衰退,但根基尚存,且三位镇国上将俱在,因此对**而言并无太多忧虑。
然而,李偃并非庸碌之君,而是一位心怀抱负的君主。
若非秦国出兵震慑,燕国或许早已亡于李国,而李偃亦将成为一位开拓疆域的君王。
然则,身处同一个时代,与嬴正共处,或许是李偃个人的不幸,也是天下诸侯共同的悲哀。”臣等叩见大王,愿大王万寿无疆,李国永固。”
朝堂之上,李国文武官员手执朝板,俯身向**行礼。
中原诸国,华夏各邦,虽分立各异,然文化风俗却多有相通之处。”免礼。”
**端坐于王座,轻挥衣袖。”谢大王。”
群臣齐声应答。”若有奏章呈报,若无,则退朝。”
身旁侍从高声宣布。”臣启奏大王。”
“今我李国与秦国交战,军需粮草需求庞大,臣以为应在境内增税一成,以解大军燃眉之急。”
“唯有如此,才能使我李 ** 威大振,所向披靡。”
李国丞相郭开挺身而出,大声陈词。”臣附议。”
待郭开发言后,其党羽纷纷响应,赞同之声此起彼伏。
观之,朝堂之中近半数人支持,可见郭开在朝廷中势力颇大。”大王明鉴。”
“臣以为此举不妥。
我李国赋税已高达七成,再增一成便是八成,百姓必将不堪重负,生活困顿。”
此时,一位年纪稍长、容貌与**略有几分相似的男子站出。
他便是昔日李国太子,李佾。
当年曾在秦国为人质。
若非李偃设计阻挠,派遣赴秦迎接李佾回国即位的使者,今日的**或许就是李佾了。
只是……
木已成舟。
李佾即便从秦国返回,也无力改变现状。
他的父亲已逝,李偃顺利登基为王,在王权之下,他无能为力。
然而,他作为前太子,声望颇高,现为李国宗室首领,担任奉常一职,地位显赫,掌管宗室事务。”春平君此言差矣。”
如今李国正筹备攻秦之战,若能击败秦国,收回韩国故地,不仅可拓展疆域,更能提升李国的威名。
但战事所需粮草庞大,若不增税,军需从何而来?
“若春平君有妙策,便无需讨论增税一事了。”
郭开皱眉反驳李佾。”正是如此。”
“还请春平君提出解决之道,若真能无需增税而解决粮草问题,那是再好不过了。”
“臣等附议。”
郭开一系的李臣齐声附和,矛头直指李佾。”本君无计可施,但若贸然增税,恐伤及民生,后果堪忧。”
李佾冷眼回击,却也无奈。”春平君既然无解,便莫再多言。”
郭开得意一笑,转身对李偃行礼:“大王,眼下唯有增税才能筹措粮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至于民生之忧,虽重要,但在开疆拓土面前,这并非关键。
一旦攻破秦国,收复韩地,李国必将受益匪浅。”
“嗯。”
见郭开压服了李佾,李偃虚弱的脸上浮现笑意。
他对这位兄长始终心存戒备,尤其自己体弱多病,一旦离世,年幼的两个儿子难以掌控局面。
然而,要除掉李佾又无正当理由,毕竟他在宗室中威望极高。”丞相所言甚是。”
“为保我李国大局,唯有加税才能支撑大军继续伐秦。”
“就依丞相所奏,增税一成。
待驱逐秦军,瓜分韩国领土后,再行减税。”
李偃果断拍板。”大王英明。”
郭开立刻高声附和。”庞煖领兵出征已有月余?”
“回禀大王,庞煖将军已出征二十日,料想已有战果传来。
近日捷报当至。”
郭开谄媚地应和着。”嬴正,秦国。”
“哼。”
“当年你佯攻李国,实则灭韩,此计着实高明,连寡人都中计了。”
“可如今,你还能奈我何?”
“儿时我能欺你,如今你我皆为王,我依旧能胜你。”
“待掌控韩地,壮大我国,他日必挥师西进,灭你秦国,再踏于脚下,方解心头之恨。”
李偃大笑。
对此次伐秦,李偃信心满满。”臣坚信大王定能重掌先时威势,将嬴正踩于脚下。”
郭开谄媚迎合。
话音未落。”报!”
一名士兵匆忙入殿,神色惊惧。”慌什么?莫非庞煖将军传来捷报?”
郭开斥责,随即追问。”启禀大王,丞相。”
“大事不好!”
士兵跪拜,面露惶恐。
见状,李偃脸色微变:“何事如此紧急?莫非庞煖将军在韩地受挫?”
“绝无可能!”
“韩地秦军主帅生死未卜,秦军已乱。
即便嬴正增援迅速,也绝难在一个月内完成救援。”
“庞煖上将军智勇双全,率军突袭韩地,按理已获佳绩,怎会出现如此困境?”
“你若虚报军情,寡人必灭你满门!”
李偃怒不可遏,目光如炬地盯着面前的李国将士。
此番对秦出征,由李偃亲自定策,倾尽国库资财,若败,后果不堪设想。”陛下。”
“庞煖上将军……他……阵亡了。”
“我军十万人马,全数覆没。”
李国将士颤抖着禀报。
此言一出,龙台殿内顿时哗然。
群臣震惊失色,连高座上的李偃亦面露惊惧。”这绝无可能!”
“庞煖上将军威名远播,统帅之才举世皆知,怎会就此陨落?”
“麾下十万人马皆是精锐,何至于一败涂地?”
“即便面对秦军强压,我与魏国八万联军,也断不会全军尽损。”
“韩地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有这般结果?”
“韩地秦军主帅早已身亡,莫非传闻有误?即便属实,以庞煖上将军之能,应对秦军应轻而易举。”
“韩地秦军不过十万,加上韩地降卒,勉强与我李魏联军相当,降卒怎会为敌死守?韩地到底遭遇了什么?”
一时间,朝堂上下议论纷纷,人人面色凝重。
庞煖不仅是李国名将,更是一代常胜统帅,鲜有败绩。
短短月余,十八万大军竟全军覆没,实在匪夷所思。
李偃怒不可遏,满脸不信地咆哮:“庞煖乃我李国功勋元老,常胜之将,绝不可能落败至此,十万精锐怎会全军覆灭?”
随即……
他血红的双眸紧盯着那名李国士兵:“胆敢虚报军情,死罪难逃。”
“来人,拉下去,五马分尸!”
回应之声响起。
几名李国将士进入殿内。
眼看士兵即将被拖走。”大王!”
“小人绝不敢妄言,此乃实情!”
“此情报由韩地密探冒着生命危险传递而来,十日前,庞煖将军已然战败,但消息已被秦将李奇刻意封锁。”
“这分明是一个圈套。”
“李奇与冯去疾并未陨落,这一切都是他的诡计,他故意设计骗了我的李魏联军。”
“攻打秦国时,庞煖将军与魏国公子魏泰联手进攻,七日后攻陷南阳,可这是李奇设下的陷阱。
他假装固守城池,待庞煖将军和魏泰公子率军入城后发现,南阳已是座空城,且布满火油与易燃之物。”
“我李国十万大军,魏国八万精锐尽皆葬身于南阳大火,李奇亲手焚毁了这座城池,将联军化为灰烬。”
“魏国公子魏泰被李奇射杀,庞煖上将亦死于其手。”
“我军自攻城之日起便已溃败。”
“大王,小人所说句句属实,请大王明察!”
这名李国士兵跪倒在地,颤抖着将情报和盘托出。
听闻此事,李偃瘫坐在王座上,眼眶泛红,满脸不甘与愤恨。
满朝文武亦震惊不已,无人敢开口。
看着这士兵的模样,他们心中已有答案。
李国的十万大军真的覆灭了。
魏国八万大军同样全军覆没。
作为李国支柱的庞煖也已阵亡。”秦国,嬴正,李奇。”
“这绝不可能。”
“我李国大军怎会惨败至此?”
“李奇。”
“该死!”
“寡人不甘!”
李偃怒吼出声,情绪激动下,他一口鲜血喷出,气息愈加衰弱。”大王!”
李佾严肃说道:“李奇此人狡诈狠辣,既然已经隐瞒了李魏联军战败的消息,接下来定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为今之计,应立即集结重兵于晋阳,以防其率军进攻,否则我李国将面临巨大危机。”
李偃听后勃然大怒,呵斥道:“大胆李佾,竟敢在此危言耸听!”
李佾被吓得连连后退,再不敢多言。”如今你总该满意了吧?我们李国已败!”
李偃愤懑地说道,“那个庞煖老儿,实在令人失望,辜负了寡人的信任。
至于李奇,他行事何其阴险毒辣,焚烧城池,屠戮百姓,简直是禽兽不如!”
李偃情绪激动,大声咆哮,满朝文武无不胆寒,连一向受宠的郭开也垂首沉默,不敢插话。
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战的失利对李国乃至整个诸侯格局都将是深远的影响。
先前还能凭借兵力威慑秦国,如今却可能直接招致秦军的反击。”晋阳失守了!”
门外传来急报,顿时整个朝堂陷入一片哗然。
李国众臣皆面露惊恐,局势愈发严峻,未来的路途变得扑朔 ** 。”安阳城也沦陷了。”
“秦将李奇率领着十余万大军逼近大李都城,据探子回报,距离寒郸已不足数里,不到半炷香的时间,秦军便会兵临城下。”
“恳请大王决断。”
这位李国士兵进入大殿后,立刻跪倒在地禀报。
这样的噩耗让他连站起身来都不敢,唯恐激怒了君王。
毕竟,在王权面前,一怒之下便可随意取人性命。
律法无法约束君主。
王权至高无上。”什么?”
李偃瞪大双眼,眼中满是怒火:“晋阳可是连接魏、韩的重要边城,廉颇去边境抵御秦军时还特意派遣了五万大军驻守,秦军再强大,又怎能悄无声息地拿下晋阳?”
“究竟是怎么回事?”
“速速告知寡人!”
李偃大声吼道。
晋阳啊。
那是寒郸的门户,也是李国战略要地。
有魏国和韩国的屏障,敌军本不可能攻入晋阳,但廉颇十分谨慎,在那里部署了重兵。
没想到最终还是失守了。
晋阳落入秦人手中,寒郸的门户已然洞开,小小的安阳城也无法再防守。”臣启奏大王。”
“秦将李奇极其狡猾,他假装打开晋阳城门,南阳一战中俘虏了许多李国将士,他命令秦军穿上李国战甲,手持李国将令,趁着夜色骗开门禁,随即摧毁了守军。”
“随后秦军进攻安阳城,未使用 ** 手段,城中数千李国将士拼死抵抗,却仍难以对抗十几万秦军的攻势,最终城池失守。”
“安阳城陷落前,守城的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将消息送出。”
这名士兵颤抖着禀报道。
接连几条坏消息传来,李偃再也支撑不住,整个人瘫倒在地,脸色惨白。
自嬴正即位以来,他就把嬴正当作对手,还心生嫉妒,凭什么嬴正能从他脚下崛起称王?
后来,在郭开的谋划下,他才登上了王位。
此后……
他一心想要覆灭强秦,誓要再度将嬴正踩于脚下。
然而多年以来,他与秦军交锋屡屡失利,如今更是面临秦军兵临城下的危局,直逼国都,这让他难以承受这般耻辱。
朝堂上他曾慷慨陈词,誓言重夺优势,此刻却成了一个荒诞的笑谈。”大王,眼下局势紧迫,已不容多虑。”
李佾出列奏道,“秦军逼近寒郸,此乃生死存亡之际。
寒郸尚有五万精锐,可立即布防,并从其他驻地抽调援军回防,以五万兵力坚守,必能撑过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