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 第48章 楚军压境,白马营首战军团对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章 楚军压境,白马营首战军团对决

【局势背景】

渭水之战后,赵信率部继续向陇西进发。经过十余日的艰难行军,这支由五百残兵与数千流民组成的队伍终于抵达陇西郡治——临洮城。此地北接匈奴故道,南邻羌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且尚有旧秦边军余部驻扎。赵信深知,这里是他真正立足的关键所在。

一、整合旧军:整顿边防,建立指挥体系

赵信进城后,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当地旧秦边军将领。陇西边军虽曾是帝国精锐,但如今也已溃不成军:

主将战死,副将各自为政;

士卒多散落山野,或逃亡、或沦为盗匪;

粮草不足,士气低落;

军械库几近空虚;

面对这一盘散沙,赵信没有急于收编,而是先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三项原则:

统一指挥权归于赵信本人;

原有军官保留职务,但需接受训练考核;

士兵自愿归队,待遇从优,实行军饷制;

此举赢得部分旧将信任,但也引发质疑。一名年长将领冷声道:

“王爷不过带了数百人来,凭什么统领我陇西数万旧军?”

赵信不怒反笑:

“因为我能让你们活下去。”

“我能带你们打赢仗。”

随后,他当场展示白马义从在渭水之战中的战术部署图,并讲述伏击、调度、后勤安排等细节。众将沉默良久,最终有人起身抱拳:

“愿听王爷调遣!”

其余将领纷纷效仿,赵信正式掌控陇西军权。

二、建立“白马营”:系统化军事改革开始

赵信随即下令成立“白马营”,作为核心精锐部队,专门进行“白马义从”式训练。他亲自制定训练大纲,涵盖以下内容:

1. 基础战术训练

队列变换(横阵、纵阵、锥形阵)

步骑协同(步兵掩护骑兵冲锋、骑兵策应步兵防御)

战场通信(旗语、鼓号、传令兵轮换)

2. 战术演练

山地伏击

夜袭作战

突围与断后

骑射移动目标打击

3. 后勤保障体系

设立军械坊,修复破损兵器;

成立粮仓管理组,统一分配补给;

编制运输队,确保前线供应;

实行军功爵制度,按战绩发放赏赐;

林豹负责日常操练,每日汇报训练进度。赵信则亲赴各营地巡视,纠正错误,提升士气。短短一个月,白马营便初具规模,兵力扩充至千余人,其中轻骑三百,重步两百,弓手百余。

三、政治布局:重建秩序,赢得民心

赵信深知,仅靠军队无法长久支撑政权。他开始着手地方治理:

1. 发布《安民告示》

宣布新政五项承诺:

减税赋,恢复农耕;

免徭役,鼓励人口回归;

严惩贪官污吏;

修筑道路桥梁;

开设军屯田,自给自足;

2. 设立“民政司”

由原咸阳文官李昭主持,负责:

清查户口;

分配土地;

组织百姓参与城防建设;

设立驿站,恢复信息流通;

3. 整顿治安

组建“巡防队”,清理境内流寇、叛军残部,恢复地方安全。短短两个月,陇西百姓对赵信的信任逐渐增强,不少外出逃荒者开始回乡。

四、情报与外交:应对诸侯动向

随着赵信在陇西站稳脚跟,外部势力也开始关注这位“神秘”的前秦王子。

1. 张良派人试探

楚军谋士张良派遣使者前来,试探赵信是否愿意归附项羽。赵信接待使者,态度恭敬,却婉拒合作提议:

“我无意归属任何一方。”

“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

使者离去后,赵信立即命人加强边境哨探,防止楚军突袭。

2. 韩信现身陇西

韩信以游侠身份进入陇西,在城中逗留半月,观察赵信治军之道。林豹察觉异样,建议扣押此人。赵信摇头:

“此人若真心投奔,日后必成大用。”

“若只是试探,那就让他看个够。”

韩信离开时留下一封信:

“王爷治军有方,若有召我之日,愿效犬马之劳。”

赵信读后一笑,将其信收入案头。

3. 范增设局围剿

范增得知赵信崛起,认为其为潜在威胁,劝项羽派兵围剿。项羽犹豫未决,最终只派出一支偏师试探。赵信早已布下眼线,得报后立刻调整防线,准备迎敌。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五、战备动员:全面备战,迎接大战

赵信召集全体将领,下达战备命令:

白马营全员进入战备状态;

各城加固城墙,设立箭楼、陷阱区;

运输队提前储备三个月粮食;

侦察队扩大巡逻范围,重点监视楚军动向;

所有士兵实行轮训轮休,保持最佳战斗状态;

他对众人说:

“我们已经不再是逃亡者。”

“我们是战士。”

【局势背景】

赵信在陇西的崛起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项羽虽忙于彭城与刘邦对峙,但范增却已察觉到这个“前秦王子”的危险性。他力劝项羽:“赵信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成大患。”最终,项羽派出偏师一万五千人,由其部将龙且统领,直扑陇西,意图一举剿灭赵信。赵信得报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分析敌情:

楚军兵力约一万五千;

骑兵三千,步兵为主;

战斗经验丰富,士气高昂;

补给充足,依托后方;

而赵信一方:

白马营一千五百人(轻骑六百、重步五百、弓手四百);

旧秦边军五千余人(训练不足、装备破损);

粮草储备勉强支撑三个月;

城防初建,尚未完善;

面对强敌压境,众将意见不一:

“不如固守临洮,待敌疲惫。”

“可否求援韩信或张良?”

“王爷,我们真能打赢吗?”

赵信站在地图前,目光如炬:

“我们不能等敌人来打我们。”

“我们要先下手为强。”

一、战略部署:诱敌深入,以逸待劳

赵信决定采取诱敌深入+伏击歼敌的战略。他亲率白马营主力出城,布下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山口伏击

地点:清水谷口

部署:轻骑三百 + 弓手一百

任务:骚扰敌军前锋,制造混乱

第二道防线:断粮袭扰

地点:石门驿道

部署:轻骑两百 + 工兵队

任务:切断楚军补给线,制造后勤危机

第三道防线:决战之地

地点:白鹿原

部署:白马营主力 + 旧秦边军一部

任务:设伏、合围、歼敌主力

林豹不解:

“王爷,我们只有一千五百精锐,如何正面迎敌?”

赵信一笑:

“真正的统帅,不是靠人数赢战争。”

“而是靠布局。”

二、第一阶段:山口伏击,迟滞敌军

楚军先锋由将领周兰率领,轻敌冒进,直入清水谷口。赵信早已在此设伏。白马义从轻骑分两翼包抄,弓手居高临下齐射,箭雨倾泻而下。敌军猝不及防,损失百余士兵,被迫撤退。此战虽小,却成功拖延楚军进军速度,并让赵信获得宝贵时间完成后续部署。

三、第二阶段:断粮袭扰,动摇军心

赵信命林豹率两百轻骑绕行至敌后,突袭楚军运粮队。他们伪装成流寇,趁夜偷袭粮仓,焚毁大批粮草,斩杀押运官。次日清晨,楚军发现粮草被毁,全军震动。龙且怒斥斥候失职,下令追查,却不知赵信早已布置疑兵,引其误判方向。此举不仅造成楚军补给困难,更严重打击其士气。

四、第三阶段:决战白鹿原,白马营首次大战团对抗

五日后,楚军抵达白鹿原,准备攻城。赵信早已在此设伏,布下“口袋阵”:

两翼埋伏骑兵,等待合围信号;

中军以弓手与拒马阻挡敌军冲锋;

后军为白马营主力,随时支援各线;

战斗开始:楚军骑兵率先发起冲锋,试图撕开防线。赵信命令弓手放箭,同时重步推出拒马,有效遏制敌军冲击。随后,赵信亲自带队出击,白马营轻骑高速机动,绕敌侧翼,发动突袭。楚军阵型大乱,龙且亲自上阵指挥,但仍无法稳住局势。关键时刻,赵信命令两翼骑兵包抄,形成合围之势。楚军陷入恐慌,开始溃败。此役,赵信以一千五百白马营为核心,配合旧秦边军五千余人,大破楚军一万五千人:

击毙敌军两千余人;

俘虏近三千人;

缴获战马八百余匹、兵器无数;

龙且重伤逃回彭城;

五、战后处置:整编降卒,扩大势力

赵信并未屠杀俘虏,而是再次展现其政治手腕:

设立战俘营,提供粮食与医疗;

宣讲新政理念,鼓励归附;

提供选择:愿留者编入白马营,愿走者发放路费;

最终,超过两千名楚军士兵愿意加入赵信麾下。赵信亲自接见他们:

“我不是要你们效忠一个王。”

“我要你们效忠这片土地。”

白马营由此扩充至三千余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精锐部队。

六、外部反应:诸侯震动,局势变化

此战之后,赵信之名传遍天下:

楚地:范增面色凝重,建议项羽亲自征讨;

汉地:刘邦召见谋士商议,欲派人拉拢;

齐地:田横派人送来礼物,表示友好;

韩信:再遣使者,正式表达投奔之意;

赵信站在城头,望着远方:

“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