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六月初三日,婺州城中心,太守府旧址。晨光初现,万众齐聚。赵信身穿玄甲,缓步登上高台,身后是随他征战多年的将领们,以及来自各地的百姓代表、士绅、商贾与军政官员。他环视全场,声音如钟:
“今日,我们不再只是义军。”“我们,是新的秩序缔造者。”
这是白马义自从“起义”走向“建国”的关键一步:
赵信正式宣布脱离大宋朝廷,建立“白马政权”,号令江南诸郡。
【背景驱动:乱世需有新主】
自起兵以来,白马义从已连克遂昌、婺州等地,兵力扩充至七千余人,控制人口逾五万。而此时:
朝廷内部党争激烈,童贯虽已南下,但行动迟缓;
汴京诏令难出宫门,地方各自为政;
百姓苦于赋税徭役,渴望安定;
士绅阶层观望风向,寻求靠山;
赵信意识到:
若不建立明确的政治体制,难以长期凝聚人心。
于是,在占领婺州后,他召集讲武堂、民政司与幕僚团队,起草《白马义从宪章》,作为新政体的根本法。
【宪章内容:军民共治,天下为公】
六月初一,赵信在婺州讲武堂召开“军政大会”,正式颁布《白马义从宪章》。其核心内容包括:
一、【政权性质】
定名:“白马政权”,暂设“军政合署”为最高决策机构;
政体:“军民共治”,以军为主,辅以民选乡议;
主权归属:“权力源于百姓,非出于皇命”;
二、【基本权利】
土地分配:“凡无田者可申请授田,军属优先”;
教育普及:“设立义学堂,子弟皆可识字读书”;
医疗保障:“设立医馆,贫病者免费诊疗”;
言论自由:“允许百姓参议政务,不得因言获罪”;
三、【军队职责】
“军队不再是工具,而是守护者”;
明确规定:“不得扰民、不得擅杀、不得私占田产”;
推行“军功积分制”,以战功与治理贡献晋升;
四、【对外政策】
对外宣称:“不主动侵伐,亦不惧敌来犯”;
表明立场:“愿与各地义军、豪强共谋生存之道”;
赵信亲自朗读宪章最后一条:
“白马义从,生于乱世,志在安邦。”“今日誓立新规,以正道行天下。”
全场肃然,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呼喊。
【建制仪式:登坛告天,正式称制】
六月初三,赵信举行“登坛告天”仪式,正式宣布脱离大宋朝廷,建立“白马政权”。地点设在婺州旧太守府前广场,设九鼎祭坛,焚香告天。赵信身披黑袍,手捧《白马义从宪章》,面向苍天:
“天地为证,我赵信今日自立,非为帝业,只为救民于水火!”“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随后,他接受诸将与百姓代表献上的“白马印绶”,象征政权正式成立。李忠率众将士跪拜高呼:
“圣公在上,万民归心!”“白马义从,永世不叛!”
百姓们纷纷洒泪,一位老农激动地说:
“终于有人替我们说话了!”
【政权架构:军政合一,分层治理】
随着政权建立,赵信同步推进组织改革:
一、【中央机构】
设“军政合署”,由赵信亲自主持;
下设“军务司”、“民政司”、“财政司”、“司法司”四大部门;
成立“讲武院”与“文治堂”,培养军政人才;
二、【地方治理】
在婺州、遂昌、睦州等地设立“军政办事处”,由军官兼任地方长官;
实施“十户一伍、百户一里”的基层管理体系;
鼓励百姓推举“乡约”、“保正”,参与地方事务;
三、【法律制度】
制定《白马律例》,严惩贪腐、欺压百姓行为;
设立“军纪监察营”,监督各级官员与将领行为;
此举极大提升了政权的稳定性与公信力。
【民心归附:士绅投诚,百姓安居】
新政出台后,婺州及周边地区迅速响应:
大量原属朝廷的地方官员表示愿意效忠;
商人恢复贸易,市场活跃;
农民安心耕作,军粮充足;
学者、儒生前来投奔,组建“文治讲习班”;
一位前县令感慨道:
“昔日只知皇命,今见仁政,方知何谓天命。”
更令人振奋的是,邻近的衢州、信州部分地方势力开始派出使者,表达合作意愿。
【尾声:天命所归,开创新局】
夜色渐沉,赵信站在婺州城头,望着灯火通明的街道与忙碌的百姓。他知道,这条路没有回头。
从今天起,白马义从不再是流寇,而是真正的政权力量。
他握紧拳头,低声说道:
“既然天命在我,那我就必须走下去。”
而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风暴——
童贯的大军,已经逼近。
宣和三年六月十五日,婺州讲武堂议事厅。天色阴沉,乌云压城。赵信坐在主位,手中握着一封刚送来的密报:
“童贯已出汴京,兵分两路,直取衢州与婺州。”
他缓缓抬头,目光如炬:
“终于来了。”
这是白马政权建立后面临的第一次真正考验——
朝廷正式宣战,大军压境,生死一线。
【战争预警:情报与动员】
早在攻占婺州、宣布自立之初,赵信就预料到朝廷不会坐视不理。果然,六月初八,汴京诏书下达:
宣布赵信为“叛贼”,悬赏十万贯;
命童贯为“江南平叛总使”,统领三万禁军南下;
分别从信州与杭州方向推进,意图合围婺州;
面对强敌压境,赵信立即启动“战时动员令”:
一、【军事部署】
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婺州城墙加固,设置箭楼、拒马、陷阱;
在周边要道设伏,迟滞敌军前进速度;
二、【民力调度】
征召青壮入伍,组建“乡勇营”;
百姓协助搬运粮草、修筑工事;
商户捐献物资,支持前线作战;
三、【外交策略】
派遣使者前往衢州、处州等地,寻求结盟;
对部分地方豪强许以自治权,换取支援;
一位老者感慨:“圣公之志,非止于婺州。”
【敌情分析:童贯军力与战术特点】
童贯所率军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神机营(火器部队)
使用投石机、弩炮等重型武器;
擅长远程压制与攻城;
2.
殿前司精锐骑兵
骑术精湛,装备精良;
战术灵活,擅长突袭与追击;
3.
地方团练与后勤补给队
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参差;
主要负责运输、警戒与辅助作战;
其整体兵力优势明显,达三万余人,远超白马义从的七千主力。但赵信并不畏惧:
“他们有兵,我们有心。”“他们来是为功名,我们守的是家园。”
【战略部署:以逸待劳,诱敌深入】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赵信制定“三段式防御反击计划”:
一、【第一阶段:外围骚扰,迟滞敌军】
派遣轻骑与斥候小队,在山林间设伏;
烧毁桥梁、破坏道路,延缓敌军行进速度;
制造假象,让敌误判我方主力位置;
二、【第二阶段:婺州固守,消耗敌势】
城墙布置重兵,设置弓弩阵地与滚木擂石;
利用火油与火箭应对攻城器械;
调动百姓协防,鼓舞士气;
三、【第三阶段:奇袭断粮,反攻破敌】
若敌久攻不下,士气低落,便派出精锐绕后袭击粮道;
切断补给线,制造混乱;
寻机发起总攻,彻底击溃敌军;
李忠担忧地问:“若敌不退呢?”赵信淡淡一笑:
“那就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白马义从。”
【战前誓师:全军一心,死战不退】
六月十七日,婺州校场举行誓师大会。赵信身穿玄甲,手持长枪,立于高台之上,声音如雷:
“我们不是叛贼,不是流寇!”“我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今日之战,不是为了我赵信,而是为了你们的家人、兄弟、孩子!”“只要我还站着,白马义从就不会倒下!”
全场将士齐声怒吼:
“白马义从,死战不退!”“圣公在上,万死不辞!”
百姓们纷纷前来送行,有人送来酒肉,有人跪地祈祷。一位母亲抱着孩子低声说:
“愿菩萨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首战告捷:伏击信州援军】
六月二十日,童贯一路先锋军五千余人抵达婺州北面三十里外的信水渡口。赵信早已派火攻队埋伏于两岸山林之中。当敌军半数过河之时,一声令下:
“放火!”
顿时烈焰冲天,桥梁焚毁,敌军阵型大乱。白马义从骑兵趁势杀出,配合火攻制造恐慌,斩杀敌将两名,歼敌千余。此战虽小,却极大提升了守军士气。一名老兵笑道:
“原来朝廷的大军,也不过如此。”
【尾声:大战将至,铁血未央】
夜幕降临,婺州城头灯火通明。赵信站在高处,望着远方黑沉沉的大地。他知道,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童贯还未现身,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但他已做好准备。
白马义从,不惧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