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 第47章 占领燕国全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信率领大军势如破竹,一举攻破燕国国都冀丘城,燕王眼见大势已去,只得无奈投降。赵信深知要想彻底征服燕国,还需收服其他尚未被攻破的城池。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让燕王韩广写一封劝降诏书,以劝降那些仍在负隅顽抗的城池。

燕王韩广不敢违抗赵信的命令,只得照办。在赵信的威逼利诱下,韩广很快便写好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劝降诏书。赵信对这封诏书颇为满意,随即派遣使者将其送往其他未被攻破的城池。

与此同时,赵信还对燕国的军事力量进行了一番调整。他将投降的燕国文军将领韩旭调到武军担任副将,韩旭对此欣然同意。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武军的实力,也显示出赵信对韩旭的信任和重用。

在处理完这些事务后,赵信开始着手安排燕国的善后事宜。他将燕王韩广、燕国宗室子弟以及燕国百官都以礼相待,派人将他们送往萁国。为了确保这些人在萁国能够得到妥善安置,赵信还特意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并请求萁王萁宰善待韩广等人。

此外,赵信还特别提到了燕国的一些人才,如二流武将己盼,他认为己盼是一个可造之材,可以作为以后军队的将领备选人。对于燕国的三个二流谋士曹漆、程颦和商詹,赵信也表示要加以重用。同时,根据间谍情报,燕国还有四个三流谋臣武将,赵信认为这些人也有一定的才能,应该与他们交好并重用。

如今,赵信已经成功占领了燕国的 8 座城池,但燕国仍有 18 座城池尚未被攻克。赵信决定先派人将燕王的劝降书送到这剩余的 18 座城池,给他们一些时间考虑是投降还是继续抵抗。这样既可以避免过多的杀戮,也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已占领的城池。

赵信经过深思熟虑后,下定决心要亲自走遍这十八个城池,收降城防军士兵,以此来扩充自己武军的规模。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天过去了,赵信在冀丘城处理完所有事务后,便率领着四万精锐的陷阵营士兵,带着军师宋亚和副将韩旭,浩浩荡荡地向督亢城进军。

在行军途中,赵信心中暗自盘算着。他原本打算将军师宋亚换成燕国的二流谋士,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运输速度,还能为后期的保障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然而,当他想到副将韩旭也是燕国的降将时,不禁有些犹豫。如果再将军师换成燕国人,恐怕萁国的百官们会对此颇有微词。而且,宋亚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兢兢业业,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尽管萁王萁宰对自己无条件地信任,但面对百官们的喋喋不休,他也难免会感到头疼。

此外,赵信也考虑到即使换了燕国的二流谋士,他也未必能够立刻熟悉武军军师的工作,反而可能会耽误时间,影响整个军事行动的进展。思前想后,赵信最终决定还是让宋亚继续担任武军军师一职。

经过十天的长途跋涉,赵信的大军终于抵达了督亢城。这座城市规模不小,拥有六万人口,而城防军士兵则有五千人之多。赵信深知攻城不易,于是派遣韩旭率领陷阵营士兵前往城门口,询问城内守军是选择迎战还是投降。

城头之上,县令远远地望见了那熟悉的身影——燕国文军将领韩旭。他心中一动,不禁想到:连燕国的宗室子弟都已经投降了,自己还在这里苦苦守城又有何意义呢?难道要自立为王不成?

再看那韩旭,如今已被新主所任用,想必自己的职位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毕竟,在这萁国之中,识字的人本来就少,若不任用自己,恐怕也难以找到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选来管理这座城池了。而且,自己主动投降,也算是立下了一份功劳,若不给予赏赐,又如何能服众呢?

正当县令暗自思忖之际,只见韩旭率领着陷阵营的士兵如汹涌的潮水般逼近城下。那五万五千人的大军,气势如虹,令人望而生畏。县令见状,心知抵抗已是徒劳,于是毫不犹豫地命令校尉打开城门,率众投降。

赵信对县令的识时务颇为赞赏,他只是将校尉和城防军编入了武军,然后以萁国的名义任命县令继续担任此城县令。一切安排妥当后,赵信便率领着陷阵营的士兵们马不停蹄地朝下一个城池——方城进发。

方城的人口仅有五万二千人,城防军士兵也不过五千人而已。当此城县令站在城头,望见城下韩旭所率领的四万五千名陷阵营士兵时,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绝望。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抵抗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打开城门,率众投降。

副将韩旭见状,毫不迟疑地将此城的城防军士兵和校尉全部编入了武军,使得萁国的军队规模进一步扩大。

这一路上,副将韩旭负责管理武军的训练工作,而赵信则在一旁协助他。他们在方城享用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后,便继续踏上征程。

赵信率领着五万陷阵营士兵,向着静海城进发。这座城市拥有十二万人口,城防军仅有五千人。由于燕国为了防止县令拥兵自重,规定除了国都以外,所有城池的城防军士兵数量都不能超过五千。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行军,赵信终于率领陷阵营士兵抵达了静海城。站在城外,他凝视着眼前这座高大而人口众多的城池,心中暗自思忖:在这十八座城池中,恐怕就数这座城反抗的可能性最大了。

然而,当副将韩旭率领五万陷阵营士兵在静海城下绕行了一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静海城竟然直接投降了!赵信见状,毫不犹豫地将这座城的五千城防军士兵编入了武军。

紧接着,赵信马不停蹄地率领着五万五千陷阵营士兵,继续前往下一个目标——任丘城。这座城市的人口约为五万二千人,城防军同样只有五千人。

十八天后,赵信和他的部队顺利抵达任丘城。副将韩旭再次展现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地让这座城市的城防军士兵投降,并将他们编入了武军。

又在赵信的命令下,韩旭率领着六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陷阵营士兵,如同一股钢铁洪流一般,向着河间城进发。这座城池虽然人口仅有五万一千,但城防军却有五千之众,实力不容小觑。

经过十二天的艰苦行军,韩旭终于抵达了河间城。面对这座坚固的城池,他并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迅速展开了攻城的部署。陷阵营士兵们个个勇猛无畏,在赵信的指挥下,副将韩旭率领他们如狼似虎地冲向城墙,与城防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经过数个小时的鏖战,河间城的城防军最终还是抵挡不住陷阵营的强大攻势,城池被攻破。赵信毫不留情地将城防军全部编入了陷阵营,使得陷阵营的士兵数量一下子增加到了六万五千人。

紧接着,赵信又马不停蹄地率领陷阵营士兵前往上谷城和临邑城。这两座城池的守军在看到陷阵营的强大实力后,纷纷选择了投降。赵信如法炮制,将两座城池的城防军各编入五千人,使得陷阵营的兵力进一步扩充,达到了七万五千人,刚好达到了武军的满额编制。

此时,接受投降的城池已经有七个,还剩下十一个。赵信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决定带着副将韩旭率领陷阵营士兵在其余的十一座城池转上一圈,让这些城池的县令和校尉们都清楚地知道,他们今后都将成为燕国的官员。

在这一路上,赵信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威严。那些原本心存疑虑或者有些头铁的官员们,在看到陷阵营的军容和赵信的气势后,都纷纷选择了投降。就这样,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剩下的十一座城池也都陆续投降,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至此,燕国的全境已经完全被萁国所占领,这其中包括了燕国的整整二十六座城池。而与此同时,萁国自身的城池数量也因为这次的胜利而达到了三十九座之多,其国内的百姓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九十点二零万人。

然而,尽管燕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已经落入了萁国的手中,但燕国的武军却依然在外与其他的联军一起,在巨鹿这个地方与秦国的军队展开激烈的对峙。

面对这样的局势,赵信果断地做出了决策。他下令让燕国新占领的那些城池,继续加紧筹集粮草,并将这些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往臧茶所率领的燕国武军那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确保燕国武军在前线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臧茶展示萁国的诚意和实力。

不仅如此,赵信还特意派遣了使者,将燕王的劝降书以及他自己的亲笔信一同送到了臧茶的手中。在这封信中,赵信向臧茶做出了一系列的保证。他承诺,如果臧茶能够率领他的军队归降萁国,那么臧茶将会被任命为萁国的西军将领,而他所统领的士兵也将保持不变。此外,赵信还告诉臧茶,他已经将臧茶的家人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护送到了萁国的国都朝鲜城,并为他们安排好了安居之所。赵信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臧茶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更加坚定地选择率军归降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