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完了这紧急的准备工作之后,也到了大明航海船队启航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士兵都站在甲板之上,面露不舍的望着这一片土地,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更不知道还能不能回的来。
甚至还有不少士兵的家眷,拖家带口的站在岸边,哭成一大片,就连马皇后和徐妙云也忍不住红了眼睛。
“朱文正,你儿子也在船上,怎么看你也没有想哭的样子?”陈友谅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这有什么好哭的?老子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
“就算这小子真出了什么事。”
“以后未必不能在酒楼再见到他,”朱文正则是表现的一脸无所谓,而且这话也说的很有道理。
他们的东家可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啊。
连宋太祖和宋太宗都给复活了,除非是天要塌下来,不然他什么都不担心。
听到这话,陈友谅也的确想不出来什么可以反驳的话语了。
站在不远处,原本还有些担心朱棣的朱元璋,偷偷的听到了他们两人之间的谈话,一时之间也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有陈老板这个大神在,自己还担心个什么劲儿啊?
等航行的那些大船彻底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之后,在江边的这些士兵家眷们以及官员们,这才缓缓的散去。
陈长生也带着他的这些员工们回到了同福酒楼。
除了给他们送了那么多橘子。
在同福酒楼这边还留了不少,至少还有200多斤的分量。
这些自然是陈长生留给自己和员工们吃的,刚一回来,众人便立刻开始了炫橘子的模式。
“好吃啊,这才是纯天然,无添加,虽然个头没有后世那么大,但是是真的甜啊,”陈长生剥开橘子之后也不分瓣,直接一口拔一整个橘子咬进了嘴里,一时之间橘子汁在口腔之中炸裂开来,橘香味在唇齿之间不停的肆虐。
很快,那200斤橘子,直接被众人炫掉了一小半,还剩下100多斤的橘子实在是有些吃不下了。
突然之间陈长生脑海之中灵光一闪,找出了早先系统给他的一道菜谱,里面似乎有记载着橘子其他做法的美食谱子。
“找到了,橘子还可以做橘子糕,虽然如今的大明还没有玉米这种东西,但用淀粉代替一下也不是不可以,”陈长生的嘴里叼着一根牙签,不停的翻看着有关于橘子的美食做法。
“东家,是又要有什么美食了吗?”
刘福通搓着手站到了陈长生的身边,他们这些员工,也早就知道了陈长生的手中有一本非常厉害的菜谱。
上面的很多菜式,都是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其中有几道菜陈长生做出来过,那种味道当然是绝了,像赵匡胤,赵光义这种当过皇帝的,在他们那个时候也没有品尝过这等美味佳肴。
“今天咱们吃橘子糕,你们一个都跑不了,都得给我帮忙,我就教你们这一回。”
“以后就要你们自己做这东西吃了。”
陈长生把手中的菜谱猛地一合,便招呼着众人,带着十来斤的橘子前往了厨房。
一大群人又是剥橘子又是捣橘子,和面粉的,一时之间忙的很,有着这么多人的帮忙,陈长生要做的美食也是很快的就出炉了。
等到第二日。
同福酒楼的菜单之上,就又新增了一道美食,那就是橘子糕。
同时。
同福酒楼也迎来了第二十一位员工,一个浑身书生气质,又有些仙风道骨的老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人的第一句话便是感慨。
听到这话,马三刀不由得皱着眉头说道:“这家伙说啥呢?咱怎么听不明白,文绉绉的,什么忘不忘的,就这小身板,能干活吗?”
“你懂个屁呀!你这个大老粗!”
“这可是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的经典名句,”刘伯温不由得爆了声粗口,同时也对新来的这位有了些许的猜测。
毕竟苏轼的画像是有流传下来的,再加上他朗诵出了这一句的词,所以他的身份基本上可以呼之欲出了。
“敢问可是东坡居士当面?”刘伯温非常客气的询问道。
“嗯?居然还有人认识老夫……”
“没错,在下便是苏轼,敢问您是?”
苏轼也非常客气,朝着刘伯温拱了拱手。
如今确认了苏轼的身份,刘伯温立刻大喜过望,他本来就想着如今的酒楼之中都是些俗人粗人,什么时候能来点和他一样气质高雅又颇懂文学的文人就好了。
没想到今天就来了一个,而且还是盛名于文坛的东坡居士,这怎能让他不高兴呢?
“在下刘伯温,人称青田先生,”刘伯温也是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马三刀则是突然一惊一乍的说道:“刘先生,你要早说东坡居士,那咱不就早知道了吗?”
“东坡肉啊!咱最爱吃的肉食就是东坡肉了!”
“刚才还想着这小身板干不了活。”
“给咱们酒楼做东坡肉,那还是极好的!”
马三刀笑着搓了搓手,明显是馋的急了。
但刘伯温和苏轼两人根本就没搭理这个大老粗,而是相互的攀谈了起来,仿佛是多年没有见过的老友一般。
特别是说起如今的时代,苏轼当场重重叹息,感慨道:“唉,没想到如今的时代,距离我那个时期已然过了200余年的光阴,世事变迁,白驹过隙,如今更不是大宋朝了,若是哪一天能够再回我的那个时代,看看就好了……”
“咳咳……”
正当苏轼感慨之际,赵光义却突然咳嗽了两声。
而这两声咳嗽,也是吸引了苏轼的注意,令他忍不住询问道:“不知这位仁兄又是?”
“居然连朕都不认识,你还说你是大宋的人。”
“朕可是大宋太宗皇帝!”
见到有宋朝的子民被陈长生召唤而来,赵光义便忍不住摆一摆他皇帝的架子。
听到赵光义的身份,苏轼立刻被吓了一大跳,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跪在了赵光义的身前,高呼道:“下官朝奉郎苏轼,见过太宗皇帝陛下!”
“切,朕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原来是一个小小的朝奉郎,放在朕的那个时候,这种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朕都不带看一眼的。”
赵光义忍不住翻了白眼,他刚才看到刘伯温对此人如此尊敬,还以为是大宋朝廷的哪个名流大官,结果就是一个小小的朝奉郎,这的确是有些让他大失所望了。
听到这话,苏轼不敢反驳,但脸上却是无比的尴尬。